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用矫形鞋垫结合康复训练矫正儿童内旋步态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本科诊断为内旋步态的患儿35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2例)采用矫形鞋垫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176例)只进行康复训练。结果治疗3个月及6个月时,治疗组胫骨扭转角及步向角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3个月时,对照组胫骨扭转角及步向角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6个月时,胫骨扭转角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步向角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治疗组治愈36例,有效127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89.56%,对照组治愈12例,有效108例,无效56例,总有效率为68.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矫形鞋垫结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儿童内旋步态。
关键词:矫形鞋垫;康复训练;儿童内旋步态;疗效
本文引用格式:胡怡佳,黄任秀,刘家佳,等.矫形鞋垫结合康复训练矫正儿童内旋步态疗效初探[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7):268-269.
0引言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医疗及科研人员进行步态异常及相关障碍的研究当中,儿童内旋步态即是常见的一种步态异常。儿童内旋步态即俗称的内八字步态,儿童站立时,髌骨向正前方向,足尖处于内收位,儿童行走呈内旋步态[1]。笔者通过使用矫形鞋垫结合康复训练矫正儿童内旋步态,取得一定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诊断为内旋步态患儿358例,年龄2-4岁,其中男166例,女192例。
1.2纳入标准
同时符合以下二项者纳入。
(1)胫骨扭转角:是胫骨近端关节面的横轴线与胫骨远端关节面的横轴线在冠状面上的夹角[2,3]。本研究参照国外儿童胫骨扭转角的正常值[3]:0-2岁为0°-2°,2-4岁为2°-4°,根据实际年龄,小于该年龄段正常值的纳入。
(2)步向角:是足跟中点和第2跖骨的连线与行走方向的直线形成的角。参照国内相关研究[4,5],将儿童内八字分为轻、中、重三个级别[4]:轻度:0°至-10°,中度:-10°至-18°,重度:<-18°。
1.3排除标准
①不能独立行走或独立行走半年以内;②肌张力和/或肌力异常;③先天性或后天所致下肢畸形;④存在认知障碍,不能配合检查、测量及康复训练;⑤治疗中断者。358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2例)采用矫形鞋垫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176例)只进行康复训练。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胫骨扭转角偏离程度及步向角分级方面,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2.1干预措施
治疗组配制矫形鞋垫及康复训练,对照组仅进行康复训练。两组患儿均要求改变日常生活中可能导致内旋步态的不良姿势,如“W”坐、趴着睡等。
(1)康复训练:①牵拉下肢内旋肌群;②强化下肢外旋肌群。每次30min,每日1次,训练以患儿耐受为度。
(2)穿戴矫形鞋垫:治疗组在上述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配穿矫形鞋垫。患儿配穿矫形鞋垫后,要求从每日穿1-2h开始,逐日递增1-2h,1周左右过渡到正常走路时均穿着,每日穿着不少于8h。
2.2疗效判定标准
结合国内相关研究[4]和临床观察,拟定以下疗效判定标准:①治愈:胫骨扭转角及步向角均达到正常范围;②有效:胫骨扭转角及步向角均未达到正常范围,但胫骨扭转角改善≥2°或步态角改善≥5°;③胫骨扭转角及步向角均无变化。
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分别观察两组患儿治疗3个月、6个月后,胫骨扭转角变化(见表1)、步向角的变化(见表2)。治疗6个月后,两组疗效对比(见表3)。
结果1:治疗3个月及6个月时,治疗组胫骨扭转角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41<0.05),而对照组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75>O.O5)。
结果2:治疗组治疗3个月及6个月时,步向角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39<0.05)。对照组治疗3个月时,步向角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P=0.455>O.O5),治疗6个月时,步向角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47<0.05)。
结果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4讨论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迅速时期,足部作为人体立位的基底面,异常的受力情况会影响孩子人体力线情况,从而影响腿型及下肢各关节受力,进而可能影响到骨盆及脊柱曲度,并由此可能出现下肢骨关节疾病及脊柱相关性疾病。国外有学者研究证明,在髌骨软骨软化症或骨关节炎的髌骨关节疼痛患者中,56.0%的胫骨存在扭转畸形[6],提示儿童时期的胫骨扭转畸形与髌骨关节退变性关节病关系密切。同时也有研究认为,内旋步态是儿童发育过程中正常现象,随着年龄增大,骨肌的发育,内旋步态可自行改善,不需要矫正和治疗[7,8],但是走路是综合性的运动,儿童肌骨神经等系统尚处于发育期,某些习惯动作容易形成不良步态和足部畸形,如果在儿童时期得不到及时矫正,成年后矫正的可能性很小[4]。因此,笔者认为,早期筛查儿童步态异常并进行干预还是有必要的。
本研究以3个月为一个阶段,进行为期6个月的矫正和观察。从结果来看,两组处理方法均能取得一定疗效,但使用矫形鞋垫结合康复训练比单纯进行康复训练效果更明显,且从目前的数据来看,使用矫形鞋垫可以有效改善儿童胫骨扭转角,康复训练时牵伸下肢内旋肌群并强化外旋肌群可以有效改善步向角。矫形鞋垫结合康复训练在3个月时即可观察到内旋步态的改善,6个月时有进一步的改善。
团队在观察过程中也发现,两组患儿的身高、体重相比无明显差异,但是在治疗过程中也发现,无效部分的患儿多为BMI指数超过正常范围的儿童,个别患儿达到了肥胖程度,矫形鞋垫及康复训练疗效均不明显。步态异常与BMI指数是否相关,矫形鞋垫的支撑力是否适用于肥胖儿童,康复训练对于肥胖儿童来说是否需要加大强度或加大到何种程度,均需进一步研究。同时,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发现,存在内旋步态的儿童大部分同时伴随有不同程度的足弓形成不良,改善足弓是否可以更有效改善内旋步态,二者之间的相关循证医学证据,尚需进一步探索。
综上所述,矫形鞋垫结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儿童内旋步态,但在适用人群及其他相关因素方面,仍需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李凯,元文学,孟昭莉.儿童步态的研究进展[J].体育科学,2009,29(10):72-75.
[2]LAUPATTARAKASEM w,SIRICHATIVAPEE W,KOWSUWON W,et al.Axial rotation gravit goniometer.A simple design of instrument and a controlled reliability study[J].Clin Orthop Relat Res,1990,251:271-274.
[3]ROOT M L.An approach to foot orthopedics[J].J Am podiatry Med Assoc,2007,97(4):299-303.
[4]曹丹丹,张秀丽,杜高山,等.儿童内八字足底压力特点及矫正效果探索[J].体育科学,2014,34(4):78-83.
[5]郝文哲,周琳,李荣萍,等.2013-2015年0-4岁儿童胫骨扭转角研究[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1,34(1):62-64.
[6]DODGIN D A,DE WSART R J,STEFKO R M,et al.Distal tibia/fibular derotation osteotomy of tibial torsion:review of technique and results in 63 cases[J].J Pediatr Orthop,1998,18(1):95-101.
[7]SVENNIINGSEN S,TERJESEN T,AUFLEM M,et al.Hip rotation and intoeing gait[J].Clin Orthop,1990,251:177-181.
[8]THACKERAY C,BEESON P.Is in-toeing gait a developmental stage?[M].The Foot,1996:19-2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