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索社区高血压患者KAP健康教育模式,从知-信-行指导患者,进而改变生活方式、提高遵医行为,最终使血压控制达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自2017年3月开始对在广州市番禺区沙头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管理的242例高血压患者进行KAP模式健康教育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知、生活方式改变、不良行为的改正、血压控制情况等效果。结果通过进行KAP模式健康教育干预后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知、生活习惯、血压控制情况等指标均有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KAP模式健康教育干预的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病认知、生活方式、遵医行为、血压控制情况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变,KAP模式健康教育在基层高血压管理值得不断推广。
关键词:高血压病;KAP模式;健康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黄耀添.社区高血压患者KAP模式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5):311-312.
0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饮食结构的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工作压力紧张等原因,导致心脑血管等慢性病已成为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由以高血压病最为突出。由于高血压病的健康宣传活动不多,健康教育没有系统、连续、针对性的开展,导致我国高血压病存在发病率高、知晓率低、控制率低、致残率高的特点。在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地区,常常存在居民对高血压病不了解、否认得病、讳疾忌医等现象,往往出现并发症及器官衰竭时才意识到高血压危害的严重性[1]。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本辖区内高血压病患者进行KAP模式健康教育干预,KAP模式是从知识的获取,进而产生信念,再到行为的形成。探索社区高血压KAP健康教育模式,使患者从高血压病的认知,再到饮食结构、就医态度的转变,进而改变生活方式、提高遵医行为,最终达到血压控制达标,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自2017年3月开始,在广州市番禺区沙头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管理的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抽取242名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干预。入组人员中男102例,女140例,年龄:44-72岁,平均(52.5±1.3)岁,平均病程(7.1±0.5)年。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入组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对患者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以观察KAP健康教育干预效果。问卷内容包括: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吸烟、酗酒、运动、摄盐、饮食、体重、服药情况、就医意向、血压水平等。
1.2.2干预方法。对高血压病患者采取KAP健康教育干预。首先,社区医务人员对高血压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文化程度、年龄、病程时间、血压情况、服药情况、合并症、并发症等情况进行信息采集,并为每个患者进行健康体检,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具体干预方法如下:①健康教育干预:每月进行1次健康知识的讲座,同时发放相关宣传手册,让居民了解高血压的危害、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的预防等知识。②建立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组建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让高血压患者共同互动,教会患者自我监测血压,分享高血压防控经验,使高血压患者勇敢面对疾病,克服心理障碍。③体重干预:根据高血压患者体检结果来看,患者存在体重超重(BMI>24)及腹型肥胖(女性腰围>85 cm,男性腰围>90 cm)。因此,对患者进行体重干预,强调控制总热量,严格限制各种甜食,调整膳食结构,进而控制体重。④运动干预:讲述运动疗法对控制血压的优点,并定期组织居民到社区中心进行八段锦锻炼,以团体活动形式让居民积极参与运动。⑤饮食干预:结合节假日开展包粽子、制作月饼等活动,以膳食金字塔为模板,详细介绍科学的膳食结构。逐步干预居民膳食结构,调整居民饮食习惯。⑥限盐干预:介绍高盐饮食的危害,宣传少吃咸蛋、咸菜、咸肉等腌制食品。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摄盐量不超过6克。免费派发限盐勺子,动员居民使用限盐勺子。并定期询问限盐勺子使用情况及反馈意见。⑦戒烟:对吸烟患者及家中有吸烟的患者进行干预。从吸烟的危害、吸烟成瘾的原因宣教,劝导患者进行戒烟,并以家人为监督员进行监督戒烟。⑧血压监测:每季度对每位高血压患者进行至少一次随访。如出现血压控制不佳或并发症时,增加随访次数。随访时询问相关症状、血压情况、饮食、运动、戒烟、体重、服药情况以及行为改变情况等。⑨服药治疗:讲解规律服药的重要性,纠正血压正常就不服药、无不适就不服药等误区。追踪每个患者服药情况,出现血压控制不佳或并发症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或转诊。
1.3观察指标。对患者进行一年的综合干预,对比患者干预前后对高血压病认知、生活方式、遵医行为、血压控制情况等结果变化情况。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不断的提升。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摄盐过多、吸烟酗酒、肥胖、缺乏运动、精神压力过大、遗传等。由此可见,高血压病是一种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因此想更好的管理高血压,使血压控制达标,必须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建立符合个体自身的健康生活方式,才能更有效的防控高血压[2]。
KAP健康教育是从知识的获取,进而产生行动的信念,再次形成行为。知识是行动的基础,信念是行动的支持,行为的形成是目标。由于很多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的发病、影响因素、危害等相关知识存在缺如,甚至有一系列的治疗误区,不能有效的配合治疗,导致服药不规律、血压控制率低、并发症增多。因此,必须通过知-信-行,改变生活方式,进而更有效的管理好高血压。
通过对高血压患者采取KAP健康教育干预结果证明:通过干预,虽然戒烟行为在统计学中无明显差异,但是患者在高血压病认知、生活方式、遵医行为、血压控制情况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变,较干预前有统计学差异[3]。
目前大医院对高血压的管理主要是药品控制,对危险因素、不良生活方式等都没有很好的跟进管理。因此,探索社区高血压患者KAP健康教育模式,与大医院形成互补,能更好管理高血压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KAP模式健康教育干预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永红,钱燕,李三霞,等.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z2):240-242.
[2]徐帅,李铁柱,张延刚.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对提高治疗依从性作用分析[J].医学信息,2014(37):317-317.
[3]闫芳,王艳菊,顾兵,等.健康教育干预在健康体检高血压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77):18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