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探究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03 11:26:2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贫血患者,研究例数一共200例,将贫血患者分为a组(10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b组(100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再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三组受检者均进行血液检验,将检验结果详细记录。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组、b组两组的MCH、Hb、MCV较低;a组MCH指标高于b组,三组受检者各项指标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a组缺铁性贫血患者符合率68.00%高于b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符合率54.00%(P<0.05);a组缺铁性贫血患者敏感性95.00%、特异性75.00%高于b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敏感性85.00%、特异性62.00%(P<0.05)。结论通过在贫血鉴别诊断中应用血液检验,取得显著的应用价值,能通过对MCH、Hb、RBC、MCV指标实施测定,为诊断提供准确依据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血液检验;贫血;鉴别诊断;应用价值

本文引用格式:傅光军.探究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7):194,196.

0引言

近年来贫血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为血液疾病,以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出血性贫血较为常见,易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对人体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因此,本次研究对探究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见下文。

\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为贫血患者,研究例数一共200例,将贫血患者分为a组(10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b组(100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再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本次研究所有受检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a组10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年龄30-71岁,平均年龄(50.21±1.01)岁,其中缺铁性贫血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50例。

b组100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年龄31-70岁,平均年龄(51.21±1.15)岁,其中巨幼细胞性贫血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49例。

对照组100例健康体检者,年龄30-69岁,平均年龄(50.15±1.27)岁,其中健康体检者男性有52例,女性48例。

a组100例患者、b组100例患者、对照组100例健康体检者的平均年龄、性别等资料相比,采用P>0.05代表,无显著差异性。

1.2方法

受检者在清晨进行空腹采血,使用血常规专用管进行真空采血,抽取每位受检者3ml静脉血,使用本院提供的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血液进行检测,检测使用试剂为配套试剂,按照科学流程进行各项操作,并将操作结果详细记录[2]。

1.3观察指标

对比a组缺铁性贫血患者、b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的MCH、Hb、RBC、MCV指标、符合率。

对比a组缺铁性贫血患者、b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敏感性、特异性。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统计学数据使用SPSS25.0软件,本次研究的MCH、Hb、RBC、MCV指标、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对比不同,可使用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MCH、Hb、RBC、MCV指标


与对照组相比,a组、b组两组的MCH、Hb、MCV较低;a组MCH指标高于b组,三组受检者各项指标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
 
2.2对比符合率

a组缺铁性贫血患者符合率68.00%高于b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符合率54.00%(P<0.05),见表2。


\

 
a组缺铁性贫血患者敏感性95.00%、特异性75.00%高于b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敏感性85.00%、特异性62.00%(P<0.05),见表3。



\

 

2.3对比敏感性、特异性

3讨论


据相关研究显示,贫血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为临床病症,其主要包括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3],近年来多数人们均伴有贫血症状,主要是由于红细胞酶、红细胞膜等基因缺陷,贫血为慢性发展过程,其临床症状较为隐蔽,其中缺铁性贫血危害较大[4],若治疗不及时,易导致溶血性贫血情况发生,由于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复杂,常常被人们忽略[5]。导致缺铁性贫血发生因素主要是人体对铁元素供应稳定性不足,使珠蛋白相关物质受到影响,其中机体含量显著降低,使血红蛋白结合能力受到影响,导致小细胞色素性贫血情况发生[6],而对于不同类型贫血患者,治疗方案也存在差异性。在贫血鉴别诊断工作中,基因检测技术提供了理想、准确的诊断结果,但是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导致该项检测技术难以推广,导致临床贫血鉴别诊断工作难以顺利进行,而目前血液检验在临床广泛应用,取得显著效果[7,8]。根据表1、表2、表3研究显示,血液检验对贫血鉴别诊断中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通过对MCH、Hb、RBC、MCV指标水平进行测定,能为贫血诊断提供有利、可靠的依据。

经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a组、b组两组的MCH、Hb、MCV较低;a组MCH指标高于b组,三组受检者各项指标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a组缺铁性贫血患者符合率68.00%高于b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符合率54.00%
(P<0.05);a组缺铁性贫血患者敏感性95.00%、特异性75.00%高于b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敏感性85.00%、特异性62.00%(P<0.05)。

综上所述,通过在贫血鉴别诊断中应用血液检验,取得显著的应用价值,能通过对MCH、Hb、RBC、MCV指标实施测定,为诊断提供准确依据可靠的依据,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运用。

参考文献

[1]路娜.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检验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7):157-157.
[2]蒋莉.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及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医药前沿,2017,7(19):333-334.
[3]张成彬.血液检验指标在贫血鉴别与诊断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10):79-80.
[4]李凯雁.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在贫血鉴别诊断的检验价值[J].医药前沿,2015,5(27):67.
[5]李凯雁.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1):151-152.
[6]季爱华,朱习海,王刚,等.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的临床观察[J].当代临床医刊,2018,31(3):3886-3887.
[7]沈群玲.血液检验用于贫血鉴别诊断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1):150-152.
[8]杨晋荣,杨栋梁.探讨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6(56):92-9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26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