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从“和”法论治脾胃系统疾病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27 10:49:5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中医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方法,纠正失和状态,使机体气血通畅、阴阳平和。本文通过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从中医角度阐述和法之源、和法之内涵、根据脾胃系统生理病理特点运用和法、以及和法经方的在临床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中医药治疗脾胃系统疾病提供思路。

关键词:和法;脾胃系统疾病;中医研究;综述

本文引用格式:王剑男,杨巧芳,李永乐.从“和”法论治脾胃系统疾病[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9):73-74.

0引文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而现代人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脾胃气血生化乏源,脾胃系统疾病也成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胃脘痛、恶心、呕吐、腕腹满闷,呃逆,泄泻等症,将中医“和”法思想运用于脾胃系统疾病的治疗中,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本文通过收集相关文献,在分析脾胃系统疾病的生理病理特点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中医和法的经方治疗脾胃系统疾病的研究现状,现综述如下。

1和法溯源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到过和法的思想,《素问·生气通天论》言“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素问·调经纶篇》言“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气血,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气血失和百病则生,所以治疗疾病的关键在调其不和。《伤寒论》中将“和”法的思想运用于组方、用药的原则中,其中《伤寒论》387条:“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此处的“和解”就是去除病邪为主的和法[1]。清代著名医家程国彭在《医学心悟》中指出“清而和者,温而和者,消而和者,补而和者,燥而和者,润而和者,兼表而和者,兼攻而和者”是为“和法”的治疗疾病的八项原则[2]。

2和法的内涵

李冀版《方剂学》[3]中认为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方法,治疗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和法是既能调整脏腑功能,又能祛除病邪的一种治法,没有明显寒热补泻之偏,性质平和,全面兼顾。孟梦等[4]认为“和法”是通过和解与调和的方式,从而去除复杂病机矛盾的治法,包括脏腑失和、气血失和、表里失和、上下失和、营卫失和、寒热不调等。马伟明老师[5]认为,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方法,使机体处于动态平衡的“中和”状态,针对治疗方法而言,是将两种对立的治法合用,如温阳与滋阴相伍、清热与散寒配合、升提与降逆同用、养血与益气相伴等;同时也是多种治法组合,如清上温下、辛开苦降等。

综上,和法是通过和解调和的方法,使性质相对的两种属性相互折中,做到不偏不倚,中正平和,使机体达到气血通畅、阴阳平和的动态平衡的状态。其中和解法为和解少阳;调和法包括:调和气血、调和阴阳、调和脏腑、调和营卫。和法应用范围广泛,在治疗脾胃系统疾病时,应结合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以及发病机制灵活运用和法。

3和法治疗脾胃系统疾病的理论基础

《素问·灵兰秘典论》记载:“脾胃者,仓禀之官,五味出焉。”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气主升,胃气以降为和;脾喜燥恶湿,胃喜湿恶燥,脾主升清,使水谷精微物质得以输布,胃主降浊,使食糜糟粕得以下传;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互为表里经脉。所以,脾胃的生理特点可以总结为,脾脏胃腑,阴阳相对,表里相合,脾升胃降,脾运胃纳,两者相辅相成,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系统发生病变,就会出现升降失司、清浊不分、运纳失常、寒热互存、脏腑同病、虚实夹杂等,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胃脘痛、恶心、呕吐、腕腹满闷、呃逆、泄泻等症,单一治疗方法恐不能兼顾其复杂的病机,难以奏效,唯采用和法,和解少阳,调和脏腑、调和营卫、调和阴阳、升降并用、燥湿相济、表里兼顾,从而使脾胃之气血阴阳相和,使机体保持动态平衡。

