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率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28 11:00:3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开腹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8年11月本院接收的100例胆结石患者,遵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干预组,分别采取开腹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指标、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各项手术指标与参照组对比均有明显的优势,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的总疗效(86.00%VS 98.00%)对比区别明显,形成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16.00%VS 4.00%)比较后有较大的差异性,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胆结石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疗效优于开腹手术,有助于优化手术指标,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建议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开腹手术;并发症;胆结石;腹腔镜手术;胆囊切除

本文引用格式:王跃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率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5):91-92.

0引言

胆结石属于慢性炎症疾病,发生率较高,具有病情进展快速、病程长和并发症多等特点,可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使其生活质量降低。资料显示,胆结石的发病机制在于胆汁淤积或胆汁酸[1]、胆固醇浓度比例出现改变,若不及时治疗,病情进展后,将会影响患者的胆囊功能。手术是治疗胆结石的有效方法,但不同的手术方案获得的疗效也各有不同。现探析本院2016年2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100例胆结石患者采用两种术式治疗的有效性,汇报如下。

\

 
1资料及方法

1.1基础资料。100例患者均证实患有胆结石,纳入时间由2016年2月开始至2018年11月结束,均分成两组,参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19-70岁,平均(43.85±10.64)岁;病程0.5-12年,平均(5.03±2.18)年。干预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20-68岁,平均(43.90±10.37)岁;病程1-11年,平均(5.17±2.09)年。两组均满足手术适应证,治疗配合度高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入组研究,将精神疾病、意识障碍和严重脏器病变者排除。两组资料对比区别小,P>0.05,符合研究要求。

1.2方法

1.2.1参照组:实施开腹手术:对患者采取全身麻醉,于右侧肋缘下行一长度为8-10 cm的切口,并仔细探查患者肝脏、胆囊和其他组织,完成后,需对胆囊实施顺逆结合切除操作,再缝合残端胆囊管,对患者的腹腔予以清理,最后逐层关闭腹腔即可。

1.2.2干预组: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协助患者保持平卧位,并用约束带将骨盆妥善固定,再实施全麻,保持头高脚低15-20°,并向左侧倾斜10-15°,进镜孔选择患者脐部上缘,皮肤切开1 cm左右,应用气腹针建立起气腹,将1 cm戳卡插入,再选择剑突下1 cm部位,右锁骨中线肋缘下1 cm部位和右侧腋前线肋缘下2 cm部位,在可视状态下依次将1 cm、0.5 cm和0.5 cm戳卡插入,将胆囊底提起,分离胆囊颈管及动脉,应用生物夹使其夹闭切断,接着逆向剥离胆囊,完成后需对出血点采取电凝止血,将胆囊由剑突下取出,最后对各个戳孔进行仔细缝合。

1.3评价标准。评估手术疗效[2]:术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生命体征恢复稳定且结石彻底清除为显效;临床症状、生命体征改善显著,结石清除不低于50%为有效;临床症状、生命体征改善不明显,结石清除<50%提示无效。

1.4观察指标。①观察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②观察两组并发症:呼吸道感染、切口感染、肾功能不全、腹腔感染。

1.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处理数据,(±s)表示计量资料,t验算;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分析。参照组总疗效与干预组对比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见表1。

\
 


2.2手术指标分析。干预组手术时间为(120.45±16.92)min,术中出血量为(32.05±11.19)mL,肛门排气时间为(11.03±5.40)h、下床时间为(10.52±4.86)h,住院时间为(5.23±1.42)d。参照组手术时间(163.35±17.08)min,术中出血量为(68.55±11.27)mL,肛门排气时间为(27.46±6.82)h、下床时间为(29.41±6.63)h,住院时间为(8.59±1.64)d。两组各项手术指标相比均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形成(P<0.05)。

2.3并发症分析。参照组出现2例呼吸道感染、3例切口感染、1例肾功能不全、2例腹腔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6.00%;干预组仅出现1例呼吸道感染和1例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4.00%。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

3讨论

胆结石属于临床多发病,一般包括胆囊结石、肝胆管结石两种,其中胆囊结石会引起肺部闷胀不适、消化不良等症状,降低患者的生理舒适度;肝胆管结石的产生与肝内胆管先天异常关系密切,可严重损害患者的肝功能,且并发症发生率高。以往临床治疗胆结石时常采取开腹手术治疗,尽管能获取一定的疗效,但此种术式缺点较多,可造成肋间神经被切断[3],引起上腹部不适感;还有可能提高切口感染的机率,损伤到患者机体,因此开腹手术已无法满足胆结石患者治疗的需求,其临床应用也受到一定限制。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运而生,由于此种手术对机体的创伤小,损伤轻,外加术后并发症少,能加速康复进程,因此已成为治疗胆结石有效且理想的方法。腹腔镜切除术选取的腹部切口小,在腹腔镜的辅助下,能将患者机体内的细节全面反映出,进而最大程度避免手术遗漏和损伤。闫长红,许艳春研究指出[4],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能借助腹腔镜设备开展手术操作,减少创伤及出血的同时,还可保障手术操作的精准性,能有效清除结石,降低感染风险,保障手术疗效。本次研究将纳入的100例胆结石患者均分成两组,依次提供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设为干预组)和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设为参照组),通过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发现,干预组总疗效为98%,显著高于参照组的86%,P<0.05,说明干预组采用的手术方案能获得更确切的疗效,更符合患者的治疗期望。通过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发现,与参照组对比,干预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减少,P<0.05,进一步说明开腹手术不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者能通过腹腔镜获取清晰的手术视野,进而保证定位更加精准,手术操作更加规范到位,最终减少对腹部脏器的影响,减少出血,促进术后恢复,提升整体疗效。最后,通过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发现,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00%,与干预组的4.00%对比明显提高,P<0.05,再次证实腹腔镜切除术安全高效,能控制术后并发症,保障安全手术,维护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吴杰等人研究结论一致[5]。

总而言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价值高于开腹手术,不仅能减少并发症,彻底清除结石,还可推动康复进程,改良患者的预后,临床推荐价值高。

参考文献

[1]冯善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J].中国医疗设备,2016,31(S1):143.
[2]别玉坤,冯以斌,杨成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7,22(04):61-63.
[3]郑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老年胆结石病人疗效及并发症的临床观察[J].实用老年医学,2017,32(06):64-66.
[4]闫长红,许艳春.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肝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1).156-157.
[5]吴杰,李自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比较[J].医学综述,2016,22(11).35-3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81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