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接收的3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肿瘤标志物进行检测,分别为β2-微球蛋白、铁蛋白、癌胚抗原、甲胎蛋白四种。结果通过分析β2-微球蛋白(β2-MC)、铁蛋白(SF)、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检测值发现,患者的病情随着检测值的升高而加重,肝癌和肝硬变的检测值明显高于慢性肝炎的检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脏病情随着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值升高而加重,可以侧面反映出患者的肝脏病情变化程度,研究中发现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肿瘤标志物进行联合检查的原发性肝癌检测阳性率要高于单项检测,具有更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肿瘤标志物;检测;临床意义
本文引用格式:董秋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2例的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3):13-14.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Detection of Tumor Markers in 32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DONG Qiu-yue
(Shizhong Cancer Hospital of Leshan,Leshan,Si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detection of tumor 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Methods Thirty-two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who were received during the period from September 2017 to September 2018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The tumor markers related to chronic hepatitis B were detected asβ2-microglobulin,ferritin,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and alpha-fetoprotein four kinds.Results By analyzing the detection values ofβ2-microglobulin(β2-MC),ferritin(SF),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and alpha-fetoprotein(AFP),it was found that the patient's condition aggravat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etected value.The detection value of liver cancer and cirrhosi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hronic hepatitis,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The liver condition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increased with the detection of tumor markers.Aggravation can reflect the degree of liver disease changes in patients.The positive rate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detected by combined detection of tumor markers of chronic hepatitis B is higher than that of single test,which has higher clinical value.
KEY WORDS: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Tumor markers;Detection;Clinical significance
0引言
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指检测出为阳性的乙肝病毒,发病日不确定且病程已超过半年的慢性肝炎表现者[1]。慢性乙型肝炎在全球大约有3亿左右的患者,中国的乙肝患者占全球比例的一半,可以说我国是一个乙肝大国[2]。乙肝的临床表现为乏力、畏食、恶心、腹胀、肝区疼痛等症状,并且随着病情的逐渐发展,肝会逐渐出现硬化、肿大的现象,随着病情加重,患者会逐渐出现肝病面容、肝掌、脾大、肝功能异常等,从轻度向重度的发展,最终导致肝癌,走向死亡[3]。其中肿瘤标志物是一种由肿瘤组织产生的能够反映肿瘤存在的化学类物质,这些肿瘤标志物的能见度非常小,早期都是以胚胎组织的形式存在,仅使用肉眼是不能发现它的存在的,并且肿瘤标志物是以量变走向质变这样一个发展过程[4]。因此,越早发现肿瘤标志物的存在就能越提前诊断肿瘤的发展情况,并为后期的预防和治疗做出判断。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接收并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的32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设置为观察组,其中男性为20例,女性为12例,年龄19~65岁,平均(42.18±5.1)岁。通过诊断发现,在3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有2例为原发性肝癌、9例为肝硬变、8例为重度慢性乙型肝炎、7例为中度慢性乙型肝炎、6例为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正常的对照组为32例,其中男性为19例,女性为13例,年龄20~66岁,平均(42.9±5.6)岁,将两组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获得所有参与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并且已经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
1.2方法
观察组的所有患者均进行谷草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蛋白、白蛋白、胆红素、甲乙丙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有关检测[5],然后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肿瘤标志物进行检测,分别为β2-微球蛋白(β2-MC)、铁蛋白(SF)、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由无锡市江原实业技贸总公司提供试剂)。
