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体位护理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及对其肺通气时间影响观察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04 09:12:0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体位护理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该护理方式对肺通气时间的影响。方法用“双盲法”将本院2017年03月至2018年12月医治的5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分为25例/组。接受相同治疗方案,观察组进行体位护理,对照组保持初始体位,比较治疗指标、动脉血气指标。结果观察组氧疗、肺通气以及住院时间都更短,干预后PaCO2更低,PaO2/FiO2与PaO2更高(P<0.05)。结论对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进行体位护理,可以缩短肺通气时间,改善呼吸状况。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体位护理;肺通气时间

本文引用格式:周晓霞.体位护理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及对其肺通气时间影响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8):307-308.

Application of Posture Nursing in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nd Its Effect on Pulmonary Ventilation Time

ZHOU Xiao-xia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Affiliated Children's Hospital,Chongqing,400010)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osture nursing in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nd observe effect of the nursing mode on pulmonary ventilation time.Methods Divide 50 neonates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7 to December 2018 into 25 cases/group by double blind method.After receiving same treatment therapy,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osture nursing,and control group with initial posture.Compare treatment and arterial blood gas indicators.Results Observation group had shorter time of oxygen therapy,pulmonary ventilation and hospitalization,lower PaCO2 and higher PaO2/FiO2 and PaO2 after intervention(P<0.05).Conclusion Posture nursing can shorten pulmonary ventilation time and improve respiratory status of neonates with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KEY WORDS: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eonates;Postural nursing;Pulmonary ventilation time

0引言

早产儿(胎龄低于35周)是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发人群,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为主要病因,提高了肺泡壁表面的张力,降低肺顺应性,引起呼吸困难等多种不良症状,需要及时治疗,同时配合护理干预[1]。本文旨在分析体位护理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该护理方式对肺通气时间的影响,具体过程和结果见正文描述。

\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从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中选出50例(时间:2017年03月至2018年12月)。观察组(男:女=14:11),包括20例早产儿和5例足月儿。对照组(男:女=15:10),包括21例早产儿和4例足月儿。组间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2组新生儿接受相同的治疗方案(肺表面活性物质制剂替代疗法+经鼻持续正压通气)。25例观察组新生儿在生命体征稳定后,采取俯卧位,向上外展上肢,头部向一侧偏转,三小时后改为仰卧位,其他不变,间隔三小时更换一次。25例对照组新生儿保持初始体位。

1.3观察指标

1.3.1记录2组新生儿治疗指标。

1.3.2检测干预前后的动脉血气指标。

1.4统计学分析。基线资料数据、观察指标数据均投入到SPSS 17.0 for windows软件中加以处理,计量、计数资料分别用T、卡方检验,用P<0.05代替表达对比数据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氧疗、肺通气以及住院时间都更短,统计值P<0.05,见表1。


\


干预前各项动脉血气指标相比差别不大,统计值P>0.05,干预后,两组pH值无明显差别,P>0.05,但观察组PaCO2更低,PaO2/FiO2与PaO2更高,统计值P<0.05,见表2。


\


3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目前主要是采取药物联合物理的综合治疗方案[2],选择肺表面活性物质制剂,同时辅以肺部通气,持续改善新生儿的呼吸状况[3]。肺表面活性物质制剂可以使肺泡表面张力降低,保护表层细胞,强化肺泡功能。

体位护理主要是每隔三小时更换一次体位,不同体位有利于重新分布肺的通气血流比,体位变换的过程中,能减少垂直线压力梯度,均匀分布各个部分的肺通气量,此外,体位改变有利于痰液流入大气道,配合拍背、加强气流引流等措施,高效排痰。俯卧位可以使胸膜腔压力发生变化,利用重力作用,降低肺组织的压力,改善氧合,重新舒张萎缩区域的肺泡,再分布血流、气体[4]。

此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儿各项治疗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儿,并发症更少,说明体位护理可以改善呼吸功能,减少并发症,缩短各指标恢复时间[5]。

总之,在常规治疗外,注意新生儿的体位护理,可以优化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结局,缩短肺通气时间,效果令人满意。

参考文献

[1]孙丽霞,贾静,何晓焕,等.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14(4):91-93.
[2]吴雅秋,李海珍.体位干预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4(11):1342-1343.
[3]王佳媛.观察体位护理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20):203-204.
[4]宋冬梅,温秋玉,李士杰,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盐酸氨溴索综合治疗对其血气指标及氧疗时间影响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4):110-111,112.
[5]潘舒萍.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NCPAP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4(16):151-15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34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