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分布及与相关体检指标的关系。方法观察组研究对象选择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并选择同期体检正常的100例为对照组,分析其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并总结其与肾功能、心电图等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均以气虚质、平和质、痰湿质、湿热质四种体质为主。高血压患者中气虚质、平和质者心电图异常比例较高,痰湿质、湿热质患者肾功能异常比例较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以气虚质、平和质及痰湿质、湿热质为主,且不同体质者心电图及肾功能指标存在明显不同。
关键词: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相关体检指标
本文引用格式:张晓慧.探讨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分布及与相关体检指标的关系[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4):205-206.
0引言
高血压是重要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临床患病人数极多,且致残致死率均较高,威胁到国民生命健康[1]。所谓体质指的是在生命过程中以先天遗传、后天获得的为基础而表现的生理功能、形态结构、心理状态等方面的相对稳定的、综合性特质,这在多数情况下决定了机体对某类疾病的易患性和病变倾向性[2]。对高血压患者判断其中医体质、给予中医干预和调理,能有助于控制疾病进展[3]。现就我院100例高血压患者的中医体质特征进行分析,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观察组研究对象选择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并选择同期体检正常的100例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40~60岁,平均(54.8±0.2)岁;高血压病程2~8年,平均(5.2±0.6)年。对照组: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龄40~60岁,平均(54.5±0.6)岁。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①中医体质判断标准:依据《中医体质分类及判定》标准分为平和质、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阳虚质、阴虚质、阳盛质、血虚质、淤血质及气郁质等,由经验丰富的中医师进行判断分别。对有兼夹体质者以转化分高的体质为主要体质。②调查方法:对200例研究对象进行中医体质调查,主要内容为常见表现、发病倾向、心理特征、适应能力等。分析中医体质与肾功能、心电图的关系。
1.3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研究对象中医体质分布
两组研究对象均以气虚质、平和质、痰湿质、湿热质四种体质为主,其中观察组痰湿质比例22.0%、湿热质25.0%、气虚质16.0%、平和质15.0%,总和达到78.0%。对照组气虚质18.0%、平和质19.0%、痰湿质17.0%、湿热质19.0%,总和达到73.0%,详见表1。
2.2两组相关指标分析
观察组心电图异常比例34.0%、肾功能异常比例10.0%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非常明显(P<0.05),见表2、表3。
2.3观察组高血压患者体质与相关指标关系
高血压患者中气虚质、平和质者心电图异常比例较高,痰湿质、湿热质患者肾功能异常比例较高,差异明显(P<0.05),见表4。
3讨论
高血压属于常见多发性基础性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中医体质研究[4]。高血压预防与治疗都是长期任务,其中体质调理是重要手段,也是今后中医药干预高血压病的方向,探讨高血压病与体质类型的相关性有重要意义[5]。体质作为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对高血压发生、发展都有重要影响[6]。研究报道高血压体质以阴虚阳盛质、气虚质、阴阳两虚质及淤血质、痰湿质为主,这与本组的研究结论一致,本组高血压患者中气虚质、平和质、痰湿质、湿热质四种体质占到78.0%[7]。持续性高血压状态下极易诱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及肾功能损伤[8]。本组研究发现高血压组心电图异常比例及肾功能异常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这提示高血压会影响心脏电生理、肾功能,并随着病程进展会导致心脏重构,诱发心肌缺血、肥大等异常。所以说,积极预防、治疗高血压过程中要重视中医体质辨别,掌握体质学规律,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参考文献
[1]杨万勇,蒋静静.个性化治疗方案联合中医治疗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免疫功能及血压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35(12):3211-3213.
[2]姚志城,陈国姿,周玉蒙,等.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特征与生存质量的关系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1):82-85.
[3]潘虎荣,孙全英,吕洋,等.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健康管理联合“三位一体”高血压社区防治管理多中心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29(2):1-4.
[4]黄沁,孔燕莹,孙世宁,等.1108例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2(4):598-602.
[5]朱燕波,王琦,邓棋卫,等.中医体质类型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学,2010,8(1):40-45.
[6]廖蔚茜,许秀芬,李桂云,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中医体质关系的研究探讨[J].河北中医,2017,39(5):663-668.
[7]虞晓含,朱燕波,王琦,等.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综合干预效果分析[J].天津中医药,2015,32(8):455-458.
[8]陈禹,李玲孺,石劢,等.基于中医体质的营养学研究方法探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3):554-55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