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不同受孕方式双胎妊娠的临床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26 15:39:3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不同受孕方式双胎妊娠的临床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期间我院分娩双胎妊娠孕妇(共376例)的临床数据资料,其中106例为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双胎并作为Ⅰ组,另270例为自然受孕双胎并作为Ⅱ组,对比两组各数据资料。结果①两组孕妇年龄、孕周、剖宫产数据比较并无差异(P>0.05);两组孕妇经产妇、高龄产妇、双绒毛膜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②两组新生儿低体重、窒息发生率比较并无差异(P>0.05)。③两组孕妇早产、贫血、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并无差异(P>0.05)。结论采取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双胎的人群普遍为高龄产妇,为了保证母婴健康应做好妊娠期间的各项检测等,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双胎妊娠孕妇的母婴解决较好。

关键词:辅助生殖技术受孕;自然受孕;妊娠结局

本文引用格式:叶芳.不同受孕方式双胎妊娠的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5):65.

0引言

双胎妊娠属于高危妊娠症状,随着医学技术不断的发展提升,辅助生殖技术越来越规范,导致双胎妊娠的发生率呈逐上升的趋势[1]。此次研究针对不同受孕方式双胎妊娠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以下为具体报告。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我院分娩双胎妊娠孕妇(共376例)的临床数据资料,其中106例为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双胎并作为Ⅰ组,另270例为自然受孕双胎并作为Ⅱ组。

1.2方法。对比两组双胎妊娠孕妇详细数据资料。

1.3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数据经过SPSS 19.0进行总汇处理,用率(%)来代表计数资料,(±s)来代表计量资料,进行χ2和t检验,当检验结果为P<0.05,则代表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孕妇基础数据的比较。Ⅰ组孕妇年龄、孕周分别为(28.7±4.5)岁、(36.4±5.1)周,Ⅱ组孕妇年龄、孕周分别为(28.5±4.2)岁、(36.6±5.4)周,数据对比并无差异(t=0.145、0.120,P>0.05)。Ⅰ组孕妇经产妇、高龄产妇、剖宫产、双绒毛膜发生率分别为86.7%(92例)、9.4%(10例)、86.7%(92例)、100.0%(106例),Ⅱ组孕妇经产妇、高龄产妇、剖宫产、双绒毛膜发生率分别为53.3%(144例)、0.0%(0例)、85.5%(231例)、68.1%(184例),两组孕妇经产妇、高龄产妇、双绒毛膜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χ2=36.462、26.167、43.775,P<0.05),两组产妇剖宫产例数发生率比较并无差异(χ2=0.096.P>0.05)。

2.2两组新生儿资料的比较。Ⅰ组活胎率212个,低体重、窒息发生率分别为40.5%(86例)、5.6%(12例),Ⅱ组活胎率540个,低体重、窒息发生率分别为48.1%(260例)、6.6%(36例),数据比较并无差异(χ2=3.523、0.258,P>0.05)。

2.3两组孕妇妊娠晚期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Ⅰ组早产、贫血、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57.7%(58例)、26.4%(28例)、5.6%(6例),Ⅱ组早产、贫血、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54.8%(148例)、32.5%(88例)、8.2%(22例),数据比较并无差异(χ2=0.027、1.361、0.683,P>0.05)。

3讨论

目前双胎妊娠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无疑增加了孕妇的压力,同时产科也面临着一定的考验[2]。随着生殖辅助技术不断的发展成熟,增加了双胎妊娠的几率,经生殖辅助技术受孕生育的儿童所面临的健康风险比较多,因此在妊娠期间应加强双胎妊娠孕妇的管理,保证母婴健康[3-4]。

两组孕妇经产妇、高龄产妇数据对比差异显著,主要是因为实施辅助生殖技术进行助孕的女性多为不孕者,经过多年的治疗后仍没有受孕,因此年龄偏大。影响儿童健康的重要因素为出生时低体重,低体重新生儿会引发发育不良的现象,且较为严重,不仅影响着儿童的生长发育,更是为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然而由表2可知,两组新生儿低体重、窒息发生率比较并无差异,由此可知,实施辅助生殖助孕双胎后不会影响到新生儿的结局。由表3可知,两组孕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并无差异,也就是说采取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双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综上所述,采取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双胎的人群普遍为高龄产妇,为了保证母婴健康应做好妊娠期间的各项检测等,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双胎妊娠孕妇的母婴解决较好。

参考文献

[1]裴巧丽,王敏,李文婷,等.不同受孕方式双胎妊娠的临床特征及临床结局[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23):107-108,111.
[2]孟祥莲,程吉,陶峰,等.不同受孕方式双胎妊娠的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29):4937-4940.
[3]栾雪峰,陈大立,侯文杰,等.不同受孕方式的双绒毛膜性双胎妊娠临床结局分析[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7,28(6):576-578.
[4]李春晓,田丽娟,满冬梅,等.自然受孕、辅助生殖技术及服用促排卵药3种方式受孕双胎妊娠不同妊娠结局的比较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6,8(7):6-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67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