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探讨改良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比较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03 12:40:2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两种术式在甲状腺瘤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按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将我院2015年2月至2019年2月所收治的26例甲状腺瘤患者分成A组与B组。A组采取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B组采取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A组,差异明显(P<0.05);B组患者术后6h、术后24h的VAS评分均低于A组术后6h、术后24h VAS评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甲状腺瘤患者实施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效果甚佳,具备在临床上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甲状腺瘤;改良小切口手术;传统甲状腺切除术

本文引用格式:李永贵.探讨改良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比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4):94,99.

0引言

甲状腺瘤是一种发病率比较高的甲状腺疾病,此病通常无明显症状,但若瘤体较大,则可对人体食管、气管及神经造成压迫,进而引起吞咽困难、呼吸困难,最终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2]。一般采取传统甲状腺切除术进行治疗甲状腺瘤,但疗效并不显著,因此,近年来临床上提出采取小切口手术加以治疗。现为了解改良小切口手术在此病治疗上的价值,将对我院所收治的13例甲状腺瘤患者实施改良小切口手术,实际情况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研究共26例患者,均选自我院2015年2月至2019年2月所收治的甲状腺瘤患者,所有患者通过临床症状、病理学检查等,确诊为甲状腺瘤。按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成两个小组,组名为A组与B组。A组13例,男女各5例、8例;年龄最大56岁,最小20岁,平均(36.8±1.6)岁;6例左侧,7例右侧。B组13例,男女各6例、7例;年龄最大54岁,最小22岁,平均(37.3±1.7)岁;9例左侧,4例右侧。对比上述患者各项临床资料,结果均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A组:对该组患者采取传统甲状腺切除手术治疗,具体操作:引导患者行仰卧位,并予以颈丛阻滞麻醉。将颈部与胸锁关节相距2cm的位置作为切点,并做一个横向的弧形切口,且保证两边至胸锁乳突肌外侧;若患者肿瘤偏大,则可依据其大小适度延长切口长度。采取高频电刀,对颈前筋膜与颈阔肌间隙实施皮瓣游离处理,上至舌骨、下至胸锁关节上方。切开颈白线且朝两侧牵拉,直至充分暴露颈前肌与甲状腺腺瘤。依据肿瘤实际所在位置与大小,明确切除范畴,且将肿瘤作为中心点,以彻底切除甲状腺腺叶。随后插入引流管,并对切口进行逐层缝合,并对患者予以抗生素药物,以避免感染的发生。

B组:对该组患者采取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即:引导患者行仰卧位,并予以颈丛阻滞麻醉。将与锁骨上方相距1~2cm的位置作为手术切口入路,两侧锁骨交界点作为手术切口中心,在依据患者肿瘤情况做相应切口,如单侧肿瘤,做4cm左右的切口,如为双侧肿瘤,则做6cm左右的切口。在切口所在位置予以0.5%肾上腺素+氯化钠注射液,皮下注射,随后,逐层切开皮下组织,并分离颈前肌群所对应的结缔组织,沿着颈前中线,将颈白线切口,在确保不切断双胸骨舌、颈前静脉的前提下,将甲状腺瘤充分显露出来。依据贯穿法,以线大圈针实施缝合,将甲状腺瘤体附近组织吊起,并彻底切除甲状腺瘤(包含覆盖部分症状的甲状腺组织)。最后,对切口进行逐层缝合、修复,并对患者予以抗生素药物,以避免感染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以及住院时间等情况进行观察与记录;同时,采取VAS评分,对两组患者术后6h、术后24h的疼痛状况进行评估,且进行组间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数据展开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比较


由下表1可知,B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上,均优于A组患者,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

 

2.2两组患者术后评分情况比较

A组患者术后6h、术后24h的VAS评分分别为(5.21±1.22)分、(4.38±1.35)分;B组患者术后6h、术后24h的VAS评分分别为(4.26±1.19)分、(2.61±1.15)分。B组患者术后6h、术后24h的VAS评分均低于A组术后6h、术后24h VAS评分,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以往对于甲状腺瘤的治疗,一般采取传统甲状腺切除术,该术式虽可切除瘤体,获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切口大,不易恢复,且会留下瘢痕,继而影响美观[3-4]。相较于传统手术,改良小切口手术则可较好的弥补上述不足之处。改良小切口手术可在不切断颈前肌群的前提下,经由颈白线直接将瘤体切除,如此不仅能缩短时间,且不会对患者颈前区的正常活动造成影响,避免因颈前肌群切断而诱发的各种并发症;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机体损伤[5-6]。此外,术后不需要对患者插入引流管,减少了患者住院的时间,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诸多研究表明对甲状腺瘤患者采取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7-8]。在本次研究中也得出此结论。即通过本次研究中,采取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的B组患者,其治疗后的各项手术治疗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以及住院时间等,均优于A组患者,差异显著。这提示在甲状腺瘤治疗过程中,采取改良小切口手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创伤小,且恢复速度快。另外,在术后6h、术后24h VAS评分上,B组患者均低于A组,这提示相较于传统手术,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疾病,术后疼痛较小,有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

综上所述,在对甲状腺瘤患者实施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效果好,创伤小,恢复快,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的术式。

参考文献

[1]胡志刚.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10):60-61.
[2]张正军.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50例甲状腺瘤临床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6):67,69.
[3]刘永国.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60例应用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手术治疗与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对比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7,10(20):14.
[4]谢文善.改良小切口手术用于甲状腺瘤治疗的临床优势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2):310-312.
[5]刘跟华,胡立春,熊建宁.浅谈改良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应用于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效果对比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6,8(33):130-131.
[6]谢容,沈忠杰.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微小甲状腺癌的近期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肿瘤医学,2018,26(12):1838-1841.
[7]刘珠存,曲艳.甲状腺瘤给予改良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的对比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4):95.
[8]李金.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12):33-3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27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