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哮喘病患者呼吸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择并收集分析我院于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接诊的90例哮喘病患者基础资料后开展此次研究,依照双盲均等分配模式设定病例数均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统计两组护理的相关数据指标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达到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89%,P<0.05;观察组满意率达到10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4.44%,P<0.05。结论对哮喘病患者进行呼吸护理效果更好,无论是患者满意度还是整体效果都有所提升,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关键词:呼吸护理;哮喘病患者;应用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付静静.哮喘病患者呼吸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3):330-331.
0引言
哮喘病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而引发哮喘病的原因也很多,如环境污染、粉尘、空气质量下降等,近年来,哮喘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哮喘多发于临晨时分,发病时的症状让患者痛苦万分,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和心理上的影响[1]。如何更好地救治哮喘病患者、缓解患者痛苦,这是摆在医疗工作者眼前的一大难题。一般性治疗本身当然极为重要,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另一重要环节:实施对应的护理措施,二者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达到治疗效果,有效缓解病情。本文将针对哮喘病患者呼吸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并收集我院于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接诊的90例哮喘病患者基础资料后开展此次研究,依照双盲均等分配模式设定病例数均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病例中,男性、女性病例分别为19例、26例,年龄28~62岁,平均(39.8±4.2)岁;观察组病例中,男性、女性病例分别为22例、23例,年龄30~60岁,平均(41.2±5.1)岁。对两组患者所有临床基础资料对比发现无明显差异,P>0.05,可开展统计学处理。
1.2护理方法
两组均接受相应的基础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观察患者情况,如呼吸、咳痰情况、心率等各项指标;(2)严遵医嘱进行传统药物治疗,继而观察患者是否会对药物出现不良反应;(3)部分患者进食困难,对此医护人员要谨遵医嘱,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液并进行实时管控,防止患者出现意外情况。观察组:采取系统护理方法。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系统护理,包括:(1)认真观察患者情况,对于患者呼吸道内存在的分泌物进行及时清理,此外,要及时让患者吸氧。住院期间,护士要对患者的睡姿进行正确指导,让患者休息时的体位更为合理,患者头部抬高,做好吸氧措施,让患者有需要时及时吸氧。患者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吸氧,一种是鼻导管吸氧,另一种为面罩吸氧,两种方式的氧气流量不同,需要护士提前调节好流量,前者为2~3L/min,后者为4~6L/min。过程中护士发挥重要作用,要按时查看患者病情,有意外情况及时联系医生处理解决。(2)护士要教授痰液较为浓稠的患者正确的咳嗽方式,此外还要进行其他处理,包括拍背排痰、体位引流等方式排出分泌物。(3)为了保持呼吸道湿润、强化其防御能力,护士应对患者进行雾化处理。与此同时,为了让患者痰液顺利排出,需稀释痰液。对于患者吸入体液的温度及流量,医护人员要严密观察,并帮助患者了解熟悉吸入的正确途径。(4)对于呼吸机的参数要进行实时监测,并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有目的性地调节相关参数,当呼吸抵抗情况出现时要立刻找到原因加以处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临床有效率按照护理效果为评判标准,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种。痊愈:经过治疗与护理,患者偶尔出现轻度咳嗽,疾病症状和临床体征完全消失,不再需要继续进行药物治疗;显效:患者偶尔咳嗽,频率低,疾病症状以及临床体征消失;有效:经过治疗与护理,患者的疾病症状以及临床体征出现了明显改善;无效:经过治疗与护理,患者的疾病症状以及临床体征无变化。护理满意度根据患者具体恢复情况以及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种。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版本:SPSS19.0)对组间统计数值进行运算分析,对应执行t、2用以计量、计数资料的检验,对应以(±s)(%)的形式来表示资料统计情况,当P<0.05即表明数值比对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经治疗护理后,痊愈30例,显效9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经护理后,痊愈25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8.89%。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非常满意40例,满意5例,无不满意患者,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护理后非常满意35例,满意3例,不满意7例,满意度为84.44%。观察组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哮喘病的高病发率得到所有医学从业者的关注,已经成为我国公共卫生问题中严重的一项。哮喘病是由于呼吸道感染或其他药物引发的呼吸道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为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咳嗽等。重度患者甚至在发病时产生濒死感或哮鸣音,如若患者发病期间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发严重,发展成为重症哮喘。对于哮喘持续发作超过24h的患者必须进行有效处理来缓解病情,否则会造成严重甚至无法挽回的后果[2]。
现今治疗哮喘的主要途径为长期的用药治疗,以此来控制患者病情,使病情不继续恶化。但是单纯的用药治疗效果并不能满足现阶段的治疗要求,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结合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这对于治疗来说至关重要[3]。本文提倡在传统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实行系统有效的呼吸护理干预,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对于患者呼吸道中的分泌物进行及时的清理,严防由哮喘引起的窒息、吸入性肺炎等其他并发症的发生[4]。患者情况各不相同,护理过程中要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调节护理方式,要及时为患者提供吸氧治疗,在保证氧气充足的前提下严控吸氧设备,保证患者呼吸保持通畅,遇到意外情况护理人员立即联系医生解决[5]。除此之外,必要的化痰、排痰措施也要让患者熟悉了解,为了保持呼吸道湿润还要进行必要的雾化处理,这些在护理过程中的作用都极为重要,绝对不可忽略[6]。这些护理措施的应用对于患者呼吸困难的缓解作用很大,患者的心理压力也随之减轻。
总之,在一般的治疗过程中应用有效的呼吸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余世勤,黄映娟.呼吸护理干预在哮喘患者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4):177-179.
[2]尚华.哮喘患者全方位系统化护理的临床意义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4):211.
[3]李旭.呼吸护理干预在哮喘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4):230,239.
[4]张艳,方慧玲,刘凤娟.哮喘患者全方位系统化护理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7):212-213.
[5]梁瑞芳.探讨呼吸护理干预在哮喘患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7):233-234.
[6]王灵香,殷淑君,吴艳.哮喘病患者呼吸护理措施和临床应用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8):210-21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