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慢性盆腔炎32例临床治疗的效果观察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30 16:01:1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慢性盆腔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中抽选32例,采用盲抽法分为两组,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列为实验组,共16例,接受常规西医治疗的列为对照组,共16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西医治疗(62.50%),2=4.57,P=0.03,不良反应发生率(0%)明显低于西医治疗(31.25%),2=5.93,P=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慢性盆腔炎患者中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临床治疗;疗效

本文引用格式:黄瑾.慢性盆腔炎32例临床治疗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6):62,64.

0引言

慢性盆腔炎主要指女性盆腔腹膜、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的慢性炎症。诱发慢性盆腔炎的原因主要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成功,出现反复发作后,形成慢性盆腔炎[1]。该疾病病情较顽固,容易导致患者腰腹疼痛、白带异常、月经紊乱,甚至可能导致不孕不育。因此,临床上还需要选择科学有效的治疗方式来进行疾病治疗,本文主要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炎32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方式分别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治疗,通过研究,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3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抽选时间:2 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随机分两组。其中,实验组16例,患者年龄36~71岁,平均(48.63±2.18)岁,患者病程1~7年,平均(3.25±1.33)年。对照组16例,患者年龄37~70岁,平均(48.29±2.11)岁,患者病程1~6年,平均(3.11±1.32)年。抽选时,采用统计学分析的方式分析两组患者一般数据,结果无统计学意义,可比。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为慢性盆腔炎;(2)本次研究患者签署知情同意;(3)本次研究取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1)临床病历资料不完整;(2)合并其他妇科疾病;(3)对所选药物过敏。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西药治疗,治疗药物选择替硝唑(生产厂家:山东康宁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7006;规格:100 mL:替硝唑0.4 g与葡萄糖5 g)、左氧氟沙星(生产厂家: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441;规格:100 mL:左氧氟沙星0.2 g与氯化钠0.9 g),用法用量分别为:静脉滴注,1次/d,每次250 mL;静脉滴注,2次/d,每次800万U+生理盐水500 mL混合滴注。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实施中药治疗,治疗方式选择口服与外用联合,其中,口服药方药物组成包括:薏仁20 g、丹参18 g、桃仁9 g、丹皮9 g、生地9 g、茯苓12 g、木香12 g、赤芍15 g、桂枝15 g、金银花30 g、蒲公英30 g,所有药材用水煎汁,1次/d,早晚温服。同时,药物煎汁后,还可以利用药汁给患者灌肠,一般灌肠时间需要在经期干净后3 d。如果治疗1周后,患者的情况没有得到改善,还可以在口服药中加入9 g延胡索,并且适当的增加每日服用剂量。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对比其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1)临床治疗效果。显效(治疗后,患者白带与月经正常,下坠痛感消失,各项指标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白带与月经基本恢复,下坠痛感缓解)、无效(治疗后,患者白带与月经无明显变化,下坠痛感明显)。(2)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盆腔积血、月经紊乱、白带异常等[2]。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6.0统计学分析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治疗方式的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总有效率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显著高于西医治疗患者(93.75%<62.50%),2=4.57,P=0.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


2.2不同治疗方式的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0%)明显低于西医治疗(31.25%),2=5.93,P=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

 
3讨论

慢性盆腔炎属于发病概率比较高的妇科疾病,且该疾病呈现逐年上升趋势[3]。造成慢性盆腔炎的病因主要包括患者自然防御系统破坏、免疫力下降、急性盆腔炎病程迁延、衣原体感染、性生活不洁等[4]。该疾病临床症状多表现为慢性盆腔痛、下腹坠胀、月经异常等,对患者正常生活影响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临床上应该更加重视慢性盆腔炎的治疗,选择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帮助患者缓解疾病[5]。常规西药治疗主要通过静脉注射替硝唑与左氧氟沙星治疗,效果相对较差,且不良反应发生率高。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当前中医治疗技术也逐渐被运用于临床,在慢性盆腔炎治疗中,也可以将中医治疗融入到西医治疗中,通过互补有效规避双方的缺陷,祛湿化热、健脾败毒,保证治疗效果[6]。本次研究所选的药方当中,茯苓、丹参能够去淤结、解湿热、补肝益气,赤芍、薏仁、桂枝能够解气滞、解肝郁、祛湿驱寒,桃仁、金银花、蒲公英、木香、生地等能够辅助治疗,减少机体损伤[7]。所有药物联合运用可以帮助患者更好的祛除盆腔中淤积的血液,增宽微血管内径。因此,在慢性盆腔炎患者中采取中医结合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研究结果显示,总有效率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显著高于西医治疗患者(93.75%<62.50%),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该研究结果与生艳芬[8]在妇产科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中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将中西医结合治疗运用于慢性盆腔炎治疗中患者病情将大大改善,临床治疗效果也比较显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梅.抗生素联合康妇炎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0):67-68.
[2]Zhang LS,Yang FW,Zhang JH,et al.Guizhi Fuling capsule/pill treatment for 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J].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2017,42(8):1500-1509.
[3]武宏艳.序贯三联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8):98-99.
[4]Rasmussen CB,Kjaer SK,Albieri V,et al.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and the Risk of Ovarian Cancer and Borderline Ovarian Tumors:A Pooled Analysis of 13 Case-Control Studies[J].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2017,185(1):8.
[5]吴燕萍.慢性盆腔炎盆腔理疗联合盆腔炎汤保留灌肠的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1):183-184.
[6]胡锦霞,毕艳平.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炎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34):67-68.
[7]刘芳.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2):185-186.
[8]生艳芬.妇产科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32):57-5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04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