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调和阴阳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2例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给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治疗,给观察组患者给予调和阴阳针法治疗,给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8周,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张力情况、肢体运动功能评分等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相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并且观察组改善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时,采用调和阴阳针法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肌张力以及肢体运动功能,效果显著,推广价值较高。
关键词:调和阴阳针法;中风;痉挛性瘫痪;肌张力
本文引用格式:谢昀.调和阴阳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5):151-152.
Observation on the Effect of Reconciling yin and Yang Acupuncture on Treatment of Spastic Paralysis After Stroke
XIE-Yun
(Hubei Provincial Hospit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Wuhan 430015)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method of regulating yin and yang acupuncture on patients with spastic paralysis after stroke.Methods A total of 92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spasm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7 to May 2018 were rando 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46 cases each.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was given to the control group.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he method of modulating yin and yang.The treatment time of the two groups was 8 weeks.After different treatments,the muscle tension and limb motor function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s After treatment,the muscle tension and limb motor func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improved,which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before treatment(P<0.05),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0.05).It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 Clinic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pastic paralysis after stroke,using the method of regulating yin and yang,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muscle tension and limb motor function,the effect is significant,and the promotion value is higher.
KEY WORDS:Reconciliation yin and yang acupuncture;Stroke;Spastic paralysis;Muscle tension
0引言
中风也就是随临床上所说的脑卒中或者脑血管意外,其有着较高的致残率。有研究人员发现,近年来,我国脑卒中患者呈现出了逐年增多的趋势,并且由于其导致的死亡率也在逐年增加。此类患者大都存在运动障碍,尤其是在后期会逐渐发展成肢体痉挛性瘫痪。由于中风患者需要长时间的治疗,延长了患者卧床的时间,不但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率,甚至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1]。本次研究选取了92例在我院治疗的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给其中的46例患者给予调和阴阳针法治疗后,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均为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92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①脑血管评定标准以及脑梗塞以脑出血的相关标准;②Brunnstro mL标准中的Ⅱ-Ⅳ级(痉挛期);③中风疾病的判定标准。本组患者30 d内均未行溶栓治疗以及其他针灸治疗。本组中排除合并严重的心、肝、肾等疾病的患者。本次研究符合本院伦理学标准要求,所有患者以及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研究。将本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43-66岁,平均(57.52±9.21)岁;观察组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41-67岁,平均(58.01±9.5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给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治疗。治疗人员指导患者采用床上抗痉挛体位,让患者自行感受体位的舒适性,根据舒适的程度对其体位进行调整和变换。由于患者卧床时间比较久,护理人员要多鼓励患者利用健肢进行被动运动以及抗痉挛训练等。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
1.2.2观察组:给观察组患者给予调和阴阳针法治疗。治疗人员取穴,①患侧上肢极泉、尺泽、大陵、内关,患侧下肢取伏兔、阳陵泉、解溪、申脉;②患侧上肢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后溪;下肢殷门、委中、承山、血海、三阴交、照海;③头针则选取双侧的运动区。在①、②穴位中各选取2-3个穴位进行治疗。对①组穴位给予强烈的刺激,给②组穴位给予稍弱的刺激。把握好进针的深度,以达到肌肉层为止。对③穴位给予常规的操作手法,不接电针。每周治疗5次,每次30 min。
1.3观察指标。给两组患者均治疗8个疗程,即均治疗8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张力情况以及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情况进行比较。在肌张力情况的评定方面,采用Ashworth肌张力量表进行评定,取多次测定的平均值;采用改良简化的Fugl-meyel量表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分,当评分低于50分表示肢体运动功能严重运动障碍,当评分在50-84之间为表示体运动功能明显运动障碍,当评分在85-95之间表示肢体运动功能中度运动障碍,当评分在96-99之间表示肢体运动功能轻度运动障碍,当评分为100分表示肢体运动功能正常。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肌张力评分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肌张力评分没有明显差异,经过不同的方法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肌张力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相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比较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并且观察组改善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3讨论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在中医学上属于筋病、痉症的范畴,而现代医学者认,脑卒中后发生偏瘫是由于患者的脑部高级神经中枢不能对肢体运动功能的情况进行自由的控制,而此时被低位中枢控制以下的以痉挛为主要基础的一种非正常的肢体运动模式。近年来,针灸治疗得到了大力的推广,针灸治疗由于副反应小,效果显著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针灸治疗具有极好的治疗效果,尤其在选择穴位时,中医人员推崇阳明经取穴治疗。研究人员发现,中风早期,给予对患者多血多气的阳明经进行刺激,能够有效激活患者患肢经络气血,效果较好。在中风后期,由于气血出现渐渐消耗,患者的肢体会逐渐出现痉挛,尤其上肢会表现为经常性的内敛肌痉挛,而下肢则会表现为外伸肌肌痉挛为主。在治疗的过程中,单纯的给予阳经或者阴经治疗,其效果均不明显,相反,如果单纯的刺激患者的主动肌,不但达不到治疗的效果,还可能会加重主动肌的痉挛的程度。因此,应采用调和阴阳针法治疗,能够有效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治疗效果较好。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肌张力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相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能源明显差异,经过不同的方法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均有所改善,并且观察组改善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采用调和阴阳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对改善患者的肌张力以及肢体运动功等均非常重要,效果显著,建议将此种治疗方法推广在更多的临床上。
参考文献
[1]郭亚芸.艾灸井穴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6,11(14):342-352.
[2]陈勤,陈晓军,陈利芳,等.调和阴阳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30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3,48(09):672-67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