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尿液干化学法配以尿沉渣镜检法的检验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70例需进行尿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尿液干化学法进行检验,观察组患者采取尿液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镜检法进行检验,观察两组患者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白细胞阳性检出率为60%,对照组白细胞阳性检出率为57.14%,两组阳性检出率无较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错误率(2.86%)、漏诊率(5.71%)及总错误率(8.57%)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液干化学法配以尿沉渣镜检法进行尿常规检查,能减少误诊、漏诊情况,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
关键词:尿液干化学法;尿沉渣镜检法;尿常规检验;检验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汪卓群.尿液干化学法配以尿沉渣镜检法的检验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8):202+217.
0引言
尿常规检验是医学检验中常用方法之一,通过患者尿液标本中白细胞和红细胞进行检测,可对患者疾病进行初步判断,如患者检查结果表现为阳性,可能患者存在膀胱炎、尿道炎等炎症疾病。不同检验方法结果也存在一定差异,其检验结果准确性将会直接影响诊断结果[1],因此,科学、合理的选择尿常规检验方法尤为重要。近年来,在临床尿常规检验中主要以尿液白细胞检验为主,在检验过程中借助试纸发色模块会更加尿液中不同化学物质成分产生变色反应,再经尿液分析仪对变色情况进行对比,打印出检查结果,而在检查过程中往往受仪器设备、尿液及试纸影响,容易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情况,导致检查结果存在漏诊、漏诊情况。本研究收集我院70例需进行尿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不同方法进检验,分析检验结果,现进行如下报道。
1一般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70例需进行尿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23-52岁,平均(37.5±2.6)岁;观察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21-52岁,平均(36.5±2.8)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相近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尿液干化学法检验,先收集患者10 mL尿液作为样本,摇匀后将试纸条充分浸入到尿液中;再拭去残余尿液,通过尿液分析仪检测试纸;检测结果中-、为阴性,+、++、+++、++++为阳性;观察组在以上检验基础上增加尿沉渣镜检法,收集10 mL尿液作为样本,在尿沉渣刻度离心管中对样本进行离心处理,转速设置为每分钟1500 r,时间设置为5分钟,离心处理结束后,去掉清液,吸取1滴尿沉渣滴在定量计数板上,借助低倍显微镜进行观察,在借助高倍显微镜对1μL尿沉渣中白细胞数量,如1μL尿沉渣中白细胞数量超过20个,则表示为阳性。
1.3观察指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白细胞阳性检出率、错误率、漏诊率及总错误率;总错误率=(错误例数+漏诊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做统计学分析,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P<0.05时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白细胞阳性检出率对比。观察组白细胞阳性检出率为60%,对照组白细胞阳性检出率为57.14%,两组阳性检出率无较大差异(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错误率、漏诊率及总错误率对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错误率、漏诊率及总错误率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尿液经肾脏等器官排泄处,当人体脏器出现病理变化时,尿液能准确进行反应,因此,尿常规检查在临床使用较为频繁。通常情况下,在高倍显微镜下,正常人1滴尿液中白细胞数量为0-2个,经离心处理后,1滴尿液中白细胞数量为0-5个[2]。当患者患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阴道炎、宫颈炎或子宫附件炎时,尿液中白细胞数量也会随之上升。在现代医学检验中,尿常规属于三大常规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项目之一,可准确反应患者疾病情况,便于临床医生合理用药[3]。随着现代医学技术不断进步,半自动化设备及自动化设备在临床检验中推广普及,目前,在尿常规检验中,主要通过尿液干化学法和尿沉渣镜检法进行检验,其中尿液干化学法在检验过程中通过试纸对尿液中成分进行显示,在借助尿液分析仪对其进行分析,打印出检验结果。尿液干化学法中所使用的试纸中含重氮盐、吲哚酚酯,与尿液中白细胞浆中粒细胞酶出现反应会产生紫色缩合物,其颜色深浅可粒细胞浓度有关,使用干化法白细胞检验过程中还可同时进行其他项目检测,且该检测方法操作方便,速度快,属于批
量普查及筛查常用手段[4]。但尿液干化学法在检验过程中,不同试纸和仪器设备存在一定差异,检查结果也会产生相应改变,检查准确率相对较低,导致临床诊断时出现漏诊、误诊情况[5]。相较于尿液干化学法,尿沉渣检验法检查结果更为客观,准确率相对更高,在检查过程中则需借助显微镜对尿沉淀物中病理成分进行观察,当显微镜下白细胞数量超过正常值,出现脓尿情况,则表示患者泌尿系统可能出现感染及炎症反应。尿沉渣镜检方式较多,直接镜检法、离心沉淀法、玻片画框法、自然沉降法均属于尿沉渣检验常用方式[6]。但尿沉渣镜检法容易受患者尿液渗透压、PH值及检测人员主观因素影响,一旦出现白细胞崩解情况,容易出现假阴性结果。由于尿液干化学法和尿沉渣镜检法优缺点各异,临床为提高检验准确率,将尿液干化学法和尿沉渣镜检法配合使用,避免其不足,在常规尿检中充分发挥其优势,可有效降低误诊率、漏诊率、错误率,为泌尿系统疾病诊断提供更准确的参考依据。本研究分析发现,尿液干化学法在尿液白细胞检查中主要以间接反映为主,其颜色变化与中性粒细胞数量密切相关,无法反应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检测结果,因此,在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引起的感染疾病检验时,与临床诊断存在一定的差异,引起该差异因素可能与检验结果中假阳性或假阴性有关,如尿液标本贮存时间较长,标本受到污染,温度变化及患者治疗期间用药导致尿液标本中存在大量药物等均可能引起检验结果假阳性或假阴性,因此,在临床检验中,必须将尿液干化学法和尿沉渣镜联合使用,方能提高疾病诊断准确性[7]。
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70例需进行尿检患者分别采取不同检验方法,结果显示,尿液干化学法配以尿沉渣镜检法和单一的使用尿液干化学法进行检测,阳性检出率二者并无明显差异(P>0.05),但前者错误率、漏诊率及总错误率明显低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进行尿常规检验时,临床可使用尿液干化学法和尿沉渣镜检法联合进行检验,以减少错误率、漏诊率,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可靠的参考依据,让患者疾病得到及时治疗。
参考文献
[1]许云虎.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在尿常规检验中的应用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2):60-62.
[2]邱赟.尿液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法联合应用进行白细胞检验的临床价值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34):173-174.
[3]田硕.联合应用尿液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法进行白细胞检验的临床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18):185-186.
[4]郑光禄.联合应用尿液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法进行白细胞检验的临床价值分析[J].蛇志,2017,29(4):411-412.
[5]方建英.联合应用尿液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法进行白细胞检验的临床价值分析[J].心理医生,2018,24(8):73-74.
[6]陈娣,黄献雨,刘燕,等.联合应用尿液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法进行白细胞检验的临床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35):185,187.
[7]周秋娴,颜达航.尿沉渣镜检与尿常规干化学法在尿常规检验中应用价值[J].青岛医药卫生,2017,49(3):201-20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