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通过总结谷越涛教授多年临床工作经验,针对五苓散在治疗水气病过程中发挥的疗效,认为五苓散不仅可用于治疗太阳蓄水证,更可用于治疗慢性病中出现的局部水液停留的病证,如腰部酸困不适、下肢水肿,眼部的水肿等。
关键词:五苓散;慢性肾小球肾炎;太阳蓄水证;治疗经验
本文引用格式:董科威,于秀梅,张宏国,等.基于医案分析谷越涛运用五苓散的经验[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9):266,268.
0引言
近年来,因水气病就诊的患者逐年增加,其中以慢性病中出现身体局部水肿及典型的太阳蓄水证最为常见。谷越涛教授常用五苓散治疗此类病证,并收到良好疗效。五苓散出自伤寒论,其功效为温阳化气利水,通过恢复机体的气化,来改善全身的水液代谢。谷越涛教授是第三、四、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谷老从事临床工作5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使用经方精准灵活,现将谷老运用五苓散的经验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提供借鉴。
1功效分析
1.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1.2“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1.3分析《伤寒论》中五苓散条文,可知,无论是水热互结于膀胱之“太阳蓄水”,还是水热互结与胃之“水逆”,五苓散可以帮助人体恢复气化,通利水湿,解决水停于人体局部的问题[2]。结合谷越涛教授临床中应用五苓散的经验,可以将五苓散的功效进一步扩大,凡是慢性病中局部有停水的情况,都可以考虑应用五苓散随证治疗。
2组方分析
五苓散在伤寒论中,组方如下:(猪苓十八铢白术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根据汉代度量衡,换算成现代剂量,组方如下:猪苓12g白术12g泽泻18g茯苓12g桂枝8g。谷老认为,就原方来看,五苓散的方义是重用向下淡渗利水的药,轻用气化药。利水渗湿的猪苓、茯苓都用至12g,而利水渗湿泄热的泽泻则用至18g。气化中焦,燥湿健脾的白术用了12g,温阳化气的桂枝用量较少,只用到了8g。笔者应用病案整理系统,统计分析谷老的用药经验及规律,在2017年到2018年两年间,共应用五苓散552例。其中,各味中药出现的频次如表1。
通过数据分析与原方对比,猪苓、白术、桂枝三味药的用量及比列与《伤寒论》中记载大致相同。而泽泻和茯苓的应用则有较大差距。谷老应用泽泻,89%的病例中用到了12g,根据伤寒论记载,五苓散中泽泻用量是最大的,达到18g。谷老认为,伤寒论中泽泻之所以用量最大,是因为存在下焦水热互结的情况,需重用泽泻来泄水热,而在临床中病情较为复杂,很多慢性病患者体质长期处于虚寒的状态,故稍减泽泻之量,防止过度凉利而伤正,因此来稍减缓五苓散利水之力。谷老临床中应用茯苓,用量较大,87%的病例中用到了25g,最小也用到20g,与原方中12g的用量差距较大。谷老认为,很多慢性病患者迁延不愈,脾气亏虚,茯苓淡渗利湿且能健脾,配合白术健脾补虚,非重用不能建功。增量茯苓,减量泽泻,使利水之力不至于过猛,又兼固护了脾胃,尤其适合如今病证繁杂的患者。
谷老认为,在临床中,单纯的太阳蓄水证较少见,而在诸多的慢性病患者中,尤其是肾脏疾病,既存在着局部的水肿,又有肾气亏虚,正气不固。故在临床应用中,常在五苓散原方的基础上进行加味。运用病案录入系统进行药物出现频次统计,在552个应用五苓散的病案中,各味药出现的频次如表2。
