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中药穴位贴敷配合静脉输液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观察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03 17:30:5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观察中药穴位贴敷配合静脉输液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60例,将其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均分为实验组(30例,采用中药穴位贴敷配合静脉输液治疗)和对照组(30例,仅采用静脉输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其治疗效果以及症状好转时间。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且前者症状好转时间远短于后者,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中药穴位贴敷配合静脉输液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可显著提升治疗有效率,缩短患儿症状好转时间,减轻患儿痛苦,整体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药穴位贴敷;静脉输液;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本文引用格式:张艳芝.中药穴位贴敷配合静脉输液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4):34,36.

0引言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通常患儿患病后将会表现出腹痛、发热、呕吐等症状,易与急性阑尾炎相混[1]。此症患病具体病因尚无准确结论,但普遍认为其发病与病毒感染有关[2]。在患儿确诊后,临床通常采用常规保守治疗,若效果不佳再使用手术治疗,但由于常规保守治疗患儿症状缓解较慢、效果较差,因此整体治疗效果难以满足预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可快速有效地改善患儿病情,减轻患儿痛苦,整体治疗效果较好。本次研究即主要观察分析中药穴位贴敷配合静脉输液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60例,将其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儿30例,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为(5.36±1.64)岁,平均病程为(8.64±1.04)个月;对照组患儿30例,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为(5.04±1.79)岁,平均病程为(8.03±1.69)个月。对比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其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相互比较。所有患儿家属均已同意参加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会对研究内容已审核通过且批准开展。

\

 
1.2方法

两组患儿收治入院后均采用常规保守方法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患儿静脉输液治疗,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实验组患儿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将延胡索30g、白芷30g、木香30g、干姜30g、小茴香30g、肉桂30g,进行研磨,直至细末,其后取适量药末使用醋进行调和,捏制为药丸,敷于患儿肚脐(神阙穴)处,1次/d,8h/次,持续治疗7d,并根据患儿情况适量给药或停药。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其治疗总有效率以及症状好转时间,其中治疗总有效率使用我院自制治疗效果调查表进行调查,该表分为,有效:患儿治疗后症状好转明显或痊愈;一般:患儿治疗后有一定好转;无效:患儿治疗后几乎无好转。治疗总有效率=(有效+一般)/患者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将此次研究中所有数据资料输入SPSS18.0中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使用卡方检验研究中所有计数资料,使用t检验所有计量资料,若P<0.05则表示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症状好转时间比较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开始至症状缓解时间,实验组患儿症状好转时间为(5.41±1.04)d,对照组患儿症状好转时间为(9.24±0.91)d,t=15.180,P=0.001,实验组患儿症状好转时间远短于对照组,且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治疗效果比较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结束后其治疗效果情况,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且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
 

3结论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发病具有较为明显的季节性,常发生于冬春两季,但目前对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3]。通常认为患儿在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后,由于病毒、细菌或其毒素沿身体血液循环到达肠系膜淋巴结从而导致出现炎症反应[4]。并且不同感染源所引起的具体症状不尽相同,可能导致患儿肠系膜淋巴结出现增生、水肿以及充血;亦可导致淋巴结内急性炎症反应、出血,甚至坏死[5]。

在患儿患病后较为典型的临床症状表现即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咽喉痛、全身疲倦、发热、腹痛等症状。除此之外,还可能出现腹部阵发性疼痛、压痛等症状表现,而由于患儿患病后无较为明显的特异性症状表现,因此较易与急性阑尾炎、蛔虫等腹部疾病相混淆,需要对患儿进行较详细的检查并进行诊断[6]。

通常临床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以常规保守治疗为主,通过静脉输液、对症治疗等,可一定程度上改善患儿症状表现,控制病情[7]。但由于此种治疗方法,相对较为被动,治疗效果较差,生效较慢,整体效果无法满足预期。
我国中医将此症归于“伤寒”范畴,因小儿脏器尚未发育完全,较易被疾病损伤[8]。患儿在患病后,多出现饮食不化,经脉阻滞,气血不通等情况,针对患儿身体表现,使用延胡索、木香、白芷等药物,可有效化解体内瘀滞,起到温中补气、镇痛化瘀的效果。而干姜味温,可散体寒,对于属于“伤寒”范畴疾病有较好效果。而将中药材制成药丸,进行穴位贴敷可有效避免患儿服药困难的问题,并更有效直接地发挥药材的功效作用,使药物效果更佳,加快患儿恢复。

通过对本次研究结果分析可知,实验组患儿的症状好转时间远低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使用中药穴位贴敷配合静脉输液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可有效缩短患儿症状好转时间,并显著提升治疗总有效率,使患儿可更快恢复,减轻患儿的痛苦,整体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综上所述,使用中药穴位贴敷配合静脉输液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可显著提升治疗总有效率,缩短患儿症状好转时间,减轻患儿痛苦,整体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Benetti Cecilia,Conficconi Elisa,Hamitaga Flurim,et al.Course of acute nonspecific mesenteric lymphadenitis:single-center experience[J].European journal of pediatrics,2018,177(2):243-246.
[2]Hitender Gautam,Sonu Agrawal,Santosh Verma,et al.Cervical tuberculous lymphadenitis:Clinical profile and diagnostic modalit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ycobacteriology,2018,7(3):212-216.
[3]盛海英,秦玲.中药腹痛散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6):75-76.
[4]向群华.艾灸结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应用[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9):154,157.
[5]成燕,徐华英,罗小军.温中芳香止痛药物贴敷联合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8,25(5):599-600.
[6]张俊绮,张丽,何薇.枳实导滞汤联合中药贴敷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临床研究[J].内科,2018,13(4):571-573,577.
[7]郑玲玲,吴银娣.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8,18(9):103-104.
[8]罗小军,成燕,徐华英.温中芳香止痛药贴敷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45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7,38(4):62-6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34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