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患者应用炙甘草汤辨证加味的临床应用进行回顾性探讨分析。方法择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患者的资料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根据病房划分区域分为南区和北区各38例。南区38例患者给予常规的西药进行治疗,北区38例患者给予中药汤剂炙甘草汤进行治疗,将两组的治疗情况进行跟踪对比分析。结果南区38例患者的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分别为10例(26.32%)、10例(26.32%)、9例(23.68%)、9例(23.68%)、29例(76.32%),明显低于北区38例患者的16例(42.11%)、15例(39.47%)、5例(13.16%)、2例(5.26%)、36例(94.74%),组间数据有明显差异。结论炙甘草汤辨证加味用于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室性早搏,且还能降低心律失常的总发生率,临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冠心病;心律失常;炙甘草汤;辨证加味
本文引用格式:武晓辉.探讨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中应用炙甘草汤辨证加味的临床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4):191-192.
0引言
心肌缺血、梗死后遗留的瘢痕组织,特别是在累及起搏系统时可引起各种心律失常,多表现为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或心律不齐等,有些患者的心律失常可以是冠心病唯一的症状[1]。多数患者可有心悸、胸闷、乏力等不适。心律失常是冠心病的一个重要症状,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非常大的危害,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及时预防和治疗,才能避免更大的危害[2]。我院运用炙甘草汤辨证加味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为与同行交流分享,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患者的资料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根据病房划分区域分为南区和北区各38例。南区38例患者中,20例男患者,18例女患者,年龄44~71岁,平均(53.8±3.7)岁。病程0.2~11年,平均(3.1±1.4)年。心律失常的类型:16例室性早搏,15例房性早搏,7例阵发性房颤;北区38例患者中,21例男患者,17例女患者,年龄42~72岁,平均(53.3±3.9)岁。病程0.3~12年,平均(3.2±1.3)年。心律失常的类型:17例室性早搏,15例房性早搏,6例阵发性房颤。所有患者均由心电图确诊,并经中医科会诊,确诊为心悸,属于气血两虚类的患者[3],排除了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及精神障碍患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早搏类型等的资料无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
1.2方法
南区38例患者给予常规的西药进行治疗:(1)盐酸普罗帕酮片(心律平)(山东仁和堂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0793 50mg)每日口服3次,150mg/次;(2)硝酸异山梨酯片(消心痛)(山东博山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2795 5mg)3次/d,5mg/次;(3)拜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 100mg)1次/d,100mg/次,30d为1个疗程;北区38例患者给予炙甘草汤辨证加味进行治疗:甘草(炙)20g,人参10g,麦冬15g,生地黄20g,阿胶(烊化)10g,桂枝15g,生姜15g,火麻仁15g,大枣60g,每日以水1500mL,加入黄酒或米酒50mL,武火煮开后文火煮50min,取汤液300mL,化入阿胶,分2~3次温服。辨证加减:心悸,动则气促者,加龙骨和牡蛎;心气不足者,重用炙甘草和人参;心阳偏虚者,易桂枝为肉桂,另加附子以增加心阳之力;阴虚而内热较盛者,易人参为沙参,并减桂枝、生姜、大枣和酒,酌情加入知母与黄柏;胸闷者可加入瓜蒌和薤白[4]。
1.3疗效判定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作为本组研究的疗效判定标准[5]。心悸、胸闷及乏力等症状完全消失,心电图检查为正常心电图,24h动态心电检测早搏频率降幅>90%为治愈;心悸、胸闷及乏力等症状显著改善,24h动态心电检测早搏频率降幅>75%为显效;心悸、胸闷及乏力等症状有所改善,24h动态心电检测早搏频率降幅>50%为有效;心悸、胸闷及乏力等症状无改善或更为严重,24h动态心电检测早搏频率降幅无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所有患者×100%。
2结果
南区38例患者的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分别为10例(26.32%)、10例(26.32%)、9例(23.68%)、9例(23.68%)、29例(76.32%),明显低于北区的16例(42.11%)、15例(39.47%)、5例(13.16%)、2例(5.26%)、36例(94.74%),组间数据有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讨论
心律失常属于中医的“心悸”范畴。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心慌不安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种证候。类似于现代医学中由于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冠心病、贫血、休克、洋地黄中毒等造成的心律失常。常规的西药钙离子拮抗剂、抗凝剂以及抗血栓药物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治疗,不仅会产生好多毒副作用,而且临床治疗效果及远期疗效都不尽人意,给患者及家庭增加了痛苦和负担。
源于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论》中的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具有益气滋阴,通阳复脉的治疗功效。“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所谓的“脉结代”,就是指心脏功能失常,尤其是心率失常导致的脉象不规整等脉象变化。“心动悸”是指心脏引起的心悸不适等感觉。二者多为阴血亏虚、血脉不充、心失所养,而又阳气不足,鼓动无力的心阴心阳两虚的表现[6]。方中炙甘草能够补中益气,通心脉的作用,配伍人参、大枣益心气,补脾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生地黄滋阴养血;阿胶、麦冬、火麻仁滋心阴,养气血、充血脉,共为臣药;另佐以桂枝、生姜等辛行温通,温心阳,通血脉,而阿胶等滋腻药得生姜、桂枝则滋而不腻;用法中再加以黄酒或米酒煎服,可温通血脉,以行药力。诸药合用,滋而不腻,温而不燥,使气血充足,阴阳调和[7]。临床研究证实,炙甘草汤对各种原因造成的心前区不适或疼痛、心悸、胸闷、气短、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症状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目前为治疗冠心病、功能性心律不齐、风湿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的首选汤剂[8]。
本组研究数据显示,南区38例患者的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分别为10例(26.32%)、10例(26.32%)、9例(23.68%)、9例(23.68%)、29例(76.32%),明显低于北区38例患者的16例(42.11%)、15例(39.47%)、5例(13.16%)、2例(5.26%)、36例(94.74%),组间数据有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炙甘草汤辨证加味用于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室性早搏,降低心律失常的总发生率,还可改善机体功能,增强人体免疫力。临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辰浩.炙甘草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缓慢性心律失常63例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8(20):2227-2229.
[2]杨娇玲.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60例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5,19(11):158-159.
[3]王凤霞.用加味炙甘草汤治疗气血两虚型冠心病所致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7,4(12):44-45.
[4]郭耀东.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5):32-33.
[5]冯育均,向光全.炙甘草汤加味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9(28):217-218.
[6]吴磊,李源,黄劲柏.炙甘草汤加味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气阴两虚型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17(1):22-23.
[7]邰小燕.炙甘草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12):39-40.
[8]张庚等.炙甘草汤加味治疗冠心病合并室性早搏60例[J].陕西中医,2013,34(10):214-21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