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精准化护理管理模式在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0例青光眼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奇数是干预组,偶数是对照组,各55例,两组均接受青光眼患者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精准化护理管理模式。结果干预组对病区的护理质量、青光眼知识知晓率、从医行为及护理服务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准化护理管理模式不仅提高了病区的护理质量,还大大增强了患者的从医行为,提升了护理服务满意度。
关键词:精准化护理管理;青光眼;护理质量;从医行为;满意度
本文引用格式:成锦明,汤琪春,张文红,等.精准化护理管理在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与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6):350-351.
0引言
精准化医疗是指根据患者的特征进行定制医疗[1]。2015年1月,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国会作国情咨文报告时宣布启动了“精准医疗计划”。由此产生了蝴蝶效应,精准医疗迅速成为全球各界关注的热点。精准医疗是根据患者对于特定疾病易感性不同,疾病生物学特征和预后不同,对于特定治疗反应不同,将患者分为不同亚群。针对患者的不同亚群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或治疗干预,使患者受益最大,不良反应减少。精准医疗是一个建立在了解个体基因、环境以及生活方式基础上的新兴疾病治疗和预防方法[2]。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神经凹陷性萎缩和视野缺损为特征的疾病[3],是全球第一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同时又是一类典型的身心疾病,对患者、家庭乃至社会带来较大影响,亟须自我保健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4]。根据精准化医疗的延伸,我院眼科对青光眼患者采用精准化护理管理模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青光眼患者110例,男52例,女58例,年龄21~89岁,平均56.8岁。行小梁切除手术26例,小梁切除联合虹膜周切手术70例,引流阀植入手术14例。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奇数是干预组,偶数是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水平、社会关系和入院时眼压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青光眼手术患者的常规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和出院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精准化护理管理。(1)成立精准化护理管理团队:由护士长1名、主治医生(硕士)1名、N3护士2名、N2护士3名、N1护士1名共8人组成。该团队成员都是入科超过2年的具备一定临床经验的眼科医护人员。组长是护士长,主要负责设计精准化护理管理的计划方案,制定目标,指导工作开展并组织督查;主治医生负责对团队成员进行青光眼相关知识的培训,进一步提高成员的专业学术水平;N3护士负责专科护理质量标准的制定,设计问卷调查表,修订计划方案;N2护士负责收集数据,汇总分析存在问题,开展专题讲座;N1护士负责整理电子档案,落实干预措施等。(2)制定精准化专科护理质量标准:针对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的特点,结合我院护理部制定的病区护理管理、分级护理、优质护理和护理安全等质量标准,加入了人文关怀、沟通技巧、健康教育等内容,制定了我科《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标准》。每月至少一次质量控制,由护士长和N3护士负责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团队成员每月一次开会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措施并落实。(3)精准化床边护理查房:护士长每周一次带领团队成员进行床边护理查房,利用早上晨会大交班后,时间不超过30 min。护士长带领护士到病床边,先由责任护士介绍患者“九知道”:床号与姓名、年龄、诊断、治疗、饮食、阳性体征、心理状态、主要病情变化、主要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护士长询问患者病情,提问责任护士该患者关注的重点是什么,如何落实护理措施。列出一个目前需解决的最重要的护理问题,供大家讨论护理措施。结合江苏省护理临床实际工作能力的考核标准,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着手,最终为了给患者提供最优质、最精准的护理措施,以满足患者的治疗、护理、心理需求。(4)精准化健康宣教:团队成员根据患者个体差异性、文化水平、社会支持等方面的不同,我们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因人施教。宣教的时间,尽量避开患者休息和进食时间。一般选择上午9:00~11:00,下午3:00~5:00,同时需要有一名经常陪伴患者的家属一起接受宣教。对于年龄大、听力差、文化水平低、接受能力差的患者,我们会重复宣教,反复让患者记忆。在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传播更加便捷,团队建立了微信公众号,同时还建立了方便青光眼患者交流的微信群,定期发布一些青光眼相关知识,提醒患者定期复查,按时服药。
1.3评价方法
(1)护理质量评价:根据我科制定的《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标准》,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一共10个方面,主要包括:责任护士对患者的“九知道”是否熟悉,患者对责任护士知晓情况,安全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饮食护理、基础护理等。总分100分,≥95分为优,80~94分为良,≤79分为差。(2)患者对青光眼知识知晓率和患者从医行为的评价:出院时对两组患者统一发放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参阅文献[5]自行设计。①青光眼知识知晓率包括:是否知晓青光眼的诱因、症状、药物知识、预防措施4个方面共12个问题。每个问题满分为5分,总分60分。48~60分为优,32~47分为良,31分以下为差。②患者从医行为,主要包括是否会正确滴眼药水、按时用药、自我监测、避免诱因、定期复查5项。完全符合以上5项要求为依从性高,1~3项不符合要求为依从性一般,3项以上不符合要求为依从性低。(3)满意度包括:精准化护理团队的医护人员、宣教内容、宣教形式、宣教时间4个方面10项内容,每项内容满分10分,总分100分,≥85分为满意。两组共发放110份调查表,均有效回收。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青光眼患者的护理质量比较见表1。
2.2两组青光眼知识知晓率及从医行为比较见表2。
2.3两组青光眼患者满意度比较见表3。
3讨论
近10年来,青光眼的发病机理及其诊疗手段得到长足发展,但青光眼的致盲率仍居高不下。大数据时代疾病的医疗模式正发生着显著的变化,我们应当以全局的眼光纵观青光眼视神经保护的过去、现在和未来[6-7]。精准化护理管理模式具有以下优点,(1)提高了病区的护理质量:团队成员认真落实护理措施,病区的基础护理质量、安全护理质量、健康宣教质量等得到了大大的提高。针对青光眼患者的个性特殊性,精准化落实护理措施。要为患者提供家庭社会支持,适当户外活动。全面落实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护理服务水平[8]。
(2)提高了青光眼患者的从医行为:青光眼是一类慢性终身性疾病,需要长期用药治疗。即使手术后,也要按时用药,定期复查,做好自我生活管理。团队建立的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号给予患者方便获得信息的平台和途径,我们会鼓励患者之间相互交流心得体会。开通急诊急救的绿色通道,大大缩短了抢救时间,提高了诊治效率。(3)提高了服务满意度:随着一系列精准化护理措施的落实,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信任感增加,护患沟通更加轻松愉快,更利于患者心理疏导和疾病的恢复,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总而言之,精准化护理管理模式在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得到了非常满意的效果,不仅提高了病区的护理质量,还大大增强了患者的从医行为,提升了护理服务满意度。
参考文献
[1]Ashley EA.The precision medicine initiative:a new national effort[J].JAMA,2015,313(21):2119-220.
[2]田埂.“精准医疗”引发医学革命[J].中国经济报告,2015,10(6):112-114.[3]惠延年.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1-113.
[4]孙兴怀.注重青光眼的科普教育以减少青光眼性低视力和盲[J].中华眼科杂志,2017,53(2):81-84.
[5]罗雄伟,麦土兴,黄影霞.系统健康教育对青光眼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5,20(14):71-72.
[6]葛坚.青光眼为什么需要精准的个体化治疗[J].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17,24(6):321-323.
[7]葛坚.青光眼视神经损伤与修复期待精准的个体化治疗[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7,38(4):289-292.
[8]李蓓蕾,何乔.青光眼病人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J].医药前沿,2017,7(1):23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