临床中凡遇到太阳蓄水证,或是局部水液运化不利的,谷老常用五苓散原方进行治疗,但此类患者所占比例较小,根据药物频次的统计数据,发现在原方之外,沙苑子、金樱子出现频次最多,分别是401次和392次,这两味药也是谷老的常用药对。沙苑子具有温补肝肾,固精缩尿之功,金樱子具有固精缩尿,涩肠止泻之功。临床中凡遇到肾病综合征、原因不明的蛋白尿,或是原因不明的尿检潜血,符合五苓散病机的,谷老常在五苓散原方基础上加上金樱子、沙苑子这组药对。谷老认为沙苑子与金樱子相须为用,补中有收,慢性病患者体内不断丢失蛋白,丢失血液,都可以看做人体精华的流失,日久累及脾肾,必致脾肾亏虚。除了最常运用沙苑子金樱子补中有收外,谷老还经常在组方中加入山药,山药出现的频次达到了357次。谷老认为,山药乃治虚劳妙品,最善平补脾肺肾,慢性病患者体内正气消耗大,很适宜用山药来补虚。针对人体精华的流失,无论是血分的流失,还是蛋白的流失,谷老还常用仙鹤草、茜草、海螵蛸这三味药。仙鹤草收敛止血之力强,又能补虚强壮。茜草和海螵蛸更长于收敛止血,三药合用制造强大的收敛力量,固住人体精华,不让其流失,遇到流失蛋白较多的,谷老常加入益智仁,尿检潜血达到(+++)的,常加血余炭。兼有腰部沉重疼痛的,常加川续断、狗脊。
3医案
3.1五苓散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案
患者段某,女,54岁,患慢性肾小球肾炎2年余,平素周身乏力,无明显寒热,无汗出。时感头晕,腰部沉重不适,腿肿伴不适感。纳食可,眠尚可。尿无泡沫,大便正常,月经已断5年。近期尿常规示:尿蛋白(+),尿潜血(+)。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薄白。脉略沉弦。
处方:茯苓20g泽泻10g白术10g猪苓12g桂枝10g山药50g沙苑子15g金樱子12g仙鹤草25g海螵蛸40g茜草10g
该方在五苓散的基础上加用了山药、沙苑子、金樱子、仙鹤草等补虚收敛、固涩止血之品,一方面恢复身体气化,一方面固护正气。患者连续服药3个月后,尿检示尿蛋白转阴,尿潜血转阴,头已不晕,全身乏力的状况大为减轻,自觉体力日渐增强,腰部沉重不适感减轻,腿肿消失。舌体较之前小,齿痕不明显,脉略弦但较之前偏软。
3.2五苓散治疗腰酸、口干案
患者李某,男,35岁,腰酸困2月余,因常年伏案工作,患者两月前出现腰酸困,乏力等证,西医诊为“腰肌劳损”,未予治疗。后寻中医诊治,予金匮肾气丸治疗月余,无效。现症见,口唇干,不欲饮食,无明显寒热,汗出多,活动后尤甚,腰酸困乏力,晨起自觉酸困加重,纳食可,二便调,眠可,舌质淡,舌体浮胖水滑,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
处方:茯苓15g猪苓12g泽泻15g白术10g桂枝10g干姜6g车前子15g该方在五苓散的基础上加干姜与车前子,五苓散通利水湿,恢复气化,加干姜一味,合肾着汤之意,解决寒湿困腰的问题,加车前子以增强利水渗湿之功。患者服药三天后,腰酸困明显减轻,口干鼻干唇干好转,继服5剂,诸证痊愈。
4总结
五苓散在临床中的应用确为广泛,谷老认为,凡身体气化功能失常,水湿弥漫全身,导致的各种症状,如口唇干,鼻干,口渴,身体各部位的酸困沉重,局部的水肿。只要病机符合五苓散证的,都可以考虑应用五苓散来治疗。不伴有慢性病的,通常疗效迅速,很快就能解决患者的痛苦。伴有慢性病的,在五苓散基础上加用补虚收敛固涩之品,经过几个疗程的长期治疗,大都能收到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1]崔潇月,于秀梅.谷越涛主任医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经验[J].世界最新医学,2018,80(99):202-203.
[2]刘渡舟.伤寒论校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73-7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