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干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03 16:35:5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干预。方法在本地区中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筛查时间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筛查对象共计3800人,短随对象1519人,长随对象2281人,比较其相关数据。结果参与研究的3800人中,1519人为高危人群,性别、年龄等七项因素是心血管高危人群的相关影响因素。结论性别、年龄等七项因素是心血管高危人群的相关影响因素,因此我们要从该几项因素中入手,做好患者的干预工作,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关键词: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筛查;干预

本文引用格式:李晓莉.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干预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4):39-40.

0引言

心血管疾病(CVD)是临床中一组与患者的体循环系统有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疾病,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以及致死率,主要发生于中老年群体中,近年来有逐渐年轻化的倾向,其不仅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明显的影响,其也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而随着社会压力和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加之不科学、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出现,临床中CVD的发病率出现了进一步的提高,如何做好相关疾病的预防管理工作是临床中关注和研究的重要内容[1]。本次研究就对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以及干预工作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地区中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筛查时间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筛查对象共计3800人,短随对象1519人,长随对象2281人,年龄35~75岁,平均(53.74±3.12)岁,所有人员最终均完成了调查任务。

1.2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三种方式协同的方法进行筛查工作[2]。

1.2.1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由统一训练的调查员根据我国心血管中心所研发的电子问卷进行面对面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以及收入等一般信息,同时对患者日常习惯进行询问,包括吸烟、饮酒等情况。

1.2.2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采用标准方式进行,检查时要求调查对象将衣物、鞋帽以及重物等除去,保证能够精确测量,体重精确到0.1kg,身高则精确到0.1cm。

1.2.3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压、血糖等内容检查;①采用HBP-1300型电子血压测量仪对调查对象的右臂血压进行检测,进行测量前首先要求调查对象休息5min左右,保证其血压处于稳定的状态,进行两次测量,每次测量间隔1min,如果两次测量结果的差值超过了10mmHg,则要进行第三次测量,而最后的结果则取最后两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②血液检测采用PD-G001-2型血糖仪以及Cardiocheck PA型血脂仪进行相关的检查工作,采取调查对象的空腹静脉血约6mL左右,现场对患者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以及HDL-C和LDL-C等进行测定,并记录结果。

1.2.4判定标准

①高血压:患者收缩压不小于140mmHg或(和)舒张压不小于90mmHg,或者进行调查时患者自述存在高血压病史或者正在服用降压药物;②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不小于7.0mmol/L,或者患者自述存在糖尿病病史或者正在服用控制血糖的药物;③血脂异常:TC不小于5.2mmol/L,或TG不小于1.7mmol/L,或HDL-C小于1.0mmol/L,或LDL-C不小于3.4mmol/L,或患者自述存在血脂异常疾病或者正在服用相关的降脂药物;④超重或者肥胖:患者的BMI不小于25kg/m2;⑤吸烟:对象自述存在吸烟行为并且其吸烟总数已经超过了100支。

1.3观察指标

记录各项调查结果,对其进行分析研究。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2.0对患者的相关参数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高危人群一般资料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参与研究的3800人中,1519人为高危人群,而对其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则发现,其平均年龄为(58.78±9.23)岁,平均身高为(166.55±18.96)cm,其平均体重为(75.36±3.78)kg,平均BMI为(24.36±2.12)kg/m2,各数据比较中则显示,在年龄,身高、体重以及BMI等四项数据中,男性数据要明显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2.2高危人群的健康指标情况

从健康指标的调查则可以看出,除了每日吸烟量男性要明显高于女性外,其他数据方面均为女性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可见表2。


\


2.3高危人群的行为危险因素

经调查,吸烟和饮酒是高危人群中较为多见的一种行为危险因素,在高危人群中,有21.40%的人存在吸烟的情况,有18.96%的人存在饮酒的情况。

2.4心血管高危人群相关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通过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得出性别、年龄等七项因素是心血管高危人群的相关影响因素,可见表3。

\

 
3讨论

性别、年龄等七项因素是心血管高危人群的相关影响因素,我们可以从该几项因素入手,对高危人群开展相应的干预措施[3]。

3.1一级预防

①根据WHO发布的《心血管风险评估以及管理指南》,我们可以收集相关人员的年龄等多项信息,对其未来十年的发病风险进行检测,针对低风险人群我们主要对其生活方式进行一定的干预,而高风险人群则要定时进行监测,评估其风险,进行必要的处理;②存在吸烟情况的人员要鼓励其进行戒烟工作,对于存在吸烟情况,但是不能戒断的人员可以采用替代疗法进行处理;③改变饮食,减少人员的饱和脂肪和总脂肪的摄入,提倡健康饮食;④鼓励其参加各种活动;⑤做好体重控制工作;⑥控制其饮酒量以及饮酒频率;⑦采用药物对人群的血压、血糖以及血脂进行控制[4]。

3.2二级预防

①根据对象目前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习惯,进行必要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鼓励其采取良好的生活方式;②鼓励对象戒烟,可采用替代疗法辅助,并且叮嘱其远离吸烟区域;③改善饮食;④针对对象的情况,制定相应的锻炼计划,鼓励其进行锻炼;⑤控制体重;⑥控制饮酒量以及饮酒频率;⑦进行药物治疗或者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蒋立新,路甲鹏,李希.China PEACE170万名成人的数据:高血压患病、知晓、治疗和控制情况[J].中华内科杂志,2018,57(1):62.
[2]王凯,荣良群,魏秀娥,等,老年卒中发作1个月内抑郁的筛查及危险因素的分析[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8,12(5):420.
[3]何培欣,吴林,蒋捷.青少年心脏性猝死的病因、预防与治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46(8):665.
[4]郭建伟,宁瑶,刘海龙,等.胱抑素C对脑卒中高危人群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J].医学研究杂志,2018,47(3):67-7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33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