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中药直肠滴入联合中药熏蒸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08 13:21:0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直肠滴入联合中药熏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中药直肠滴入,每次30min,每日1次,中药熏蒸,每次50min,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注射用头孢西丁钠2.0g,加入0.9%氯化钠针100 mL中静滴,每日2次,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滴,每日2次,1周为1个疗程,间隔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综合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1个疗程结束及治疗后慢性盆腔炎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治疗组1个疗程结束及治疗后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直肠滴入联合中药熏蒸对慢性盆腔炎有很好的疗效。

关键词:中药直肠滴入;中药熏蒸;盆腔炎

本文引用格式:陈贵平,武倩楠,陈秀莲.中药直肠滴入联合中药熏蒸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9):270.

0引言

中医学认为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性病变[1],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者患者自身体质虚弱,日久不愈,病程迁延所致;也可无急性发病史,起病缓慢,病情顽固,反复发作为。西方医学认为盆腔炎(PID)指女性上生殖道及的一组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2]。而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单用抗菌素治疗,症状缓解慢,复发率高,又有诸多副作用,为探讨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方法,本院以中药直肠滴入联合中药熏蒸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在临床上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

 
1临床资料

60例慢性盆腔炎病例均为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住院患者,治疗组30例,年龄21~55岁;病程:6月~1年之内15例,1~2年10例,5~10年5例。对照组30例,年龄25岁~57岁,病程:6月~1年之内20例,1~2年7例,5~10年3例。临床表现:小腹坠胀疼痛15例,腰部疼痛、腰骶部坠胀疼痛15例,带下量多色白者10例,带下色黄者10例,月经失调者10例。妇科检查:一侧或双侧附件增厚、压痛者20例,一侧或双侧附件触及包块者10例,子宫触痛者10例。B超检查:提示盆腔积液者20例(其中少量积液10例,中量积液9例,大量积液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全部病例诊断符合《实用中西结合诊断治疗学》(陈贵廷、杨思澎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有关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

2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中药直肠滴入方药:苦参15g、香附10g、赤芍12g、败酱草20g、丹参12g延胡索12g,随证加减,上药水煎取液,适宜温度,保留灌肠。

中药封包熏蒸具体用药如下:

刘寄奴12g,独活12g,防风12g,秦艽12g,红花9g,艾叶9g,桑枝30g,赤芍15g,花椒9g,川芎9g,草乌9g,生姜30g,栀子9g,五加皮15g,透骨草12g,大血藤30g,败酱草20g,丹参12g,乳香10g,没药10g,苍术12g,白芷12g,三棱10g,莪术10g,细辛6g随证加减,用食醋将药拌湿,用纱布包裹,放入熏蒸机里的电锅里加热,蒸热后患者俯卧于熏蒸机上露出下腹部,每日2次,每次50分钟。

对照组:给予注射用头孢西丁钠2.0g,加入0.9%氯化钠针100 mL中静滴,每日2次,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滴,每日2次。

两组均1周为1个疗程,间隔治疗2个疗程。

3疗效评价

疗效标准:根据《实用中西结合诊断治疗学》有关慢性盆腔炎疗效判定标准。

(1)痊愈:治疗后下腹疼痛及腰骶胀痛等症消失,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正常,B超提示盆腔正常,停药1月内未复发。
(2)显效:治疗后下腹疼痛及腰骶胀痛等症消失或明显减轻,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明显改善。
(3)有效:治疗后下腹疼痛及腰骶胀痛等减轻,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有所改善,B超提示附件增厚减轻或盆腔积液减少。
(4)无效:治疗后下腹疼痛及腰骶胀痛等症无减轻或有加重,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较治疗前无改善或有加重。

4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

5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女性内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成为盆腔炎[1]。其可局限于某一部位,也可联合发生在多个部位,最常见的是输卵管炎及输卵管卵巢炎。盆腔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盆腔炎如若治疗不及时任由发展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若在急性期治疗不彻底,则可由急性转为慢性,日久不愈,且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本病中医辨证属湿热瘀结证多见,次见寒湿凝滞证。根据近年多家临床报道:中西医结合疗法较单一用药效果好,局部用药较全身用药效果好的经验,结合本人的临床观察,选用中药里外夹攻的局部给药途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中药直肠滴入选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止痛药物为主,辅以抗生素,使药物作用于局部,能有效抗炎抑菌,药物经直肠滴入通过盆腔静脉丛直接作用于盆腔炎性组织,吸收快,能有效地发挥药物作用,避免了药物口服对胃肠的刺激,极大的提高了药物的直接作用效果。中药熏蒸以温通经脉、软坚散结止痛的药物为主,加强盆腔血液循环,从而改善改善了血管通透性,使药物能直接充分地被吸收利用,从而更好地促进局部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炎症、积液以及肿物包块的有效吸收及消散。

参考文献

[1]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第7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317.
[2]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5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62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