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与临床应用进展。方法 选取 2016 年 5 月至 2017 年 5 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 52 例作为研究组,并同期选取我院健康体检人群 52 人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研究组血糖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干预后血糖水平低于干预前(P< 0.05)。结论 对于糖尿病患者在进行疾病诊断以及治疗效果评估时,可以采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进行检验,可以有效提高对于患者血糖水平评估的准确率,为临床治疗以及治疗效果评估提供参考,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血糖;餐后 2 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本文引用格式: 陈俊. 浅谈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与临床应用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55):178+180.
0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发生很大的转变,这使得糖尿病的发生率逐年提高,且呈现年轻趋势,随疾病发展,患者会出现多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活以及工作[1]。而且糖尿病属于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若不能及时进行治疗,很有可能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常规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诊断,主要以检测患者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小时血糖为主,但是该指标易受外界因素影响,不能充分反映患者近期机体血糖水平情况[3]。相对来说,糖化血红蛋白的敏感性更高,因此准确检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我们此次研究,采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对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检测,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52例作为研究组,并同期选取我院健康体检人群52人作为健康对照组,研究组男性27例,女性25例,年龄34-67岁,平均(63.4±2.1)岁。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4例,年龄32-68岁,平均(64.2±2.3)岁。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入组人员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一般资料有可比性。研究组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入组患者为糖尿病患者;②患者临床资料完整;③患者对于本次研究内容知情,并且在同意书上签字。排除标准:①患者伴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②患者存在精神障碍或沟通障碍;③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④患者本身不愿参与本次研究。对照组纳入标准:①无对血糖产生影响类疾病;②临床资料完整;③对于本次研究知情,并且在同意书上签字。排除标准:不适合纳入标准的人群。
1.2方法
1.2.1对入组患者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检测,取患者清晨空腹上肢静脉血,采用静EDTA抗凝处理的全血进行检验,检验方法为高压液相法,使用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爱科莱HA8180,日本)进行检验,严格按照仪器使用说明进行操作,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贝克曼DXC800,美国)对患者清晨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小时血糖进行检验,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进行检验,操作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说明书进行,本次研究均采用原装试剂进行检验,且操作严格遵照试剂盒说明进行。
1.2.2对研究组患者进行健康宣教,①饮食干预:限制高糖、高脂肪等食物的摄入量,做到营养均衡,避免营养过剩。②鼓励患者进行适当运动,餐后可以进行轻体力有氧运动,比如慢走、孕妇操等。③进行药物质量。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相关指标进行观察,主要观察项目包含空腹血糖(GLU)、餐后2小时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
1.4统计学分析。数据应用SPSS 18.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进行χ2(%)检验,计量进行t检测(±s)检验,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血糖情况分析。研究组血糖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2.2血糖控制情况分析。干预后血糖水平低于干预前(P<0.05),具体见表2。
3讨论
糖化血红蛋白的化学结构是一个具有特定六肽的血红蛋白分析,由血糖和血红蛋白组成糖化血红蛋白,属于一种复合物,而且该结合属于不可逆结合。在正常人体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糖水平之间呈动态稳定状态,与血糖水平呈现正相关性。当患者血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水平相对稳定时,糖化血红蛋白的生成量由血糖浓度决定,当患者血糖浓度水平出现明显升高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也会相应升高。
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对于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技术也不断进行更新,目前对于糖化血红蛋白的检验技术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通过组分电荷差异进行检验,一类是根据其结构特征进行检验,而最新的检验技术是根据化学反应性质进行检验[5]。对于糖化血红蛋白检验技术应用造成干扰的主要因素包含在反映初期,结构相对不稳定,在反应过程中可能会生成葡萄糖,进而影响血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样本储存环境、患者年龄、性别等因素同样会对检测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在糖尿病诊断中,对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检测,可以准确评估患者血糖水平,进而有效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且采用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形势可以准确区分急性高血糖,当患者发生烧伤、感染以及剧痛等情况处于应激状态时,可以准确的对患者血糖升高情况判定是否由糖尿病引起。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查,可以有效提高对糖尿病疾病的诊断[6]。当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升高时,证明患者近期机体处于高血糖水平状态,长期高血糖会增加心脑血管的发生率,准确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可以起到预防作用,因此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可以有效衡量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判定治疗效果。我们此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血糖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说明,与正常人相比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明显升高。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以血糖水平明显降低,这一结果说明,有效的干预可以降低患者水塘水平,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以评估干预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糖尿病患者在进行疾病诊断以及治疗效果评估时,可以采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技术进行检验,可以有效提高对于患者血糖水平评估的准确率,为临床治疗以及治疗效果评估提供参考,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冬环.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标准化与中国现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6,36(10):841-844.
[2]赵春艳,张盼,石春雷,等.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我国糖尿病前期筛检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7,25(12):1147-1149.
[3]马永萍,李娟,马小云.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母婴结局的关系[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6,25(2):127-130.
[4]李俊敏,杨莹,董旭婉,等.两种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方法的比较[J].现代食品科技,2016,45(1):284-289.
[5]李华,李英,殷红梅.糖化血红蛋白、血清尿酸、胆固醇和尿微量蛋白检查在筛查高龄孕妇妊娠期糖尿病中应用的意义[J].中国急救医学,2016,36(z1):241-242.
[6]姜爱凤,王以新,马立萍,等.尿微量清蛋白联合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肾病早期检测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全科医学,2016,45(S1):100-10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