1.3观察指标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值,从肝癌到轻度慢性肝炎的各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值是逐渐减小的,检测值越高,病情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分析β2-微球蛋白(β2-MC)、铁蛋白(SF)、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检测值发现,患者的病情随着检测值的升高而加重,肝癌和肝硬变的检测值明显高于慢性肝炎的检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于2017年10月27日公布的致癌清单中,明确指出乙型肝炎病毒是能够致癌[6]。乙型肝炎患者和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是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源,其中HBV传播途径为母婴、血液和血液制品、皮肤黏膜破损、性传播这几种,在感染HBV后,患者可能由于生活中的不同因素影响从而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7]。在临床上常见的几种感染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有:(1)家族性传播,家族性传播的主要途径就是母婴传播和性传播,母亲在患有乙肝后,对子女进行哺乳,绝大数的乙肝后代同样成为HBV携带者[8]。体液交换是传播HBV的重要途径,因此,家族性乙肝是我国的乙肝高发群体[9]。(2)婴幼儿期感染HBV,近年来研究发现,HBV感染年龄越小,慢性乙肝的发展率就越高,在临床上,新生儿或胎儿感染了HBV,其中有90%~95%发展为HBV的携带者,随着年龄的增加,感染后发展为HBV携带者的概率越低[10]。(3)缺乏预防意识,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阻断乙肝的垂直传播,但是许多人考虑到经济因素等原因,常常忽略乙肝疫苗的接种[11]。患有乙肝不仅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隐患,还将带来生活上阻碍,乙肝患者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上都可能因为患有乙肝而受到影响,因此为了远离疾病的困扰,人们应当加强日常的乙肝预防。主要做到以下3个方面的预防:(1)控制传染源,患有严重乙肝的患者应当及时急救,避免出现在人流量较大的地方,控制传染,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和携带HBV患者不得进行献血,不得从事与食品、餐饮、婴幼儿相关的行业。(2)切断传播途径,应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与他人接触后用香皂和流动水洗手,减少出没疾病细菌较多的场所,定期对家中衣物、地板等进行消毒,严禁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在不正规的医疗场所进行输血等,做好切断乙肝传播的工作。(3)保护易感人群,对婴幼儿、儿童、青少年等脆弱群体,应当做好防护措施。
β2-微球蛋白(β2-MG)大部分来源于淋巴细胞、纤维母细胞中细胞膜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一部分,也有部分的β2-MG直接产生于恶性肿瘤细胞或被其中的免疫活性细胞活化[12]。血中的β2-MG在正常机体中是可以被肾小球滤过的,然后被近端肾小管重新吸收、分解,从而维持血中正常的β2-微球蛋白值。在本研究中的β2-MG检测值是高于正常标准的,侧面反映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出现肾功能障碍,因此β2-MG与乙肝病情的发展程度呈正比关系。
血清铁蛋白(SF)是机体铁含量高低的重要评估标准,本研究中出现铁蛋白检测值的增高,可以分析出以下几种原因:HBV感染后,导致患者的肝细胞受损,铁蛋白溢出,可以体现出肝细胞的受损程度;肝细胞受损导致转运和处理铁蛋白的能力下降,从而使血清中的铁蛋白和铁代谢指标的增高;铁代谢的升高可以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可产生干扰素对治疗无应答,从而检测出较高值的铁蛋白[13]。
癌胚抗原(CEA)是一种肿瘤抗原,主要从结肠腺癌和胎儿肠中提取,可提高结肠、直肠等相关组织的恶性肿瘤发病率[14]。在本研究中发现,癌胚抗原(CEA)的检测值从轻度慢性乙肝到肝癌是呈现上升趋势的,大致由于乙肝患者的肝细胞受损,其代谢和降解能力下降导致癌胚抗原(CEA)的增高,其中在肝癌中的检测值远远高于正常标准,因此,癌胚抗原(CEA)数值变化能够反映乙肝病情发展。
甲胎蛋白(AFP)是一种由胎儿肝细胞合成的血液中含有的特殊蛋白质,胎儿在孕中早期时,甲胎蛋白的含量达到最高,胎儿成长到后期至出生后,甲胎蛋白的含量逐渐减少至消失,几乎是只存在于胎儿血液中的特殊蛋白质[15]。经过研究发现,甲胎蛋白不止可以在胎儿血液中可以检测到,在孕妇血清中和肝癌患者的血清中同样可以检测到,并且发现通过检测甲胎蛋白诊断肝癌是一种灵敏度较高的方法,在本研究中明显发现甲胎蛋白的检测值在肝癌患者中呈陡增趋势,因此,可以得出结论,甲胎蛋白可以成为检测乙肝肿瘤病变的重要指标。
综上所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根据不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值,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出患者乙型肝炎的发展状况,及时针对病情发展阶段做出诊断和治疗,帮助患者有效控制乙肝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韦通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研究新进展[J].辽宁医学杂志,2015,29(6):318-320.
[2]庄辉.再论提高我国乙型肝炎治疗的可及性[J].肝脏,2016,24(6):401-402.
[3]梁伟清.对乙肝表面抗原进行定量检测方法的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6):49-50.
[4]吴丽萍.肿瘤标志物应用的注意事项[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35):105.
[5]耿亚军,赵鹏慧,梁威,等.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根治性术后肿瘤复发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7,23(3):463-466.
[6]许侨东,颜永聪,黄拼搏,等.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病理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20):3448-3450.
[7]刘颖,朱以军,王月.金华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及耐药基因位点突变类型分析[J].浙江医学,2017,39(14):1158-1161.
[8]郑积才,陈和敏.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的疗效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S1):102-104.
[9]周其锋.淋巴瘤免疫化疗须防HBV再激活-《中国淋巴瘤合并HBV感染患者管理的专家共识》解读[J].医师在线,2017,7(25):23-24.
[10]石跃,朱丽影,于雷,等.HBV感染产妇应用替诺福韦酯期间哺乳婴儿安全性观察[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8,10(2):43-48.
[11]朱复生,丁明霞,王明杰.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垂直传播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8,32(10):119-122.
[12]Hombrink P,Hassan C,Kester MG,et al.Identification of Biological Relevant Minor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s within the B-lymphocyte-Derived HLA-Ligandome Using a Reverse Immunology Approach[J].Midwifery,2015,30(10):1045.
[13]史先芳,何桂钧.慢性乙肝肝纤维化诊断相关小分子蛋白标志物的筛查[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8,52(3):54-59.
[14]Latteri S,Catania VE,Malaguarnera G,et al.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Serum Levels in Nonmelanoma Skin Cancer[J].Biomedicines,2018,6(1):24.
[15]文君,李嘉,王春妍,等.血清异常凝血酶原复合物、甲胎蛋白、铁蛋白检测对HBV相关肝细胞癌的辅助诊断意义[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7,33(9):1729-173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