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态度改善情况及影响因素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25 09:24:4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我院欲探究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态度改善情况及影响因素,制定了如下针对性方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最近一年内就诊的125名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分别在患者住院后以及出院前设立调查。通过部分训练,生成患者生活质量反馈表,最终进行比对分析。结果经过患者自身估量,和具有针对性的恢复型训练后,所抽取的患者皆在社会心理评估,身体动力精力评估,服药态度评估等取得优异成效。结论由于精神病患者在心理上具有较大障碍,因此会在行为上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抗拒反应。本院对此实施的用药护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患者的抵抗情绪,培养了长期服药患者的服药积极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及社会的负担,在医学领域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用药护理;精神分裂;问卷调查

本文引用格式:杨晓春.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态度改善情况及影响因素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2):306,323.

0引言

由于精神病患者的病情属性,导致临床对此类患者的治疗难度加大,我国医学领域也因此不断出台新型政策方案,各级专家集中探讨研究,将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作为首选护理,医护人员应对精神病患者用药方面加以重视[1]。目前,大多数关于影响医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态度因素的研究都是基于医学视角,而基于护理视角的研究很少[2]。本研究调查了我院12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态度,探讨了住院期间患者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的改善情况。目的是从临床角度为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态度提供理论依据,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持续护理模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住院的125名精神分裂症患者。两者均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即第10版国际精神障碍分类(ICD-10)。排除有机脑和其他严重身体疾病的患者。本组患者男性76例,女性49例,年龄16~60岁,平均(34.1±10.6)岁,受教育程度平均(11.1±3.5)年;病程1~480个月,平均(97.2±92.4)个月。

1.2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1)首先要详细记录每一位患者的护理状况,并生成患者生活质量分析报告,或以表格形式呈现,以方便后续工作的探讨比对[3]。医护人员所整理的患者的生活质量报告是一种自评量表,用于评估精神分裂症等精神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4]。(2)评价精神分裂症患者对药物的态度。采用服药态度清单(Drug Altitude Inventory,DAI),来自美国抗精神病药物临床干预有效性的研究(ClinicalAntipsychotic Trials of Intervention Effec-tiveness,CATIE)[5],量表是一个由10个项目组成的患者自我评估量表,其中6个是积极的问题(回答1分为“正确的”“错误”计数-1),4项是反向问题(对于-1点回答“正确”,对于1点回答“错误”),逐渐加强对患者的恢复性训练,并在生活质量表中进行打分,患者分数越高,则代表对服药的依从性越高。心理越趋于正常。在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测试了该量表并且Cronbach的α系数为0.749,反映了良好的可靠性。

1.3调查方法

问卷由临床研究人员分发,他们通过量表使用一致性训练,患者在研究者的指导下完成患者的知情同意和自愿参与。患者在入院时和出院前接受了调查。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为了减少基线水平差异对入院时服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住院期间的生活评估态度和质量基于DAI。评估SQLS得分差异(出院点-入院得分)的残差。残差线性回归,每个量表的准入分数之间的差异用作因变量,相应量表的准入分数用作因变量。患者的入院,出院用药态度和生活质量评分与样本t检验相结合,以了解用药态度和提高生活质量;此外,对入院分数的差异以及人口统计数据的残差和生活质量差异的残差进行Spearmen相关分析。然后,将与入院态度差异相关的变量包括在线性回归模型中。医护人员进行整理分析,生成最
终结果,以报告的形式综合展现,最终数据符合统计学管理条例,P<0.05即该探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服药态度。结果显示,出院时DAI评分高于入院时,而SQLS量表评分低于入院时(P<0.05),详见表1。

\


3讨论

社会人口统计学数据与药物依从性态度之间的关系。年龄和教育被认为是影响认知功能的两个最可能的因素。它是一个独立的预测因子,但它与教育水平无关。研究发现,可能是由于生理和心理原因,女性患者可能因长期用药而感到厌倦,并且对该药物有更多不良反应,一旦病情得到控制,女性患者更有可能错过精神病药物。因此该护理方案还应注意到性别的差异,可以更进一步针对患者性别设定训练方案。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如何更具体地改善患者对药物的态度。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用药态度。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发性疾病,每次患者复发,其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都会有所降低,治疗难度也会相应增加。研究表明,抗精神病药物患者的不依从性或部分依从率高达80%[6]。在入院前后,患者对药物治疗的态度有了显着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了药物的态度,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可以提高患者日常活动中的自我管理参与能力,更有可能实现自我实现的期望。当满足这种愿望时,生活质量将提高,这将提高服用药物态度的改善程度。本研究表明,医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越好、症状的不良反应越少、服药的态度越好。但我国医学领域对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案暂时未达到全面周密的程度,还需经过对患者的时时调查,并长期整合分析,才能逐渐将该护理模式培养成熟。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心与耐心,万事以患者为先,考虑患者所需,多多进行沟通与引导。在患者情绪不稳定之时能更加沉着冷静,所以护理人员的素质也应同时提升。其次是卫生护理,任何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都需要干净舒适的环境,不仅可以减少细菌感染,还能在视觉方面为患者带来轻松愉悦之感[7]。对住院病人的关心和热情,入院后教导患者认识自己的疾病并学习如何处理问题[8]以上提倡方案皆可以帮助改善住院期间患者的生活质量。住院质量的提高便进一步可以改善医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态度,服用药物态度的改善可以有效控制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同时,应将生活质量的提高扩展到院外社区和家庭,以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和社区护理和支持。提高社区及其家庭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他们对用药的态度,降低复发率。这为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持续护理模式和促进其社会康复提供了重要依据。指导鼓励患者参与自身条件护理,护理人员可逐渐加强引导,采用合理适当的方式取得患者的信任最为重要。

\

 

参考文献

[1]陈伟.利培酮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干预效果分析[D].泰安:泰山医学院,2015.
[2]刘思思,刘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疾病归因与首次就诊时间、治疗依从性的关系[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7,5(20):90-91.
[3]武翠凤.同辈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7,15(11):43-44.
[4]谭菜军,叶会连,黄美莲,等.认知行为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8,9(11):54-55.
[5]袁勤,陆红英,陶丽,等.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8,12(10):110-111.
[6]王莉.自我护理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8,22(13):38-39.
[7]张雷,张云,高诚,等.首次住院恢复期精神病患者心理需求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8,22(3):64-65.
[8]于建新.精神分裂症维持治疗中的依从性研究[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18,22(4):20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51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