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2015-2018 年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08 11:51:3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了解手足口病发病特点与流行趋势,为疫情防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2015-2018年手足口病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015-2018年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手足口病报告发病2671例,年均发病率748.92/10万,不同年份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4-9月为高发季节,占全年发病的84.91%。(3)不同村(居委)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男性发病率为879.37/10万,女性发病率为606.12/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5岁及以下年龄组发病最多,占总数95.54%;职业分布中以散居儿童(2076例)、幼托儿童(520例)为主,分别占发病总数的77.72%和19.47%。结论我镇手足口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要根据其发病特点,落实针对性防控措施。

关键词:手足口病;发病率;分析

本文引用格式:朱国明.2015-2018年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3):330-331.

0引言

为了解近年来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手足口病流行特点,掌握其分布规律和流行趋势,为制定和完善手足口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对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2015-2018年手足口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

\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手足口病疫情报告资料来自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

1.2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2检验。

2结果

2.1各年发病情况


2015-2018年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共报告手足口病2671例,年均发病率为748.92/10万(见表1),不同年份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7.659,P<0.001)。


\
 

2.2流行特征

2.2.1时间分布


2015-2018年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每月均有手足口病报告,发病数自4月份明显上升,10月份逐渐下降(见表2)。各月份之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034.264,P<0.001)。发病主要集中在4~9月,占全年发病总数的84.91%(2268/2671),其中5月为发病高峰月,占全年的22.73%(607/2671)。

\

 
2.2.2地区分布

27个村(居)委均有报告,其中报告发病率最高2235.17/10万,最低372.59/10万(见表3)。各村(居)委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48.370,P<0.001)

\


2.2.3人群分布(见表4)

\

 
2.2.3.1职业分布

手足口病发病人群的职业以散居儿童(2076例)、幼托儿童(520例)为主,分别占发病总数的77.72%和19.47%;其它人群发病较少,学生(67例)、家务及待业(4例)、商业服务(3例)、民工(1例),分别占2.51%、0.15%、0.11%、0.037%。

2.2.3.2年龄分布

病例年龄为1月至41岁间,主要集中于12岁以下年龄组。其中5岁及以下年龄组发病最多,占总数95.62%(2554/2671);1~岁组、2~岁组和3~岁组位居前3位,分别占总数的32.27%(862/2671)、20.74%(554/2671)、16.74%(447/2671)。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数逐渐减少,12岁及以上年龄发病8例,占0.30%(8/2671)。

2.2.3.3性别分布

男性发病1639例,发病率为879.37/10万(1639/186384),女性发病1032例,发病率为606.12/10万(1032/17026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1.450,P<0.001)。




3讨论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1]。患者和隐形感染者为手足口病的传染源,可经消化道、呼吸道和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目前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以支持疗法为主,绝大多数患者可自愈。1957年加拿大首次报告,我国于1981年始见于上海。2008年5月2日国家卫计委(原卫生部)将其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近年广东省手足口病流行情况较为严重,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2]。近年来手足口病已成为发病率第一的丙类传染病,对婴幼儿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3.1本镇手足口病发病特点

本文分析表明,我镇手足口病病例主要集中5岁及以下年龄组,以散居儿童、幼托儿童为主,男性高于女性,发病高峰在4-9月,发病特点与广州市总体情况基本一致[3,4]。连续4年的发病情况表明我镇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有提前趋势。

3.2本镇手足口病流行趋势

我镇手足口病发展形势不容乐观,手足口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与其它城市报道基本一致[5,6]。随着发病率上升,小学、幼儿园、家庭等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也逐年增加,严重影响居民家庭日常生活和学校、幼儿园正常教学秩序。

3.3建议

为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在我镇的暴发流行,应从几个方面采取措施:①加强日常疫情监测工作,重点关注托幼机构、学校、外来儿童聚居的出租屋等重点地区和人群的监测与管理,严格落实晨检、午检及消毒隔离措施。一旦发现疑似患儿要及时隔离,发生集体单位聚集性疫情时严格落实停课、消毒等措施。②通过媒体、互联网、专题讲座、卫生宣传栏等形式宣传手足口病防控知识,推广科学洗手法,提高辖区居民的卫生水平。③强化医疗救治能力建设,各级医疗单位要组织开展手足口病专业培训,提高医务人员诊疗水平。同时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制度,设立独立诊室,做好患者的隔离治疗和院感工作。医疗单位制定手足口病防控预案,成立诊疗、防控专家组,减少重症病例及死亡病例。

面对严峻的防控形势,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仍是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9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6.4).http://www.gov.cn/gzdt/2009-06/04/content_1332078.htm
[2]孙立梅,邓爱萍,康敏.2009-2010广东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4,(4):9-13.
[3]梁会营,康燕,李美霞,等.2009-2010年广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J].China Tropical Medicine,2011,10(10):1213-1214.
[4]康燕,李美霞,罗雷,等.广州市2005—2008年手足口病监测结果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0,10(4):474-476..
[5]李苌辉,刘光定,陈向云.襄阳市襄州区2008—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趋势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1,(05):55-56.
[6]赵晓明,赵梅玲,张以祥.江苏省洪泽县2007-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趋势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0):1591-159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61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