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因安全可靠、导管留置时间长等优点,已在临床广泛应用。而PICC导管寿命长短与护理直接相关,与换药显得尤为重要,我院未组建PICC换药小组前,由各科自行安排护理人员,其并发症发生率较高,2013年5月一2018年7月,我院成立了PICC换药小组,对1800例PICC置管术后患者进行了维护,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菌血症;PICC换药
本文引用格式:孙庆.我院组建PICC换药小组对控制相关并发症的效果观察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2):28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1800例,均为住院患者;肿瘤患者1705例,其他95例。小组执行换药工作3541次。未组建换药小组前信息记录不完善,收集病例资料约900例,执行换药工作约1537次。
1.2方法
1.2.1PICC换药小组的建立与管理
小组共24名护士,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后方能承担换药工作。小组成员讲究团结协作、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为了持续改进工作,每季度进行经验交流会、相关知识培训及规范各项流程.包括小组的制度、成员的职责、换药的流程、质量安全管理、异常情况的处理及患者满意度的汇总。要求小组成员必须掌握以上知识,切实为患者服务。
1.2.2换药标准的制定
参照《美国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的PICC维护指南,并通过查阅文献,结合临床实践,制定出PICC导管换药标准流程。
①环境准备:换药室消毒2次,0.1%含氯消毒液拖地,再用紫外线消毒30 min;②洗手,戴口罩、帽子和无菌手套;③评估患者穿刺点有无红肿、渗液、渗血,导管有无移位,贴膜有无脱落、潮湿、污染等,同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④揭除贴膜:垫治疗巾于患者手臂下,由下往上揭除贴膜;手消毒;⑤皮肤消毒:以PICC穿刺点为中心,避开直径1 cm范围用75%酒精棉球从中心向外周顺时针与逆时针方向交替清洁皮肤3次,直径大于15 cm,待干。0.5%碘伏棉球由内向外螺旋式消毒3次,范围大于15 cm,待干;⑥严禁将脱出导管送入;⑦固定导管,每次换药均要变换固定位置,以免发生压疮;无张力粘贴敷料,注意穿刺点应正对透明敷料中央,敷料应完全覆盖蝶翼部分。轻捏透明敷料下导管脱出部分,使透明敷料与导管充分粘合。贴膜上写更换人、日期、外露长度;⑧更换接头时严格无菌操作;⑨冲管及封管均遵照标准程序进行脉冲式冲管和正压封管,禁止使用10 mL以上的注射器及暴力冲管,肝素稀释液为10 u/mL,封管液两倍于导管+辅助延长管容积;⑩换药频率:置管第一个24 h必须换药,以后常规每周换药1次,出汗、局部感染、出血较多或者贴膜潮湿、破损随时更换;记录:详细记录换药日期、外露长度、臂围、是否通畅及导管周围皮肤情况。宣教:发放PICC宣教资料册,维护方法及并发症的观察,并能告知下次换药时间:整个过程严格无菌操作。
2结果
见表1。
3讨论
3.1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保证患者有效的静脉通道,使患者顺利完成治疗。
PICC置管术后的导管维护决定了导管的使用期限,而最大的影响因素是感染,追求导管零感染是全球护理界努力的长期目标。我院成立静脉换药小组前导管相关性感染率为21%,严重影响了导管的留置时间,可见降低感染发生率迫在眉睫。王小芳等提出做好皮肤消毒在预防导管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作者从换药工作着手,采用的PICC标准护理流程,细化了从评估到皮肤的消毒范围、消毒方法及换药频率、冲洗管道等各个环节,规范了护士操作规程,使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从21%降低至8.5%,大大的延长了导管的使用时间,保证了患者有效的静脉治疗通道。
3.2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虽然有人认为置管相关知识的缺乏影响患者置入PICC导管的依从性,但是对于肿瘤患者来说,经济问题也是影响其选择置PICC管依从性差的原因之一。从我院组建换药小组前后的堵管、脱管例数及留置天数的延长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做好导管的换药维护工作,可以大大延长导管的留置时间,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也提高了患者对PICC导管的依从性。
3.3加强护士培训,严格无菌操作,提高团队协作精神,促进技术的开展。
PICC置管是一种高风险的技术操作,是静脉治疗的一种工具,但是部分护士风险意识差,认为只不过是一种简单的消毒,对其并发症的发生及对患者的影响认识较差,所以要严格换药护士的资格考核和准人,规范操作行为,加强新技术安全管理。同时建立三级质量控制网,层层监测、上报、督导,开展会诊、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加强团队建设,从而促进技术的发展。
3.4PICC适用于需长期输液及反复输入刺激性药物(如化疗药)的肿瘤病人,具有易穿刺、损伤小、留置时间长的特点。
任何操作环节都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密观察静脉炎、上肢肿胀、疼痛等并发症的发生,如发现以上情况出现,及早给予对症处理,积极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出院时指导病人的自我防护知识,便能有效的延长置管时间,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达到安全、省时、经济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袁玲,叶慧华,叶明枝,等.肿瘤患者P1CC插管未到住所致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度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5,9(2):178-179.
[2]谢娟.PICC留置导管盛兼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2016(1):90-91.
[3]王小芳,刘丽元.改良换药法用于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效果[J].当代护士,2017(2):99-10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