\

 
4和法经方治疗脾胃系统疾病进展

4.1和法之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剂,治疗伤寒少阳,以及邪伏于半表半里之病症;其中半夏理气和胃、消痞散结,生姜辛温发散、止呕,二药相配可和胃降逆止呕;柴胡辛散苦泄、升举阳气,黄芩善清少阳之火、可降火解毒,一散一清,一升一降恰入少阳;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亦可助少阳之气生发;人参、甘草扶正祛邪、调和诸药;诸药相配共解少阳之邪。用此方加减治疗脾胃失和的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胆汁返流性胃炎等病,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且复低发率。

连东辉[7]应用莫沙必利和碳酸镁铝咀嚼片与小柴胡汤加减治疗7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结果治疗总有效率(92.86%)高于只服用西药组(80.88%),半年内病情复发率低于只服用西药组。邹恒林[8]治疗6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显著优于西药对照组。宋鹏阳等[9]选取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70例,治疗组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用马来酸曲美布丁片等调节胃肠动力药治疗,对比2组治疗3个月后的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9.4%,高于对照组78.1%。郑菁菁等[10]观察6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在奥美拉唑、硫糖铝等西医常规用药的基础上,进一步联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7.06%,显著高于治疗单纯西药对照组的82.35%。张春梅[11]观察79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患者,中医组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西医组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结果中医组有效率95.00%高于西医组71.79%。王文军[12]研究6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小柴胡汤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胃动素(MYL)和P物质(SP)均高于治疗前;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胀气、嗳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情况改善明显。赵英华等[13]观察6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常规组实施西药治疗,治疗组实施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各症状积分均低于常规西药组。治疗组患者的药物治疗时间及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常规组的。赵智勇等[14]观察9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治疗组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方,对照组采用乳果糖口服液,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0%,高于对照组75.0%。

4.2和法之四逆散

四逆散为调和肝脾剂,其中柴胡能够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白芍养血柔肝,敛阴益营,二药相配,一散一收,可防止柴胡升散太过以致阴血耗伤,使气血调和;柴胡与枳实相配,一升一降,使气机调畅,水谷精微物质得以输布,食糜糟粕得以下行;甘草调和诸药;四药相配使气血阴阳自和。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由肝脾不和引起的胸胁、脘腹胀痛、手足厥冷或泄利下重等症。因此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等脾胃病上都有可观的疗效。

邹喜明[15]选取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者168例,观察组应用加味四逆散治疗,对照组应用法莫替丁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70.2%高于对照组治愈率40.5%。谷春雨等[16]观察12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治疗组用加味四逆散治疗,对照组用匹维溴铵治疗,疗程均为6周。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1β和IL-8水平低于对照组。周燕[17]选择11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患者,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自拟中药加味四逆散口服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9.31%。韩兴[18]观察100例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采取四逆散加味治疗。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满意程度(98.0%)与治疗有效率(98.0%)均优于对照组(86.0%)。

4.3和法之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为调和寒热剂,乃小柴胡汤证误用攻下法,损伤中阳,致寒热互结,而致心下痞,方中半夏辛温,可消痞散结,降逆止呕,配干姜之辛热,以温中散寒;黄芩、黄连苦寒可清热泻火解毒,人参甘草补脾益气和中,诸药相配辛开苦降,益气和胃,平调寒热,使疾病得愈。在临床上的脾胃系统疾病如: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急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结肠癌、胃食管反流病等,往往脘腹痞满,呕吐、呃逆,纳呆,其病机多为寒热错杂、升降失和,因此运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这一类疾病疗效好,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低。

