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分析综合护理对四肢创伤骨折术后疼痛的缓解作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28 09:50:0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综合护理对四肢创伤骨折术后疼痛的缓解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20例四肢创伤骨折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感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的数据差异。结果经研究对比后发现,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感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数据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四肢创伤骨折术后使用综合护理,具有护理效果显著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四肢创伤骨折;综合护理;疼痛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李永菊.分析综合护理对四肢创伤骨折术后疼痛的缓解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6):319,321.

0引言

四肢骨折是一种创伤性疾病,主要由于车祸、摔伤、重物撞击等其他外部因素引起。其主要表现为关节肿大并伴随疼痛,导致患者活动困难,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就会加重骨折程度,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1]。手术是四肢创伤骨折常用的临床治疗方法,但术后患者疼痛感较严重,导致患者情绪较为急躁,降低了患者的康复效果[2]。针对该情况,本文主要研究讨论了四肢创伤骨折术后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20例四肢创伤骨折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例。观察组患者男6例,女4例,年龄20~59岁,平均(39.7±19.2)岁;对照组患者男5例,女5例,年龄23~62岁,平均(41.1±17.2)岁。两组患者各项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综合护理干预。其中包括:(1)术前护理:为患者普及四肢创伤骨折的相关知识、手术方法和注意事项,与患者及时沟通,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减轻其心理压力,对发现的心理问题及时疏导,提高患者对该疾病的了解程度,加大对治疗的依从性。(2)术中护理:保证手术中手术室的温度,尽量将温度控制在25℃左右,使患者处于较为舒适的环境,提高患者的舒适感,避免温度过低或过高给患者带来不利影响,促进手术的进行。(3)术后护理:在术后对患者进行重点观察,指导患者选用正确的体位进行休息,避免感染、压疮及水肿等并发症的出现。并及时对患者的疼痛部位进行按摩。采取每日3次,每次10 min的方式,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感,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缓解患者的不安情绪和疼痛感。指导患者将患肢保持一定高度,并用冰袋对患者局部进行冷敷,通过每日3次,每次30 min的方式,达到减轻相关部位肿胀情况的目的。并随时与患者进行沟通,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感,促进患者积极的面对疾病,以乐观的心态实现早日康复。(4)在患者术后恢复过程中,应该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并根据恢复情况制定相应的锻炼方法,督促患者每日进行适当的锻炼,通过锻炼来提高活动量,加快恢复效率,提高恢复质量。

1.3观察指标

在患者术后,采用数字分级法(NRS)让患者对术后疼痛情况进行打分,让患者根据自身疼痛感受对手术进行评定。并对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使用SPSS 18.0进行分析,对计量资料(±s)与计数资料(%)进行分析,分别采用t和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


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


2.2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
 

3讨论

四肢创伤骨折主要由于车祸、摔伤、重物撞击等其他外部因素引起[3]。一般骨折部位有皮下出血的情况,受伤部位的形态有明显改变,常伴随畸形、肿大,导致患者运动能力下降甚至丧失,骨折部位通常存在软组织挫伤,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常伴随紫青瘀斑[4-5]。手术是治疗四肢创伤骨折的有效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减轻骨折给患者带了的肢体功能影响,通过手术,患者健康一般均可得到较好恢复[6]。但术后通常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疼痛感,以及一系列并发症,如水肿、感染、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废用性骨萎缩等。给患者健康带来极大的伤害,也增加了护理的难度,为了解决这一难点问题,临床上加大了对于疼痛护理的重视,经研究发现,综合护理干预可以较为有效地减少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恢复身体的效率,达到加强手术的效果目的。

综合护理干预是我国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护理模式,在多种疾病的临床护理中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7]。综合护理干预提倡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针对性护理,保障患者心理和生理均达到较好的状态。与常规护理相比,综合护理干预更加注重手术和护理之间的关系,通过护理来提高手术的效果。在术前,加大了与患者的交流,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使患者了解相关健康知识来达到提高患者治疗信心的目的,及时发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并给予相关解答,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的顾虑,保证了手术可以良好的开展[8]。在术后,综合护理干预通过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最大程度地降低了患者的术后疼痛感,并通过对患者进行肢体按摩、手术部位观察,降低了患者感染、压疮等情况的发生几率,有效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在四肢创伤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有着较为显著的效果,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感,提高患者的身体恢复能力,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蓉.综合护理干预在四肢创伤骨折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4):129-130.
[2]赵红.综合护理对缓解四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171-172.
[3]刘晶.综合护理干预在四肢创伤骨折术后疼痛护理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8,42(11):107-108.
[4]Msn MLW.The effect of an education program on pain management and post operative outcome of Chinese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fracture limb undergoing surgery[J].Proceeding of International Nursing Research Congress Sigma Theta Tau International Honor Society of Nursing,2007,15(22):129-134.
[5]于明媛,田彦.综合护理在四肢创伤骨折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5):223-224.
[6]丛燕娜,孔慧.综合护理干预在四肢创伤骨折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0):243.
[7]张翠平.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四肢创伤骨折术后疼痛护理中的运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5):231.
[8]Wong EM,Chan SW.The pain experience and beliefs of Chinese patients who have sustained a traumatic limb fracture[J].International Emergency Nursing,2008,16(2):80-8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79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