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王玉明教授经验方治疗真菌性鼻窦炎案例举隅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22 15:47:5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真菌性鼻窦炎为耳鼻咽喉科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诊断标准明确。目前此病的治疗以西医手术治疗为主,但是对于保守治疗来讲,中医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具备独特优势。王玉明教授在中医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实践中总结出清热解毒、活血通窍、排毒祛积的治法,临床疗效显著。现对王玉明教授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经验进行简要总结。

关键词:真菌性鼻窦炎;中医药;医案

本文引用格式:柏越隽,王玉明.王玉明教授经验方治疗真菌性鼻窦炎案例举隅[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2):267-268.

1病例资料

患者刘某,女,53岁,因“右侧鼻痛,鼻塞,流黄涕,右侧眼眶痛2年”于2018年4月12日于我院门诊就诊。患者2年前无显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鼻痛,鼻塞,流黄脓涕,味臭,伴右侧眼眶疼痛。自行口服消炎药及鼻炎药(具体不详),症状未见明显改善。现症见:右侧鼻周疼痛,鼻塞,流黄脓涕,味臭,伴右侧眼眶疼痛,咽痛咽干,无明显头痛,无鼻出血,无涕中带血,无视力模糊及视力下降。耳鼻喉专科检查:右侧眼眶处及右上颌窦区触压痛,外鼻无畸形,鼻腔黏膜充血,鼻中隔无偏曲,双侧下鼻甲肿大,右侧鼻道内可见脓性分泌物,未见明显新生物,右侧眼球运动正常,未见眼眶周围膨隆,咽部黏膜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咽侧索稍充血,咽后壁少许淋巴滤泡增生。双侧颈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中医四诊:面色红润,皮肤色泽无红肿,无异常气味,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纳眠可,小便可,大便黏腻。

辅助检查:我院行鼻窦冠状位CT示:右侧上颌窦高密度影,右侧上颌窦内组织密度不均,内可见气体及点状钙化,考虑息肉或真菌性炎症可能。(见下图1、2)


\
 

西医诊断:真菌性鼻-鼻窦炎;中医诊断:鼻渊病;

证型:肺经湿热,秽毒淤积证。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通窍,排毒祛积。治以鼻窦炎经验方加减内服,整方如下:细辛6 g(后下)、砂仁9 g(后下)、藿香25 g(后下)、莪术、烫水蛭各9 g、川芎18 g、三棱、地龙各12 g、重楼、黄芩、佩兰、辛夷(包煎)、皂角刺、蜂房、土茯苓、蒲公英、蔓荆子、炒僵蚕各15 g、菊花、白芷各18 g、金银花21 g、薏苡仁、冬瓜子、败酱草、鱼腥草各30 g,水煎服7剂,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温服,以上中药煎煮方法详释于患者,嘱其避风寒,畅情志,忌辛辣、牛羊肉等腥膻发物,每周定期门诊随诊。

二诊:患者右侧鼻痛,右侧眼眶疼痛症状减轻,鼻塞好转,黄涕减少,咽干,咽痛减轻。纳眠可,小便可,大便黏腻。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中药上方去僵蚕,加藁本15 g,水煎服7剂,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温服,中药煎煮方法同上。

三诊:患者右侧鼻痛、眼眶疼痛及鼻塞症状改善,自觉右侧鼻肿胀感,黄涕明显减少,仍觉咽干,无咽痛。纳眠可,二便调。舌质红,苔黄,脉细滑。

治法:中药上方去藁本、蔓荆子,加玉竹、沙参、僵蚕各15 g,水煎服7剂,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温服,中药煎煮方法同上。

\

 
四诊:患者无右侧鼻痛及眼眶疼痛,稍有咽干,鼻通气可,无流黄涕,无咽痛,声音稍沙哑,纳眠可,二便调。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滑。治法:中药内服上方去黄芩,加木蝴蝶9 g,水煎服7剂,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温服,中药煎煮方法同上。

五诊:患者症状基本消失,余无明显不适,纳眠可,二便调。舌红,苔薄黄,脉滑。

辅助检查:治疗后于我院行CT检查示:右侧上颌窦点状钙化较前明显减少。(见下图3)

\

中药巩固治疗:中药上方去沙参,加牡丹皮12 g,水煎服7剂,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温服,中药煎煮方法同上,嘱其避风寒,畅情志,忌辛辣、腥膻发物,如有不适症状及时就诊。

随访:分别于疗程结束后半年和一年内随访,患者鼻部无明显症状,无头痛及其它明显不适。

2讨论

真菌性鼻窦炎是耳鼻咽喉科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一般将其分为非侵袭性和侵袭性两大类(其中,非侵袭性分为真菌球型和变应性,侵袭性分为急性爆发性和慢性)。[1]其中真菌球型鼻窦炎在临床最为多见,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多见于单侧发病,上颌窦发病率最高。[2]鼻窦CT检查是真菌性鼻窦炎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也是最终诊断依据,CT影像表现以(1)单侧、单窦多见;(2)窦腔内有不均匀的稍高密软组织影;(3)病变中心及窦口区出现斑点状、条状及结节状钙化灶。[3]在临床上,鼻内镜下手术是西医治疗真菌性鼻窦炎最有效手段,其治疗原则是完全清除鼻窦内真菌团块及其累及的周围组织,术后开放窦口以充分引流,进而改善鼻窦内环境。[4]目前中医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病例较少。

王玉明教授根据多年治疗慢性鼻-鼻窦炎及真菌性鼻窦炎的经验,认为真菌性鼻窦炎也是慢性鼻-鼻窦炎的一种,在慢性鼻-鼻窦炎的发展过程中转发为真菌性的,中医以肺经湿热,秽毒淤积证多见,外感风热,上袭于肺,蕴积不解,继而化热上炎,蒸灼鼻窍,复感秽毒,淤积日久,发为本病。此案中,王玉明教授认为患者肺热熏蒸鼻窍而发为鼻塞、鼻流大量黄涕,秽毒淤积而致味臭、鼻痛明显,并伴眼眶疼痛。咽痛咽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大便黏腻均为湿热蕴毒所致,故临床以清热解毒,活血通窍,排毒祛积为法,以便透脓托毒外出,方中以鱼腥草、败酱草、皂角刺为君,祛毒排脓;佐以蒲公英、土茯苓、金银花、重楼、菊花清热利湿解毒,藿香芳香化浊;细辛、辛夷宣通鼻窍;薏苡仁、砂仁渗湿健脾;黄芩上清肺热;白芷、川芎而止头部疼痛;蜂房攻毒止痛;水蛭、地龙虫类药以破淤积,荡涤通窍,三棱、莪术增强破瘀止痛之功。根据病情变化酌情加减药物,五诊后患者症状基本消失,无明显不适,于我院行CT检查示:右侧上颌窦点状钙化较前明显减少。虽然影像学检查右侧上颌窦仍有密度阴影,但高密度团块消失,密度变得均匀,感染程度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中医辨证论治真菌性鼻窦炎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虽然手术仍为临床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首选方案,但是对于部分有保守治疗意愿的患者来讲,中医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具备独特优势,这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也为中西医联合治疗真菌性鼻窦炎开拓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向小红,孙永东,李亮.129例真菌性鼻-鼻窦炎临床特点及诊疗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8):16-18.
[2]朱汉平.真菌球型鼻窦炎的临床进展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04):192-193.
[3]刘国忠,葛福利,聂新亚,等.真菌球型鼻窦炎的CT诊断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21):33-36.
[4]马伟,李彦利,刘雪冰,等.43例真菌球型鼻窦炎诊疗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8,24(01):66-6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41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