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模块化案例教学法在实习生骨科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01 10:45:4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模块化案例教学法在实习生骨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本院骨科实习的84名实习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常规教学,观察组应用模块化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对比两组实习生成绩和教学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实习生理论成绩得分平均为(85.3±6.6)分,实践成绩得分平均为(90.2±7.1)分,教学满意度为97.62%(41/42)。对照组实习生理论成绩得分平均为(72.4±5.3)分,实践成绩得分平均为(79.4±6.2)分,教学满意度为78.57%(33/4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17.052、18.665,χ2=20.396)。结论模块化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能够提升骨科实习生的学习效果,包括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也能提升其对教学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模块化案例教学法;实习生;骨科教学;应用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车立新.模块化案例教学法在实习生骨科教学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7):207,212.

0引言

骨科是医疗机构中的核心科室之一,主要从事骨骼组织相关疾病研究、治疗和护理等工作[1]。骨科人才的培育,对教学工作的要求较高,骨科疾病的多样性以及患者个体差异则增加了教学难度,导致实习生学习效果参差不齐[2]。分析指出常规教学存在不足,知识较为分散,本院就模块化案例教学法的价值研究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本院骨科实习的84名实习生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19-27岁,平均(23.3±1.6)岁。观察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20-28岁,平均(23.4±1.4)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教学,观察组应用模块化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拟定典型案例选取、小组分析、多元化教学、反馈改进四项措施。

①典型案例选取。将骨科教学分为四个模块,即护理模块、研究模块、治疗模块和综合模块。不同模块各自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作为教学资源,每个模块案例不少于10个。如护理模块,包括成年人骨折护理、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护理、青少年骨折护理、粉碎性骨折护理等。研究模块主要强调对现有技术的证明和新课题的研究,如采用不同固定方式后,骨折患者恢复效果的差异;不同护理方式下骨折患者的疼痛差异等。其他模块也以类似原则选取案例进行教学。

②小组分析。以4-5名实习生为一个小组,共同进行案例的分析研究,不限定案例选取的类型、方向,实习生可进行护理研究,也可以进行治疗研究。鼓励实习生以共同兴趣为追求建立小组。在小组分析的过程中,教师给予方向指导并更正研究错误。

③多元化教学。在常规面对面教学基础上,引入远程教学、碎片化教学等机制。将所有学生纳入统一平台下,如微信群、QQ群等,根据当前教学进度,传递碎片化知识内容。如当日教学选取了护理案例,实习生在缺乏工作经验的情况下,可能忽略案例中的细节,包括心理护理对镇痛的作用、家属和参与方式等,可利用远程平台进行教学,集合所选典型案例,向群内成员提问“心理护理的作用是什么”、“怎样开展心理护理”等,引导实习生进行思索。

④反馈改进。每个月要求所有小组就学习心得和研究结果进行报告,由骨科教育工作负责人进行评阅分析,了解各小组学习上的瓶颈,分析所有实习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拟定改善方法。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实习生成绩和教学满意度。其中成绩包括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两个指标,满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能力越理想。教学满意度以100分制问卷表达,得分超过70分为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21.0进行数据分析,以(±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以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实习生成绩比较


观察组实习生成绩较高,见表1。


\
 

2.2两组教学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教学满意度为97.62%(41/42),对照组为78.57%(33/4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0.396)。

3讨论

3.1骨科实习生的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和常规教学的不足


骨科实习生的学习效果主要受到三个因素影响,一是学习氛围,二是教学方法,三是知识连贯性。实习生进行学习时,缺乏来自教师、其他实习生的帮助,可能陷入认知的误区,或者出现思路狭窄的问题,个人能力提升受限,这一问题长期以来广泛存在。教学方法上,常规教学重视进行理论和实践能力的传递,虽然知识较为系统化,但方法缺乏创新,实习生可能产生厌倦、学习兴趣下降的问题[3,4]。知识连贯性方面,当前各地医院对骨科实习生的教育,普遍强调带教模式,教育人员作为工作核心,知识传递方法比较僵化,不同知识之间的衔接性不以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基础,而以教育人员的计划为依托,可能导致学生吸收知识的连贯性下降。

3.2模块化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价值

模块化案例教学法,是指将目标知识分为若干模块,每个模块下选取若干典型案例,通过案例使知识具体化,易于吸收。在骨科教学中,实习生的理论知识基础较好,因此模块化案例教学法更多重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此前学者在分析中发现,约有20%-50%的骨科实习生在计划性教育的支持下能力提升速度更快[5]。也有学者分析指出,模块化案例教学法可以提升骨科本科实习生的操作能力,使其相关得分提升10%-20%左右[6]。在针对护理实践能力的研究中,学者发现结构化、模块化的知识传递,能改善实习生的护理实践能力10%以上[7]。

本院在研究中引入了典型案例选取、小组分析、多元化教学、反馈改进四项措施,典型案例选取可为实习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向,使其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更具针对性,总体知识被分为四个模块,即护理模块、研究模块、治疗模块和综合模块。实习生可根据自身喜好有重点的进行学习,综合模块也能保证教学无遗漏。小组分析改善了学习氛围,兴趣接近、水平接近的实习生,可以自发组成小组进行共同课题的研究探讨,降低了教育人员逐一辅导的压力,也提升了实习生小组的总体学习水平和效率。多元化教学弥补当前常规教学方法的不足,使教育工作可以通过更多途径开展,一些容易遗漏的碎片化知识得到补充传递,学生的吸收和掌握更具灵活性[8]。反馈改进则考虑到模式在推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实际问题,以实习生小组反馈、实习生个人反馈并行的机制,确保当前模式的问题得到充分发觉、更正,提升实习生的教学满意度。从结果上看,观察组实习生的理论能力、实践能力、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模块化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能够提升骨科实习生的学习效果,包括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也能提升其对教学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刘丹,王高频.骨科护理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价值评估[J].继续医学教育,2017,31(3):49-50.
[2]张娜,胡丽辉,马琳,等.案例讨论教学法在骨科护本见习带教中的应用[J].齐齐哈医学院学报,2017,38(10):1204-1206.
[3]张玉坤,黄卫民,沙吾提江.多媒体案例教学在骨外科见习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2):794.
[4]马冰心.案例教学法在骨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9):172.
[5]王培荣.阶段式带教方法在骨科护理实习生教学中的实施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28):133-134.
[6]章浩,杨宗德,姜晓瑜,等.模块化案例教学法在本科实习生骨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04):8-11.
[7]范文丽,王涌泉.阶段式带教方法在骨科护理实习生教学中的实践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33):81-82.
[8]段清萍,朱琳,陈捷,等.案例教学法在骨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29(S2):321-32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06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