李素[19]观察6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吗丁啉片和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观察组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根据辨证施治原则予以加减,结果在综合疗效方面,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在安全性方面,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在远期复发率方面,观察组复发率为3.33%,对照组复发率为36.67%。凌家生等[20]选取慢并用、燥湿相济、表里兼顾,“太过”或“不及”所致的疾病有效的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108例,治疗组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对照组给予三九胃泰颗粒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30%,胃镜、病理学疗效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相应为83.33%和81.48%;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3.70%高于对照组14.81%。肖勇等[21]观察80例慢性胃炎患者,将常规西药治疗组作为对照组,将半夏泻心汤治疗组作为实验组。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远比对照组高;治疗后实验组Hp转阴率远比对照组优。黄少鹏[22]观察98例慢性结肠炎患者,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总有效率为95.92%,比对照组的79.59%更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2%,低于对照组的22.45%。李树新[23]观察急性胃肠炎患者10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西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刘清华[24]观察7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为西药组患者使用雷贝拉唑肠溶片和枸椽酸莫沙必利片进行治疗,为中药组患者使用半夏泻心汤进行治疗。结果中药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7.14%)高于西药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80%)。

\

 
4.4和法之柴胡桂枝汤

柴胡桂枝汤为调和营卫之剂,方中柴胡疏散解表,桂枝通阳助卫,芍药酸甘益阴敛营,桂、芍相合,滋阴和阳,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生姜、大枣相配,滋阴生津,补脾和胃,益营助卫;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表里,本方虽只有五味药,但配伍严谨,和营卫,调阴阳,邪正兼顾,散中寓收,使气血畅通,阴阳调和。在临床上素体虚弱者由于感受风寒,营卫不和引起的汗出恶风、腹痛、纳呆、腹泻等症,用柴胡桂枝汤调和营卫,效果良好。

李明合[25]选取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柴胡桂枝汤观察组和盐酸雷尼替丁对照组,结果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胃排空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王海侠[25]选取8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柴胡桂枝汤观察组和莫沙必利对照组。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治疗两组比较胃排空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张瑜等[27]以FD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采用柴胡桂枝汤加减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对照组单用莫沙必利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症状改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5小结

综上所述,脾胃系统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将中医和法运用在此类疾病中,针对其复杂的病机,调和营卫、调和寒热、升降进行调整,以平为期,疗效持久、可降低停药后复发率,通过临床观察中医和法之经方在治疗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急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有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的重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韩维斌“.和法”在脾胃病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中医药,2017,37(02):62-64.
[2]刘萌.浅析中医和法在消化内科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62):98.
[3]李冀.方剂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2.
[4]孟梦,周强,赵鲁卿,等.“和”法治疗脾胃病临证策略初探[J].北京中医药,2018,37(07):628-630.
[5]谷红苹,马伟明,康年松,等.马伟明治疗脾胃病“和法为先”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特点[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04):257-259.
[7]连东辉.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8,17:081.
[8]邹恒林.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44):151-151,153.
[9]宋鹏阳,刘光伟.小柴胡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13):118-119.
[10]郑菁菁,陈轩,刘兆云.小柴胡汤加减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8):62.
[11]张春梅.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效果分析[J].北方药学,2018,15(06):13-14.
[12]王文军.小柴胡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9):60.
[13]赵英华,曾维.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10):93-94.
[14]赵智勇,张娜,刘妍研,等.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功能性便秘伴抑郁的疗效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8,34(14):2213-2215.
[15]邹喜明.加味四逆散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84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01):192.
[16]谷春雨,李春梅,滕垂月,等.加味四逆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7,23(18):73-76.
[17]周燕.加味四逆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34):177-177,180.
[18]韩兴.四逆散加味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93):165-165,170.
[19]李素.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8,33(13):1906-1908.
[20]凌家生,张慧勤,黄献华,等.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18,34(10):10-12.
[21]肖勇,陈佳娜,冯泳仪,等.半夏泻心汤加减对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23):44-45.
[22]黄少鹏.半夏泻心汤及其加减方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8,33(01):1-3.
[23]李树新.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急性胃肠炎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处方药,2018,16(06):111-112.
[24]刘清华.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探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08):197-198.
[25]李明合.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05):177-178.
[26]王海侠.功能性消化不良应用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5):150-150,152.
[27]张瑜,李鲜.柴胡桂枝汤加减佐治功能性消化不良32例[J].国医论坛,2016,31(01):7-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71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