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医学生在医院实习中的品德教育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05 11:19:4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基于军队医院在政治思想教育方面的传统优势,围绕提升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从规范实习生品德教育内容、加强教育管理、完善考核评价等方面,探讨了医学生实习期间思想品德教育的做法。

关键词:医学生;实习;品德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刘文清,李延鹏,何登明,等.医学生在医院实习中的品德教育实践[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4):246,248.

0引言

大学生思想品德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1],但是,目前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后,教学医院一般不再设置思想品德修养课,医学生实习期间的思想品德教育随之进入了空档期。为此,针对每年向军队医院派送临床实习学生之际,借助军队医院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传统优势,在确保临床教学质量的同时,就医学生从临床实习过度到就业岗位的职业道德培塑,在某军队医院开展了加强实习生品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1实习生品德教育中常见问题

1.1实习生品德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空白


医学院校教学大纲中将学生思想品德课程一般设置在大学一、二年级,与医学基础教学同步,并在每学期末组织结业考试,计入学分。主要包括《医学伦理学》《思想品德修养》等。而医学生实习期的思想品德课程在教学大纲中没有设定。这就使得临床教学中缺少相应的内容,而且在实习结业时也不做相应的考核要求。

\

 
1.2教学医院的品德教育培养存在盲区

临床教学医院的教学活动,通常由医院医务部按照医学高校的教学大纲,组织所属专业科室医师实施。教学内容全部集中在临床专业学科。在教学实践中,仅有极少数的医师教员向学生进行有关职业道德方面教育,而且是随机的。从内容方面也仅限于当前个别医患矛盾中涉及的医德医风现象,专门的实习医学生德育培养存在着盲区。

1.3党团组织在品德培养中的职能发挥存在缺失

进入实习期后,离开学校驻地的学生党团组织也随之与母校结合较为松散,加之在校学生党员数量所限以及各教学医院组织领导不够重视,学生党团活动缺乏经常性,在引领学生积极思想方面,职能发挥缺失。学校和教学医院的思想工作部门,难以适时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缺乏对学生思想进行及时的教育和管理。

1.4实习期间品德表现评价未纳入综合考评体系

目前在校大学生思想品德评价与考核尚不理想和完善[2],针对学生实习期间思想品德表现的考核更是缺少相关的内容与指标。其主要原因是源自对实习教学任务的定位,即把临床实践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该阶段优劣的主要标准。对学生思想品德考评的缺失,直接导致学生实习期思想品德培养的空白。

2主要做法

2.1完善品德教学内容,实习期品德教育内容规范化


针对教学医院对实习生重专业学习,轻思想引领的实际,我们结合当前社会对医疗行业道德的需求以及医患关系现状,完善了实习生思想品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医德医风教育、临床执业规范以及课程,如《医学心理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人际沟通》等。结合工作实际突出实习学生思想品德培养的特点需求,既有我党我军红色教育,又有符合医生工作需要的职业教育。将大学一年的《医学伦理学》调整到实习阶段,由一线临床医师授课,以强化思想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结合,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思想品德实践教学具体内容设置,由教学医院专人编排,总教学课时为每实习学年不少于16学时。

2.2发挥军队医院优势,品德教学和政治教育同步化

政治思想工作向来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充分利用军队医院的政工特点优势,把实习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到军队医院的政治教育中,使医学生的品德教育得以深入。一方面,医院把实习生纳入到单位员工的政治学习活动中,除关于军队内部的政治主题教育外,医院年度大项政治教育,均安排实习学生参加,增强了学生接受培训的单位归属感;另一方面,开展讲座、社团、文体等丰富多彩的医院文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关注的医学法律、人文艺术、军事管理、国际形势等知识[1],通过学习不断内化为自身素养,促进了思想品德和人文科学素养的整体提升。学生参加教育的主动积极性有了进一步提高。

2.3发挥党团组织功能,学生党团活动常态化

学生党团活动,是大学生思想品德培养锻炼的有效组织平台。根据实习生党员、团员情况,建立临时党、团支部组织,在教学医院党、团委的领导下,一方面,健全了在院学生思想工作的领导组织,提高了学生实习期间接受组织领导的意识;另一方面,在实习医院党委领导下,学生党团活动开展有了组织领导保障,确保了组织生活制度的有效落实。

2.4完善实习结业考核指标,学生思想品德评价体系化

在学生实习鉴定表中,增设“实习期间品德表现”内容,由实习医院医务部评语,政治工作部门签审。评价等级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实习期间的思想品德课,均要进行闭卷结业考试,严格考风考纪,对考试舞弊者,实行一票否决制,品德评价结论会同品德课考试成绩,按比例计入学生毕业总评分。评价体系的完善起到了促进思想品德培养的杠杆作用,保证了思想品德教与学的有效落实。

\

 
3效果与展望

在军队医院开展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实践,主要基于军队医院在政治思想教育、人文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与特点,在组织领导和教育培训等方面更有利于实施军事化落实。经过对几届学生的实践,初步达到了预期效果。

3.1学生注重医德医风的思想意识得到进一步培塑

在医学高校的基础理论课程中虽然涉及医德医风内容,但授课内容仅限于让学生对医学职业产生一定感性认识,特别是对“医者仁心”的真正内涵缺乏实际的体验。进入医院实习阶段,经过临床医师结合日常工作实际,现身说法,尤其是作为医者成功施治患者后的喜悦,甚至包括对从事医疗工作甘甜酸苦的分享,进一步坚定了学生从医的信心和职业自豪感。学生讲医德、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从感性上升为理性,同时,也为学生今后正确的职业规划树立了方向。

3.2学生心系国防、讲政治、守规矩的大局意识得到加强

通过积极参加军队医院的政治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国防意识。特别是近年来医院执行国际维和、边疆支援等大项非军事卫勤任务后,在医院组织的英雄模范先进事迹报告会,实习学生参加教育后,对军人的服从意识、大局意识,无不深受感染。在多次的调查反馈中,他们的爱国热情都明显高涨,有不少学生在毕业之际毅然投笔从戎。

3.3实习生的品德教育有待于进一步丰富完善

实习生的品德教育由被忽略到逐步探索实践,我们仅只是在军队医院,围绕实习生品德教育在课程内容、组织领导、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实践,初步构建了实习生品德教育的流程模式。该项目的教学效果以及社会效益评价尚需进一步检验与探讨。另一方面,地方其他教学医院尚没有推行实施,下一步的推广,需要充分考虑军地医院在医德医风培塑、政治思想教育及其管理模式上的差异,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设置以及教学管理模式等方面需进一步修订完善。

参考文献

[1]刘志梅,龚潇潇,鲍敏,等.医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文科学素养现状的调研与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5,8(4):119-121.
[2]陈燕飞,时云.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药学教育,2012,28(2):4-6.
[3]罗威.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5,32(9):88-89.
[4]葛李.医科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9):172-173.
[5]董鑫,张明蕊.关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3(4):97-99.
[6]张逸如.略论如何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9(3):164-16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49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