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的临床风险因素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25 14:22:2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的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就诊于本院的骨质疏松骨折治疗后再骨折患者共79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所有患者初次骨折诊疗过程,调查患者一般资料、检查各项机体功能指标,使用因素分析法探讨影响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的相关风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骨密度T值(≥-3.5)和CHARLSON合并症是影响高龄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后再骨折的高危风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骨密度T值和CHARLSON合并症是影响高龄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后再骨折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影响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治疗后再骨折的风险因素多且复杂,及早调查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能对降低再骨折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骨质疏松;再骨折;风险因素

本文引用格式:农华锋.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的临床风险因素[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4):103,106.

0引言

受近年来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影响,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各类老年疾病发生率也明显升高,骨质疏松症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骨质疏松症患者因骨密度和骨量减少,骨结构中的微组织和超微组织受到破坏,不仅运动、自理能力受到影响,还可并发多种骨科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1]。骨折是最常见的骨质疏松症并发症,调查发现,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骨折的风险是正常人的4倍左右,且初发骨质疏松骨折的患者再发骨折风险还会再次升高,因此了解影响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的风险因素对预防工作开展有重要意义。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就诊于本院的骨质疏松骨折治疗后再骨折患者共79例,其中男41例,年龄60~79岁,平均(71.60±5.60)岁,骨质疏松病程3~15年,平均(6.60±2.60)年;女38例,年龄60~80岁,平均(71.50±5.44)岁,骨质疏松病程3~13年,平均(6.56±2.77)年。比较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开展相关检查,调查了解患者一般资料,分析骨折初诊过程,包括:年龄(60~70岁或>70岁)、性别(男/女)、骨折部位(股骨、肱骨、桡骨或椎体)、骨密度T值(<-3.5或≥-3.5)、CHARLSON合并症(0、1、2、3、4级或以上)、躺卧与站立转换时间(15~20s或>20s)等。

1.3观察指标

分析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和诊疗过程,评估影响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的相关风险因素。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处理数据,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数据,t检验,率(%)表示计数资料,2检验。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则纳入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单因素分析


将可能影响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的相关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年龄(>70岁)、骨密度T值(≥-3.5)和CHARLSON合并症是影响高龄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后再骨折的高危风险因素(P<0.05),见表1。


\

 

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意义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中分析处理,结果显示年龄、骨密度T值和CHARLSON合并症是影响高龄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后再骨折的独立风险因素,见表2。


\


3讨论

随着年龄不断增加,骨质疏松患病风险逐渐升高。骨质疏松症给患者带来最直接也最大的危害即增加了骨折风险,调查发现,骨质疏松症患者一旦发生骨折,其整体生存时间将随之缩短,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再发骨折的风险也会随之提升,预防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对老年患者意义重大[2]。本文为探讨影响骨质疏松后再骨折的风险因素,对收治的79例患者开展调查,结果发现年龄、骨密度T值和CHARLSON合并症是影响高龄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后再骨折的独立风险因素,与张永辉[3]研究结论基本一致。骨密度T值与骨质疏松症的病情往往呈正相关,骨密度T值下降,骨质疏松症病情随之加重,骨脆性增加致使骨折风险增高。年龄增长导致患者各项身体机能不断下降,再加上初次骨折及相关治疗对机体带来的影响,患者骨折后愈合过程极其缓慢,若休养期间照料不当,很容易再发骨折。最后是CHARLSON合并症,CHARLSON合并症分级从低到高,0级表示无其他基础合并症,合并症越多,分级越高。有研究显示,CHARLSON合并症分级越高的老年人生存率及生存质量越低,骨折后再骨折的概率也会相应受到影响。

综上所述,影响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治疗后再骨折的风险因素多且复杂,及早调查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能对降低再骨折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铎安.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的临床风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9):26-27.
[2]叶向阳,汤立新,程省.骨密度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PKP术后骨折再发风险的评估价值[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7,5(2):40-42.
[3]张永辉.探讨骨质疏松骨折后再骨折的临床风险因素[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3):25-2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56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