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模式用于ICU人工气道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0例ICU人工气道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按照1:1的比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和并发症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人工气道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模式,其效果较为显著,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模式;ICU;人工气道;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郭文娟.集束化护理模式用于ICU人工气道患者中的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7):324,331.
0引言
建立人工气道是临床上抢救ICU患者的一种主要急救措施,虽然可以确保患者呼吸通畅,但是长时间使用就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深静脉栓塞等,对患者病情的恢复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所以在ICU病房中,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的同时给予护理干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已经成为医学界研究的主要课题。以往在临床上是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其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本次研究通过以70例ICU人工气道患者为研究对象,发现集束化护理模式的效果非常显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对象为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0例ICU人工气道患者,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排除合并心脏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观察组年龄22-80岁,平均年龄为(58±30)岁。对照组年龄23-81岁,平均年龄为(52±29)岁。此次研究的70例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在统计学上,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疾病情况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患者的身体情况和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全面性的评估,并对患者实施常规的治疗和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妥善固定导管,确保气道通畅。
1.2.2观察组
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具体内容包括:(1)合理体位:将患者的床头抬高30°。(2)人工气道管理:①加强导管护理:采用正确的方式妥善固定导管,每班检测患者导管插入的深度及固定情况,严防导管滑脱[2]。气管插管者用胶布对导管进行固定,在脸颊的双侧加用3M透明敷贴进行固定,以防导管出现脱落的现象;气管切开者,每班对系带的松紧度进行检测,最佳的松紧度:能容一指即可。气管切口护理每日3次,敷料污湿后随时进行更换,要保证敷料处于清洁、干燥的状态。除此之外,对于清醒患者要加强宣传教育,让患者认识到导管的重要性,在必要的情况下,要采用约束带对患者的上肢进行约束,避免出现不良事件[3]。②气囊的压力:每班监测气囊的压力维持在25-30cm H2O。③吸痰护理:使用密闭式吸痰系统,对口腔和呼吸道内的分泌物进行及时清除,同时还要对吸痰的压力进行控制,避免对呼吸道造成一定的刺激[4];严格无菌操作。④气道湿化:如果患者的痰液比较黏稠,痰液不易吸出,要进行加温加湿,根据痰液的黏稠度对湿化器的温度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检查,将痰液吸出[5]。(3)口腔护理:采用刷牙式进行口腔护理,冲洗直至干净后,再用洗必泰漱口液对口腔进行擦拭,减少口腔中病原体和细菌的数量,避免发生肺部感染。(4)预防深静脉栓塞:采用空气波气压进行治疗,可以有效促进血液循环,严格按照医嘱给予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可以有效避免深静脉栓塞的形成。(5)心理护理:医护人员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并在这一过程中全面掌握患者实际的心理状态,并对其产生不良情绪的因素进行分析,积极进行有效的有针对性的疏导,增强患者的自信心,缓解患者的焦虑、急躁等负面情绪[6]。(6)严格手卫生:加强低年资医护人员及实习生的培训,每月随机抽查2名医务人员行手消毒效果监测。
1.3观察指标
评定两组患者机械通气的时间及住ICU的时间;评定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其中主要包括:意外脱管、呼吸机相关肺炎、深静脉栓塞。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用t检验数据,其计量资料表示为均数±标准差(±s);用2检验数据,其计数资料表示为(%),P<0.05表示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比较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6%,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不仅可以确保ICU患者呼吸道通畅,还可以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趋于稳定。机械通气治疗之后,患者呼吸道的相关功能就会随之陷入到一个“休眠”状态,长时间使用会对患者的呼吸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使患者的防御能力逐渐下降,还会引起意外脱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深静脉栓塞等一系列的并发症,不利于患者病情康复[7]。最好的方法就是采用集束化护理模式。集束化护理干预是由美国健康促进研究所率先提出的,主要以循证护理为核心依据,并根据患者所出现的并发症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积极主动的为患者开展护理服务,以此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病情恢复[8]。由相关数据显示,采用集束化护理模式,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也均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对ICU人工气道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模式对患者身体恢复大有裨益,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同时也可以降低患者意外脱管、呼吸机相关肺炎、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在本次研究中该护理方法的应用价值得以充分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徐思思,严颖,袁月华.集束化护理在ICU人工气道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当代临床医刊,2017,30(1):2879,2889.
[2]汪丽,项海青,梅丽曼.ICU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专科版(下旬刊),2017(4):113-114.
[3]丁义.集束化护理组在ICU人工气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健康前沿,2016,23(10):82.
[4]黄玘宁.集束化护理对PICU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患儿的护理效果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7):72-74.
[5]陈娅萍,林敏.集束化护理在预防人工气道患者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33):4742-4744.
[6]刘桂阳,王博,苏会港.集束化护理在ICU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7):213-214.
[7]陆瑞芳.分析集束化护理模式对预防人工气道患者非计划拔管的效果[J].养生保健指南,2017,(29):105.
[8]吕明阳,刘大东,苗雪松,等.人工气道的集束化管理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4):3-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