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的 对比分析 CT 与核磁共振(MRI)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 2016 年 01 月至2018 年 01 月期间收治的 53 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我院进行 CT 和 MRI 双侧股骨头扫描,观察分析患者 CT 和 MRI 股骨头坏死检出率及 CT 和 MRI 的 ARCO 分期检出结果。结果 53 例患者股骨头坏死共累及 67 个髋关节,患者 CT 检查结果阳性 50 例,股骨头坏死检出率为 74.63%,患者 MRI 检查结果阳性62 例,股骨头坏死检出率为 92.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 CT 检查确诊股骨头坏死 50 处,ARCO Ⅰ期 6 处,ARCO Ⅱ期 22 处,ARCO Ⅲ期 15 处,ARCO Ⅳ期 7 处;患者MRI 检查确诊股骨头坏死 62 处, ARCO Ⅰ期 10 处,ARCO Ⅱ期 30 处,ARCO Ⅲ期 15 处,ARCO Ⅳ期 7 处。结论 应用核磁共振(MRI)诊断股骨头坏死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 CT 检出率,且 MRI 能够更有效检出患者早期股骨头坏死,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CT;核磁共振;股骨头坏死;临床诊断;效果分析
本文引用格式:么刚.CT 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3):163+165.
0引言
股骨头坏死(ANFH)是临床常见骨关节疾病,主要由股骨头血运受阻引起,与外伤、酗酒、应用激素等密切相关, 会引起患者股骨头塌陷、变形及功能障碍,具有较高的致残率 [1]。早期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CT 与核磁共振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股骨头坏死诊断方法 [2],此次研究我院选取 53 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 CT 与核磁共振的临床应用效果展开对比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 2016 年 01 月至 2018 年 01 月期间收治的 53 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此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手术探查结果显示 53 例患者股骨头坏死共累及 67 个髋关节,其中男 35 例,女 18 例; 年龄 45-80 岁,平均(64.38±3.54)岁,其中既往髋关节外伤史患者 27 例,糖皮质激素长期用药史患者 15 例,长期酗酒患者 8 例,其他原因(包括病因不明)患者 3 例。入院时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短缩性跛行等临床症状。
1.2方法。
以患者手术探查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对患者 CT 和 MRI 股骨头坏死检出率及 CT 和 MRI 的 ARCO 分期检出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2.1CT 检查。
检查仪器为 SIFMFNS 16 排螺旋扫描仪, 扫描参数设置为 120 KV,220-300 mAs,扫描层厚设置为 10 mm,扫描层间距设置为 10 mm。患者仰卧于仪器下,调整好仪器对患者股骨头进行断层扫描。
1.2.2MRI 检查。
检查仪器为西门子 Symphony 1.5T 超导型 MRI 扫描仪,扫描厚层为 5 mm,扫描层间距为 6 mm, 患者取仰卧位进行双侧股骨头扫描,必要时加扫冠状面。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 CT 和 MRI 股骨头坏死检出率及CT 和 MRI 的 ARCO 分期检出结果。
1.4数据处理。
以统计学处理软件 Excel 和 SPSS 18.0 对实验结果进行汇总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患者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 检验,95% 为置信区间。
2结果
2.1患者 CT 和 MRI 的股骨头坏死检出率比较。53 例患者股骨头坏死共累及 67 个髋关节,患者 CT 检查结果阳性50 例, 股骨头坏死检出率为 74.63%,患者 MRI 检查结果阳性 62 例, 股骨头坏死检出率为92.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详细数据见表 1。
2.2患者 CT 和 MRI 的 ARCO 分期检出结果。患者 CT 检查确诊股骨头坏死 50 处,ARCO Ⅰ期 6 处,ARCO Ⅱ期22 处,ARCO Ⅲ期 15 处,ARCO Ⅳ期 7 处;患者 MRI 检查确诊股骨头坏死 62 处,ARCO Ⅰ期 10 处,ARCO Ⅱ期 30 处, ARCO Ⅲ期 15 处,ARCO Ⅳ期 7 处。
3讨论
手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主要方法,早诊断、早治疗能够及时有效终止患者股骨头坏死病变进展,提高患者预后,因此科学、准确掌握患者病症及进展情况对患者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3]。
CT 扫描结果能够准确判断患者股骨头的坏死及增生情况,在观察患者病变部位及领近组织关系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4];MRI 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能够充分显示并准确定向病变,并且还能够提供丰富的病变组织解剖学信息 [5]。此次研究结果显示:MRI 股骨头坏死检出率明显高于 CT 的检出率,并且两组患者 ARCO Ⅲ期和ARCO Ⅳ 期检查结果相同,但 MRI 检出 ARCO Ⅰ期和 ARCO Ⅱ期明显多于 CT 检出结果,说明 MRI 早期诊断敏感性明显高于CT,可作为股骨头坏死的首选检查方法。
综上所述,应用核磁共振(MRI)诊断股骨头坏死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 CT 检出率,且 MRI 能够更有效检出患者早期股骨头坏死,对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申斯原, 马守成 , 兰东辉.CT 与磁共振对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诊断学价值对比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9):123-124.
[2]李占吉.CT 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分析[J]. 临床医学,2016,36(4):123-125.
[3]刘红权 , 陈艳 , 朱曼, 等. 股骨头坏死患者 100 例CT 与磁共振诊治比较研究 [J]. 中国实用医刊 ,2016,43(6):100-101.
[4]徐小丽.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构应用价值分析[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22(3x):25-26.
[5]田盛东, 韩岳珊. 股骨头坏死患者CT 与核磁共振诊断价值对比分析 [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7(16):159-160.
《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效果对比分析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115/20181115035559467.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