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观察分析胸腰段脊柱创伤致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28 16:42:3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创伤致脊髓损伤的治疗方式及其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胸腰段脊柱创伤致脊髓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以前路手术入路治疗,观察组则以后路手术入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少于对照组且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Cobb角和椎管狭窄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Cobb角和椎管狭窄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术后Cobb角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触觉和运动功能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触觉和运动功能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后路手术在脊髓损伤治疗中均存在较为良好的效果,但后路手术时间更短且出血量和输血量更少,更符合临床需要。

关键词:胸腰段;脊柱创伤;脊髓损伤;手术入路

本文引用格式:郭杰.观察分析胸腰段脊柱创伤致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6):125-126.

0引言

脊髓损伤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脊髓损伤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既往研究发现,脊柱损伤是导致脊髓损伤发生的主要因素,若治疗不及时,不仅会诱发下肢功能障碍,还会对患者身体和心理产生严重创伤,甚至对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1]。为此,脊髓损伤的治疗和康复是现阶段临床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手术是治疗脊髓损伤的主要方式,但脊髓损伤症型复杂且并发症多样,不同手术类型疗效存在较大差异[2]。基于此,本次研究旨在分析不同手术入路对胸腰段脊柱创伤致脊髓损伤的疗效,便于为临床早期选择方案提供经验,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骨科就诊的胸腰段脊柱创伤致脊髓损伤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观察组男21例,女9例,年龄21~68岁,平均(47.64±2.43)岁,骨折类型:胸椎18例,腰椎12例,致病因素:交通致伤16例,坠落伤10例,跌倒损伤4例;对照组男22例,女8例,年龄22~70岁,平均(47.78±2.51)岁,骨折类型:胸椎19例,腰椎11例,致病因素:交通致伤15例,坠落伤9例,跌倒损伤6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存在明显外伤病史;②经X线、CT等影像学仪器检查确诊;③知情同意;④年龄≤70岁。

排除标准:①合并血管损伤或凝血障碍;②精神性疾病;③语言、交流障碍;④合并严重颅脑损伤;⑤临床确诊为病理性骨折。

1.3方法

对照组行前路手术,即取患者右侧卧位,行全身麻醉,于左侧12肋做20 cm左右的切口,逐层切开皮下组织,切除12肋,于肋间分离至腹膜,推开后将左侧膈肌脚切断,待伤椎部位暴露后,结扎和离断腰横动脉,将损伤的椎间盘进行切除。完成后,与上下相邻椎体置入等量长钢钉,支撑复位至满意高度后,以钛板进行固定,术后缝合切口并使用生理盐水清洗,根据患者情况留置负压引流。

观察组实施后路手术,方法为:术前操作同对照组,取患者正中切口,待伤椎暴露后,上下推板,使用C臂机置入椎弓根钉,以前椎板减压,待伤椎高度恢复事宜后以弓根螺钉进行锁定。术后缝合和引流同上。两组术后均基于抗生素抗感染处理,对照组于术后6周佩戴支具下床活动,而观察组在术后4周即可。

1.4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手术指标变化,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输血量以及植骨融合时间;②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计算两组术前和术后6个月其Cobb角和椎管狭窄率;③以美国脊髓损伤学会分级标准(ASIA)[3]对两组患者触觉和运动功能进行评价,分值越高表示其改善效果越高。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纳入SPSS 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指标分析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少于对照组且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
 


2.2Cobb角和椎管狭窄率分析

两组术前Cobb角和椎管狭窄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Cobb角和椎管狭窄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术后Cobb角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
 

2.3触觉、运动功能分析

两组术前触觉和运动功能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触觉和运动功能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

 

3讨论

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交通业、建筑业和工业显著进步。在此背景下各类骨折的发生率显著提高。而所有骨折类型中以腰椎段脊柱骨折最为常见,据流行病学统计,胸腰段脊柱骨折发生率在所有脊柱中占比约70%,对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4]。脊髓损伤则是腰椎段脊柱骨折中最严重也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若治疗不及时,随病情发展,极大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本次研究以不同手术入路作为研究发现,观察组手术指标较对照组更好,且其术后触觉和运动恢复更好,其结果和马涌等[5]、解俊杰等[6]学者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分析其原因发现后入路手术在临床开展历史较早,其手术技术成熟。此外,部分研究发现,后正中入路手术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和患者恢复快的特点。但后入路无法有效取出破碎组织块,需要以间接减压进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7]。而前入路手术多于肉眼下将椎管内的骨折小块和破碎组织清除,对于改善患者症状有重要意义。且前入手术治疗的方式可以减少对脊髓的牵拉,进而能够有效保护脊髓组织[8]。由此可见,两种手术方式存在较大差异,但其疗效能够值得肯定,在治疗腰椎段脊柱骨折所致脊髓损伤中有重要意义。

\

 
综上所述,前、后入路手术均能够有效的治疗腰椎段脊柱骨折所致脊髓损伤,临床需根据患者情况酌情选择,以此确保手术安全和疗效。

参考文献

[1]鲁天祥.36例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7,25(6):29-31.
[2]张哉炯,张敬良,张雷,等.椎旁肌及后正中椎板剥离联合入路在合并脊髓损伤胸腰段骨折中的应用[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7,19(3):261.
[3]刘继军,刘鹏,郝定均,等.后路复位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完全性胸腰段椎体骨折脱位[J].中华骨科杂志,2017,37(9):541.
[4]Hao M,Ji XR,Chen H,et al.Cell cycle and complement inhibitors may be specific for treatment of spinal cord injury in aged and young mice:transcriptomic analyses[J].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18,13(3):518-527.
[5]马涌,杨晓辉,冉建,等.前、后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受压的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27(20):91-95.
[6]解俊杰,李若飞,梁慧萍.两种手术入路在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治疗中的效果比较[J].实用骨科杂志,2018,24(11):19-22.
[7]李晓宁,迟蕾,梅继林.针刺联合整体治疗对急性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的研究现状[J].针灸临床杂志,2017,33(3):78-81.
[8]Vigani B,Rossi S,Sandri G,et al.Design and criteria of electrospun fibrous scaffolds for the treatment of spinal cord injury[J].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2017,12(11):1786-179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87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