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小针刀联合下肢穴位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04 15:34:1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小针刀联合下肢穴位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纳入2016年06月至2018年06月我院就诊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行小针刀联合下肢穴位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标准化电针治疗。评定各组治疗前后RMDQ、ODI、JOA、VA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RMDQ、ODI、JOA、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降低程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联合下肢穴位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关键词:小针刀;拔罐;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本文引用格式:邱俊.小针刀联合下肢穴位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9):291-292.

0引言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导致腰腿疼痛麻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机械压迫导致神经卡压仍是重要的方面,陈德松在《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中描述一根神经可以受到多处卡压性损伤的情况,称之为神经多卡综合征[1]。为了解除神经压迫采取的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等方式在不断发展,小针刀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本研究对2016年06月至2018年06月我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40例患者实施了小针刀松解联合下肢穴位拔罐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连续纳入2016年06月至2018年06月我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80例,年龄31~65岁,平均年龄(49.3±4.7)岁。其中男46例,女34例;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8年,平均(18.5±3.2)个月。长期从事站立或者久坐工作的患者51例,从事其他工作者29例;所入选患者均以腰痛伴患侧下肢麻木疼痛功能受限为主要症状,其中L4/5椎间盘突出42例,L5/S1椎间盘突出38例。上述病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1.2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版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2)常发于青壮年;(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1.3纳入标准

(1)患者均表现为腰痛伴下肢疼痛,腰椎活动受限,可伴或不伴麻木;疼痛因腰压增高而加重;(2)腰背肌肉僵硬,不能久坐、久站及长时间行走;(3)经对症治疗或长时间平卧休息后可减轻症状,但活动后疼痛又可加重;严重者生活不能自理;(4)X线、CT或MRI检查符合上述标准。

1.4排除标准

(1)患者不愿接受小针刀治疗者;(2)合并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恶病质、各类传染性疾病、严重感染期间、妊娠妇女、精神病患者。

1.5治疗方法

1.5.1试验组


小针刀治疗:术前明确告知患者治疗注意事项以及风险并签同意书,排除禁忌证。患者俯卧位,选病变相应椎间盘间隙旁患侧对应上位椎体横突下缘、下位椎体横突上缘每间隔约0.5cm取点、患侧椎管外孔、L3横突尖、环跳穴、承扶穴、阳陵泉、委中穴、承山穴、昆仑穴分别定点标记,常规消毒铺巾,予以2%利多卡因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按1:1稀释后分别注入标记处局部浸润麻醉,根据部位采用3#或4#小针刀依次从相应上位椎体横突下缘骨面横行切割数刀,紧贴椎管外孔缘切割松解,下位椎体横突上缘骨面标记点横行切割松解,沿患侧L3横突尖剥离松解,环跳穴刺入臀大肌刀口垂直于臀大肌肌腹切割松解数刀,承扶穴、阳陵泉、委中穴、承山穴、昆仑穴分别浅刺入皮下筋膜并纵行疏通局部,委中、承山穴加用拔罐5min。1次为一疗程。术毕第二天予以蜡疗、中频维持基础治疗舒筋通络止痛维持治疗,每日一次。

1.5.2对照组

电针治疗:患者俯卧位,暴露臀部及患肢,主穴取双侧腰部夹脊穴,L4/5加大肠腧,L5/S1加关元腧。下肢外侧疼痛配穴阳陵泉、风市穴、巨髎穴、悬钟穴,下肢后侧疼痛配穴环跳穴、秩边穴、委中穴、昆仑穴[3]。各穴位常规消毒,根据穴位分别选用0.35mm×50~70mm毫针,直刺各腧穴,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加用电针断续波调节至适度剂量,留针30min,每日一次,拔针后下肢委中、秩边穴拔罐,留罐5min,隔日一次。同试验组治疗后继以蜡疗、中频维持基础治疗舒筋通络止痛每日一次。7d为一疗程。

1.6观察指标

1.下腰痛失能评估:参考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Roland-Morris disability questionnaire,RMDQ)[4]评定患者下腰痛功能改善状况,主要包括坐起、行走、站立、弯腰、卧床及翻身、睡眠、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等24个方面进行评定,分值越高,表明功能障碍越明显;参考ODI腰痛失能问卷表(Oswestry Pain&Disability Questionnaire,ODI)[5]评定患者日常功能状况,主要包括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物、行走、坐、站立、睡眠、社会活动、旅行9个方面内容,分值越高,表示功能障碍越严重。

1.7疗效评定

(1)临床疗效痊愈:各种临床症状消失,功能恢复,活动自如,可参加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显效:腰腿疼痛等症状基本消失,腰及肢体活动功能明显改善或仅在劳动及受凉后感到局部酸胀麻木不适;无效:各种症状均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2)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价,共分10个等级,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痛[6]。3.以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系统(JOA)[7]对人体功能性障碍进行评价,共分0~29分,得分越低腰椎功能恢复越好。

1.8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D)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

\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的腰腿部麻木疼痛归属于中医“痹证”、“腰腿痛”等范畴,病因病机为腰部损伤,肾气亏虚,外邪入侵,气血瘀滞,筋骨脉络关节失养,不同则痛。而针刀医学认为病变是由于腰部软组织慢性损伤自我修复和调节过程出现了紊乱、腰椎的生物力学失衡、椎间盘过度受压,终致椎间盘突出[8],而引起相应症状。小针刀充分结合手术刀和针灸针的各自优势,通过对腰椎病变部位进行精细解剖,松解横突间韧带及肌肉、皮下筋膜韧带及纤维组织,改善椎体缺血缺氧症状及脊柱两侧不对称的应力,促使椎体韧带牵拉力平衡,降低椎间盘周围的超压力[9]。

综上,笔者所采取的针刀松解术,主要是针对椎间管外孔、横突间韧带、L3横突、臀大肌进行松解减压,对下肢承扶穴、阳陵泉、委中穴、承山穴予以穴位浅刺配合拔罐治疗,自上而下的松解了神经卡压,恢复了腰椎力学平衡。小针刀刺激穴位针感强,可调整气血,通经活络,下肢穴位浅刺后拔罐可降低小腿神经肌肉、筋膜间压力,进而达到减轻压迫、消除卡压症状的目的,临床疗效显著,极大的提高了治愈率,减少了残留症状。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手术治疗仍为主流方式,具有直观、明确等优势,但手术治疗仍有不足风险大、花费高昂、病人治疗过程痛苦,术后对患者心理也具有明显影响[10];传统针刺治疗,见效缓慢,治疗周期长;而针刀治疗操作简便、安全高效、费用低廉,治疗周期短等优势,病人认可度高,因此针刀松解、下肢穴位浅刺配合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明显的临床治疗特色及优势,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及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德松,曹光富.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56.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1994:21-203.
[3]颜德亮.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下肢疼痛的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杂志,2018,22(35):60.
[4]Roland M,Fairbank J.The Roland-Morris disability questionnaire and the Oswestrydisability questionnaire[J].Spine,2000,25(24):3115-3124.
[5]白跃宏.简式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下背痛患者的信度及效度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32(2):125-127.
[6]姜学亮.针刀配合针灸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5,11(7):40-42.
[7]Ohtori S,Ito T,Yamashita M,et al.Evaluation of low back pain using the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Back Pain EvaluationQuestionnaire for lunbar spinal disease in a multicenter study:differences in scores based on age,sex,and type of disease[J].J OrthopSci,2010,12(1):86-91.
[8]吴绪平,张天民.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刀治疗与康复[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75-77.
[9]张学武.小针刀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6):2056-2057.
[10]王银浩,王翠.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9,25(4):401-40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42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