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麻醉护士对全麻患者进行个体化术前访视对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200例在我院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次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对照组患者将在手术前1 d接受常规方式,观察组则给予术前访视,观察两组患者的躁动率。结果观察组的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躁动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全麻患者进行个体化术前访视,在全麻苏醒期,患者的配合程度更高,且躁动率更低,值得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术前访视;全身麻醉;苏醒期
本文引用格式:杨颖,刘丹丹,杜万秋.探究麻醉护士对全麻患者进行个体化术前访视对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2):301,320.
0引言
在临床治疗中,大多数的根治性手术都需要对患者进行全身麻痹,但是由于治疗过程中多数原因的影响,使得患者在治疗苏醒期间常常发生情绪不稳定的情况,大多数患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导致手术后恢复效果以及配合程度均较差,从而影响到手术的治疗[1-2]。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完善,护理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使得对患者进行全身麻痹后,帮助患者在苏醒期进行恢复护理成为了护理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次研究主要以麻醉护士对全麻患者进行个体化术前访视对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为主,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200例在我院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次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所有患者凝血功能均处于正常状态,均没有手术禁忌证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对所有患者进行静脉全麻以及硬膜外麻痹之后再进行手术。排除心肝肾功能衰竭者,精神障碍患者。观察组100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年龄为27~74岁,平均(45.36±3.21)岁;对照组100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39例,年龄为26~75岁,平均(45.82±3.67)岁。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将给予常规访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个体化术前访视,主要包括:①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查看患者的身体情况与生命体征[3]。②心理护理:与患者进行沟通,帮助患者缓解不安的情绪。由于大部分患者对治疗的认知较少,很容易产生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向患者介绍手术室以及麻醉苏醒的环境,并告知患者如何与护理人员及医生配合进行手术等操作。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一方面是为了帮助患者缓解不安的情绪,另一方面是对患者的身体情况与状况进行观察,确定患者没有语言、听力等障碍。医护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耐心的沟通,从而解除患者的恐惧与焦虑心理,并向患者解释麻醉与手术的流程,认真回答患者提出的关于手术的问题,并且告知患者进行麻醉之后的主观感受以及客观感受。此外,还需将术后的注意事项以及手术后可能存在的不适进行解释,并且告诉患者手术苏醒后的正常感觉,带给患者勇气,不用对手术感到害怕。同时,医护人员需要针对本次手术对患者进行系统的讲解,告知患者手术的特点以及麻醉将会带来的效果与知识,并且告知患者在进行气管内的麻醉之后咽喉部会存在轻微疼痛或者有异物感的情况。告知患者气管导管需要当身体呼吸恢复正常时才能拔除。③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对患者进行深呼吸训练,帮助患者稳定心态与心情,并且达到咳嗽排痰的目的。④当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后,医护人员应再次告知患者关于麻醉苏醒期带来的感觉,使得患者能够带着心理准备进行手术,并且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手术操作。
1.3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进行躁动评分,观察患者的配合程度。对患者进行躁动评分时分值为0~3分。3分表示患者进行激烈的头部与肢体运动,需要医护人员对其进行制动工作;2分表示患者在无刺激的情况下也有肢体运动,但是医护人员不需要开展制动工作;1分表示患者未发生躁动但不配合;0分表示患者安静且合作。0~1分表示患者未发生躁动,2~3分则表示患者发生了躁动[4]。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的数据录入以及计算采用SPSS 20.0软件实现,计数资料则采用(%)来表示,计量数据则采用(±s)表示,以2与t检验,如果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躁动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护士在全麻患者进行手术前进行个体化术前访视,能够有效帮助患者缓解心理的恐惧,减轻患者的焦虑情况以及负面情绪,帮助患者减轻恐惧以及紧张的情绪[5]。在进行个体化术前访视时,医护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提出的关于手术以及麻醉的相关问题进行解答,帮助患者提高对手术以及麻醉的认知,了解到全麻苏醒期身体的具体情况[6]。此外,护理人员均需要接受专业的麻醉知识培训与心理护理培训,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对患者的情况进行护理,并通过知识宣教的方式帮助患者疏导负面心理[7],与患者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8],从而使得患者更加愿意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从而达到提高配合程度并减少患者躁动情况的目的[9]。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躁动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一结果说明采用个体化术前访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配合程度,使得躁动情况有所缓解,这一结果与洪黎霞、邓志霞在《麻醉护士个体化术前访视对全麻患者苏醒期的影响》一文中的数据一致[8]。
综上所述,对于全麻患者进行个体化术前访视,在全麻苏醒期,患者的配合程度更高,且躁动率更低,值得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美玲,徐朴,陈静.术前访视对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7,23(2):253-254.
[2]王华芳,孙灵.麻醉护士术前访视对全麻患者苏醒期恢复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8,9(25):699-700.
[3]李海玲.浅谈麻醉护士术前访视对全麻患者的苏醒恢复的影响[J].延边医学,2017,36(35):168-169.
[4]Xue ZP,Li HY,Guan RT,et al.Applying health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to patient pain management in the anesthesia recovery period[J].Chinese Nursing Research,2016,3(1):34-36.
[5]胡艳辉,袁丽媚.个体化术前访视对全麻患者苏醒期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96(13):1806-1808.
[6]邱健春.术前个体化访视在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恢复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7,41(5):567-568.
[7]Jia ZM,Hao HN,Huang ML,et al.Influence of dexmedetomidine to cognitive function during recovery period for children with general anesthesia[J].European Review for Medical&Pharmacological Sciences,2017,21(5):1106.
[8]洪黎霞,邓志霞.麻醉护士个体化术前访视对全麻患者苏醒期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7,92(3):85-86.
[9]Fountain FF,Tolley E,Chrisman CR,et al.Isoniazid Hepatotoxicity Associated With Treatment of 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J].Chest,2005,128(1):116-12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