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高血压前期和心脑肾血管风险相关性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28 14:47:3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高血压前期和心脑肾血管风险相关性,并针对高血压患者心脑肾血管风险进展提出了相关临床处理措施。方法采用医学研究对比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75例高血压前提患者,同时选择了75例高血压进展期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脑肾血管发生情况并总结处理措施。结果研究组心脑肾血管发生率8.0%(6/75)显著高于对比组20.0%(15/75),有统计学意义(χ2=9.357,P<0.05)。结论高血压进展期和心脑肾血管风险呈正相关,心脑肾血管风险机率增大,所以对于高血压进展期要强化血压监测,并提前采取预防血压升高措施,心脑肾血管发生率,保证患者疾病合理防控,提升患者生存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脑肾血管风险;相关性;高血压前期

本文引用格式:马秀梅.高血压前期和心脑肾血管风险相关性的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5):89+92.

0引言

高血压前期是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科常见疾病,主要发病机制受遗传因素、精神和环境因素、生活习惯、药物、年龄等有关较为明显,且以心脑肾血管风险为主进展类型,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1]。心脑肾血管风险作为较常见的疾病进展类型,可导致患者心脏、肾脏、脑和眼底等不良后果。由高血压进展期血压持续升高导致的心脑肾血管风险等,给患者生活生存带来极大的隐患。本研究为探讨心脑肾血管风险和高血压前期存在的相关性,及其针对患者的处理措施,以为该类患者提供借鉴。特选取我院在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具体报告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医学研究对比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75例高血压前提患者,年龄25-34岁,平均(27.03±1.66)岁,同时选择了75例未发生心脑肾血管风险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年龄24-33岁,平均(27.13±1.56)岁;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和病况特征并不显著(P>0.05),资料差异不具可比性。
1.2方法。依据《实用医学》和《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2]进行相关的诊断,纳入标准的患者为:①高血压1级;②男性>55岁;女性>65岁;③不良生活习惯如抽烟、饮酒等;④糖耐量受损(2小时血糖7.8-11.0 mmol/L)和/或空腹血糖异常(6.1-6.9 mmol/L);⑤血脂异常;⑥TC≥5.7 mmol/L(220 mg/dL)或LDL-C>3.3 mmol/L(130 mg/dL)或HDL-C<1.0 mmol/L(40 mg/dL);⑦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即一级亲属发病年龄<50岁;⑧腹型肥胖(腰围,男性≥90 cm,女性≥85 cm)或肥胖(BMI≥28 kg/m2);⑨高同型半胱氨酸>10 mmol/L;⑩收缩压≥140 mol/L,舒张压≥90 mol/L。

1.3统计学分析。本次数据资料处理借助SPSS 16.5,数据以例数(%)进行分析对比,χ2实施检验,P<0.05说明差异性有可比性,有统计意义。

2结果

研究组心脑肾血管发生率8.0%(6/75)显著高于对比组20.0%(15/75),有统计学意义(χ2=9.357,P<0.05),如下表1所示。

\

 
3讨论

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不唯一,是与糖尿病和冠心病并称的疾病类型,心血管发生的几率极高,对患者生命健康带来了极大隐患。无论是高血压分型,还是年龄和家族遗传及其其他潜在风险限制,都与血压升高息息相关[3]。

3.1预防心脑肾血管风险。心脑肾血管风险受多种途径影响,主要由血压上升引发不良后果。此外,高血压进展期患者基本病症发生变化如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动脉血管的危害,且血压从115/75 mmHg到185/115 mmHg,收缩压每升高20 mmHg或舒张压每升高10 mmHg,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导致的患者死亡和致残几率极高。进展期患者终末期肾病(ESRD)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相关研究还一度证实高血压与脑卒中、冠心病事件的风险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患者动态血压监控一度成为预测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3.2高血压心脑肾血管风险的临床处理。相关研究证实,研究组心脑肾血管发生率8.0%(6/75)显著高于对比组20.0%(15/75),有统计学意义(χ2=9.357,P<0.05)。证实高血压进展期与心脑肾血管疾病发生呈正相关。在处理措上,对高血压前期患者进行血压监控处理,同时对高血压前期患者整体诊治水平进行提高。

3.3研究综述。文献资料进一步证实,早期检测高血压甚至高血压前期人群大动脉弹性指标尤其AD变化及其危险因素,有助于识别危险性较高的个体,进一步制定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对延缓和控制高血压、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4]。

在高血压前期进行降压药物(ACEI、ARB、BB或CCB)干预的获益性。重视高血压前期并积极进行干预,预防或推迟高血压的发生,可保护靶器官,并可改变疾病的自然进程,从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5]。研究组患者发生高血压(23.79%vs 8.23%,P<0.001)、糖尿病(11.25%vs 6.71%,P=0.044)、微蛋白尿(21.54%vs 6.10%,P<0.001)、慢性肾脏病(10.29%vs 5.79%,P=0.036)、心力衰竭(2.57%vs 0.61%,P=0.046)及脑卒中(3.22%vs0.91%,P=0.039)的概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6]。

鉴于上述对比结果,本研究创新了高血压前期之于进展期患者的血压防控状况,并在直接程度上证实为有代表性的防范措施。探究,借助心脑肾血管风险和高血压前期存在相互关联研究,更科学的治疗患者,并选择较为为合适的治疗方法,对防范患者疾病的恶化,实现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杜绝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具有显著的疗效。

综上所述,心脑肾血管风险和高血压前期存在呈现出正相关局面,在临床治疗中控制血压升高,要注意分析发生高血压的原因,对存在心脑肾血管风险可能性的患者严密观察,并进行健康指导,及时进行预防和治疗,结合心脑肾血管风险患者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地治疗,最大限度降低高血压前期发生心脑肾血管的风险和机率,提高患者疾病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白艳,崔永亮,李健,等.心脑肾血管风险评估与高血压前期及其不同血压亚组的关联性分析[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8,16(11):1005-1008.
[2]袁志豪.高血压前期和心脑肾血管风险相关性的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6,37(4):455-456.
[3]李红美.农牧区蒙古族高血压和高血压前期的危险因素及其与脑卒中发病的关系[D].苏州大学,2010.
[4]贾崇富.高血压前期和高血压人群升主动脉弹性功能特征、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靶器官损害的预警价值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6.
[5]何德化.高血压前期降压治疗的实验研究:从药物选择到最佳服药时间[D].福建医科大学,2013.
[6]王润梅,杨秋红,张芳,等.子痫前期患者远期预后及其后代发病风险的评估[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55(12):31-3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84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