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眼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研究防范策略。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70例眼科患者,针对在眼科护理中的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对患者实施了相应的护理措施,通过观察护理对策实施前后护理满意度测评情况,探究有效的防护措施。结果护理对策实施前护理满意度(82.4±2.3)分,护理对策实施后护理满意度(97.5±1.4)分,明显高于护理对策实施前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对眼科护理中的风险,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能够有效增高护理满意度,临床价值十分显著。
关键词:眼科护理;防护不安全因素;对策研究。
本文引用格式:田甜.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7):309-310.
0引言
眼科是临床十分专业且复杂的学科,随着我国建筑业、交通业发展,眼科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日渐增多,这些都使眼科护理工作难度加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治疗及恢复造成严重影响[1]。本文通过对随机抽取本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70例眼科患者,实施相应护理措施,查找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经此探究有效的防护措施,促进眼科护理水平提高,确保患者住院安全。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基本资料
选取在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0例眼科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32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72岁,平均年龄(41.57±3.23)岁。于患者出院前发放问卷调查表,收集所有患者出现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并根据患者性别、心理状况、生活能力、感染、睡眠、便秘等情况进行汇总分析,以确保调查研究有效性。
1.2患者纳入及排除标准
患者纳入标准[2]:(1)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2)患者均患有眼科疾病。患者排除标准[3]:与医护人员之间具有沟通交流障碍的患者。
1.3分析不安全因素
经对所有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主要是三方面存在不安全因素:一是医院方面,病房设施不完善,走廊墙壁上没有扶手;病房布局不合理,房间小,病房里没有卫生间。由此增加了患者跌倒风险,致使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明显增加[4]。二是护士方面,护士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同时,专业知识不够,操作技能不够熟练,安全意识和责任感较为缺乏,导致出现诸多差错事故[5]。三是患者方面,疾病或安全事故导致视力障碍,会对患者日常生活产生直接影响。
1.4研讨有效防护措施
一是改善医院硬件设施。如合理调节病房的光线、湿度和温度,铺设防滑地板等,同时有效安装防护栏,防治坠床事件发生。二是交接班时护理人员应做到与同事交接清楚,不同病患应做到区别对待,同时加强护理人员技能培训,强化护理操作和专业技能的规范性,从而提高护理质量[6]。三是加强对患者的宣传教育,向患者解读相关疾病知识,特别是防护措施,让患者对疾病有充分了解,有效落实健康教育。
1.5观察措施实施项目
观察比较干预措施实施前后,70例眼科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情况。
1.6干预措施实施前后统计方法
选择SPSS16.0系统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研讨结果
对抽取的70例患者实施干预护理措施前后,比较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情况,请详见表1。
3结论
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是指对眼疾患者安全可能产生危害的事件[7]。这些不安全因素的发生,不仅使患者经常发生危险事件,更雪上加霜的是,会使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护理工作难度加大,使眼科护理质量大大降低。
患者住院期间,因为眼科疾病的特殊性,在接受治疗护理的同时,也存在多种潜在风险,患者生命安全有受到潜在威胁的可能。分析眼科住院患者发生风险事件的相关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降低。由于视力降低,原本的生活状态被打乱,生活自理能力受到极大挑战。二是患者心理状态。由于患者缺乏疾病相关知识,一时无法适应视力改变,生活受到影响,常常会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三是患者术后感染。通常接受眼科手术的患者,存在高危险因素就大,再加上自身抵抗力降低很容易引发感染,致使不安全因素又增加一分。四是患者睡眠产生障碍。由于视力改变导致长期卧床、致使生活不规律完全被打乱,睡眠产生障碍。
根据对上述风险因素分析,针对患者的有效防范对策应该是:一是关注患者生活起居。护理人员要加强病房巡视,时刻关心患者饮食起居,提升对他们的生活护理水平。如定期为患者更换衣物、床单等。严格管理病区走廊设施,把患者的生命安全始终放在第一位。二是关注患者心理疏导。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对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疑问要及时予以解答,第一时间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与特点,及时多给予安慰和鼓励,主动开展眼科疾病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引导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尽最大限度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8]。三是做好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工作。医护人员在进行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要求,定期对病室内控制进行消毒处理,指导患者禁止用手摸眼、揉眼,帮助他们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四是帮助患者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努力为患者营造舒适、安静、温馨的病房环境,带着他们日间进行适当合理运动,调整好生物钟,保持良好心态,睡前让他们喝热牛奶或用热水泡脚以促进睡眠。
提高眼科护理质量和护理水平,护理人员是关键。因为眼科疾病比较复杂的,所以眼科护理的技术性、专业性、复杂性的都较强。为此,采取的护理措施需要具备一定的有效性和科学性,防范护理风险是第一位的,只有这样才利于促进眼科护理质量和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探究有效防范眼科护理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分析实施有效的防护措施后,患者的反馈情况,得出结论,应对眼科护理中的风险,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能够有效增高护理满意度,临床价值十分显著。
参考文献
[1]余萍萍.眼科护理的风险及防范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4,9(33):250-250,251.
[2]杨瑞凤.眼科护理中的风险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0):1836-183.。
[3]马云波,陈颖,张晶晶,等.眼科护理平台的护理风险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z2):128-129.
[4]樊俭,陆宏伟,张大玲,等.眼科连台手术护理风险前馈控制[J].护理学杂志,2014,29(16):36-39.
[5]韦秋娟,韦梦华.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88):289.
[6]庞海莉.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分析[J].心理月刊,2018(09):154.
[7]刘丽霞.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8):137-138.
[8]舒娅,苗永凤,张雅兰.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74):115,11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