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进行治疗的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中选取患者共计500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时间,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尿激素进行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则增加使用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疗效要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脑血栓患者的治疗中,增加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较之单纯使用尿激酶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血栓;低分子肝素钙;尿激酶;溶栓治疗
本文引用格式:杜宝振,焦庆政,张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的临床价值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6):145-146.
0引言
脑血栓是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其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是临床中影响老年群体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临床中主要采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但是在实践中发现其治疗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患者的血管再闭塞率较高,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病情反复的情况,极大地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如何改善患者的情况,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一直是临床中研究的重要内容[1]。本次研究就对在临床脑血栓治疗中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尿激酶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进行治疗的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中选取患者共计500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时间,将患者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50例,男130例,女120例,年龄40~70岁,平均(5 3.7 8±3.85)岁;联合组250例,男150例,女100例,年龄41~69岁,平均(54.55±2.99)岁,比较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入院后进行基础的检查,掌握相关的情况,然后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患者相应的降压治疗,让患者的血压能够达到正常的水平,同时进行维持电解质、酸碱度等治疗;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给予患者20%甘露醇,每天给予3次;口服尼莫地平片以及阿司匹林肠溶片,前者每天服用40 mg,每天服用3次,后者每天服用80 mg,每天服用1次;在以上基础上再给予患者尿激酶(由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为H44024034)进行溶栓治疗,使用剂量为10万U,将其溶于100 mL的生理盐水中,然后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给予患者,输注时间要保持在20 min左右,每天给予1次[2]。进行2周的治疗。
1.2.2研究组
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使用低分子肝素钙(由Glaxo Wellcome Production生产,国药准字为H20080483)进行治疗。尿激酶使用剂量同样为10万U,但是药物要与40 mL生理盐水向混合,在10 min通过静注方式给予患者,每天给予1次;而低分子肝素钙的使用剂量则为5000U,通过皮下注射给予,每天给予2次[3]。进行2周的治疗。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发应的发生情况。疗效判定:①痊愈:治疗后,患者的意识已完全恢复,NIHSS评分降低91%~100%;②显效:治疗后,患者的意识恢复情况较高,NIHSS评分降低46%~90%;③有效:治疗后,患者的意识有所好转,NIHSS评分降低18%~45%;④无效:治疗后,患者的情况没有出现任何好转,甚至出现了加重的情况,NIHSS评分降低在17%以下。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人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2.0对患者的相关参数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疗效要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可见表1。
2.2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250例,治疗后,12例患者出现了恶心和呕吐的情况,10例患者的注射部位出现了血肿,8例患者出现了转氨酶升高的情况,共有30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对照组患者250例,治疗后13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11例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7例患者出现了明显的疲倦感,共有31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4%;比较两组数据,2=0.008,P=0.931;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血栓是目前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其在老年患者中发病率要更高,目前临床中主要采用溶栓治疗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研究显示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梗死血管的再通率,并且减少缺血对患者脑组织的损伤,控制患者的梗死方位,有效改善患者的脑部微循环[4]。
尿激酶则是目前临床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溶栓药物,其能够在人体肾脏细胞中直接合成,因此该药物主要是从健康人尿中分离而出或者是从肾组织培养中获得[5]。其在进入机体后能够直接对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产生一定的作用,促进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而纤溶酶能够对多种物质产生降解作用,进而发挥较好的溶栓作用[6]。低分子肝素钙则是临床中一种新型抗血栓药物,其具有较为高效的抗凝作用,在机体中能够有效抑制凝血因子Xa的相关作用,因此在临床具有较好的抗血栓作用,阻止血栓形成,同时该药物也具有改善血液循环以及减少血液阻滞程度,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情况[7]。结果显示,在研究中相较于单纯使用尿激酶进行治疗的对照组,增加使用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治疗的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要更好,能够更加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情况,并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
综上所述,在临床脑血栓患者的治疗中,增加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较之单纯使用尿激酶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8]。
参考文献
[1]张玉梅.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6):153-154.
[2]王彬,王增琛.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联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6):77-78.
[3]李润生.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159-160.
[4]Pogliani EM,Salvatore M,Baragetti I,et al.Effect of a 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calcium nadroparine(CY216),on fibrinolysi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surgery[J].Current Therapeutic Research,2016,53(2):180-187.
[5]冯定安,戴立华,江美芝.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探讨[J].哈尔滨医药,2017,37(1):38-40.
[6]谷亚红.尿激酶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J].青岛医药卫生,2016,48(4):279-280.
[7]岳顺利.分析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进展性脑血栓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93.
[8]Chen G,Shi W,He X,et al.Feasibility of continuous,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 using low-dose urokinase in combination with low molecular-weight heparin for acute iliofemoral venous thrombosis in patients at risk of bleeding[J].Experimental&Therapeutic Medicine,2017,13(2):75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