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加强顶层设计,推进省级血液信息管理平台建设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21 13:07:4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通过对省级血液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强调顶层设计工作在建设省级血液信息管理平台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剖析己建立省级血液信息管理平台案例,对血液信息管理平台设计的功能进行划分和详细描述,指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设计中需要着重解决平台建设、管理、维护三个环节中面临的若干问题,才能真正的建设和发挥平台的作用。只有做好了顶层设计工作,平台建设才事半功倍。

关键词:血液信息;平台建设;系统功能

本文引用格式:张策.加强顶层设计,推进省级血液信息管理平台建设[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2):256-257.

0引言

当前,国内各级血站已基本建立了内部血液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献血到发血全过程信息化。但血站与血站、血站与医院、血站与卫计委(献血办)之间血液信息还没有实现全面互联互通,血液信息还不能共建共享。国家卫计委先后颁布了《献血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对献血者登记、血液采集、检验、分离制备、储存发放、运输及临床用血等各个关键环节都提出了更高的信息化管理要求,以确保血液质量和临床用血安全。随着我国输血事业工作不断向前推进,省内各级血站实现血液信息共建共享,达到互联互通的需求也愈发紧迫,血液信息化建设在血站管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因此对于尚未规划建设血液管理信息联网的省份,搭建省级血液信息管理平台,做好平台顶层设计工作就尤为重要。

\

 
1省级血液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现状

目前,全国有十多个省市进行了省级血站联网,京津冀地区还实现了区域联网。如某省血液联网平台实现对全省血液质量的管理、统计分析以及血液调度等功能。主要功能有:①实时监控所有血站血液库存情况;②提供全省各血站采供血量、外调血量、成分血制备量、库存预警及各种成分比例等动态统计、分析功能;③提供全省血液调剂控制功能及各采血机构血液库存动态显示功能,控制血液的采供平衡,网上实时血液调拨;④提供无偿献血情况动态管理功能,及时了解无偿献血人群组成、无偿献血比例、为无偿献血管理提供真实、准确、及时的数据依据;⑤建立全省核酸检测监管分析平台和全省核酸检测应急互备系统;⑥具备与临床医院血库联网的开放性数据接口功能;⑦具备与浆站、疾控、公安等外部数据的导入接口,具体见图1。


\



本系统的主要优点是基本实现了联网基本功能和目的,具备较好的扩展功能,为今后的医疗大数据平台建设预留了较多接口。但当前还是由于缺乏“国标”,省级血液信息管理平台在建设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据了解,各联网单元(血站端)在具体实施联网过程中,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1)血站内部信息化建设标准不统一,建设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如使用不同软件或不同版本号,导致联网数据不完整、不统一等弊端。同时,各血站网络安全保障机制不健全,以及服务器、VPN等硬件设备老化问题。

(2)各血站信息化建设相对独立,血站、医院、卫计委(献血办)三者之间信息沟通管道也尚未全面打通,血液追溯出现“断头”的问题,即不能实现献血者到用血者及血费报销的全面信息追踪。

(3)目前血站与卫计委(献血办)和医院之间的联网存在的问题较多。据了解,有些地方血站与卫计委(献血办)和医院间联网工作早在十几年前就在开展,但是运行效果并不好,处于半使用半停摆状态,完全没有达到信息共享的目标。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

①缺少真正的“领头羊”,组织者难挑重任。多数地方血站联网工作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献血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牵头发文,由血站具体组织实施。这当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组织实施者无法发力。对于联网来说本身是需要“裁判员”“运动员”和“教练员”三个角色,但是血站在实际工作中却承担了前两者的角色,因此联网效果可想而知。

②联网架构模式方面有“硬伤”。总体看来,各地方县级以上医院信息化建设步伐还是要先于血站的,而血站与医院联网软件又多采用血液软件开发供应商提供的输血管理软件,医院HIS系统本身大多数就包含输血管理系统,所以两者就不由自主“打起架来”。输血科工作人员需要“两边做”,一是使用血站BMIS系统,从血站接收血液信息并核对录入到医院血库,二是使用医院的HIS系统来做重复工作,因此医院输血科工作人员在这方面是充满抵触情绪的,所以联网效果就勿需赘述。

③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血液信息联网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民生工程,加之涉及联网的单位众多,工作量特别大,没有一支强大的专业人才队伍来提供支撑和保障,联网工作是无法开展和保障的。椐了解,目前多数血站信息技术人才配备不足,团队人才年龄偏大,无人才梯队建设规化等问题。

④对联网工作重视还不够。信息化本身在血液信息管理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许多地方由于有关部门没有跟上这个发展节奏,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导致联网进展不顺,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各省联网前,需要认真梳理客观存在的各类问题,并针对问题及时进行解决,为联网顺利进行扫清障碍,铺平道路。同时还要做好前期的联网设计、准备、组织实施、后续管理等工作,特别要注重“国”和“省”这两个“顶”级的设计和规划,将规范化、统一化、标准化、扩展化等设计理念融入到整个工作中,相信联网工作就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2建设省级血液信息管理平台的重要意义

省级平台的建设,就是要实现省内血液信息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实现血站、医院、卫计委(献血办)三者之间信息整合,实现“全省血站一盘棋”,实现对全省血液信息宏观掌握和调控,为各级卫生主管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持续推动各省无偿献血事业工作不断向前发展,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保驾护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实现全省血液信息全面共享,血站与医院血液资源就能实现有效调配,避免造成血液资源浪费。

(2)实现对全省血液的有效监管,提升全省血液管理水平,就能积极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血液的全面协调分配。

(3)实现异地献血(用血)报销这一“民生工程”。通过联网各血站献血用血信息就能实时共享,解决患者异地用血及时报销的问题就能轻松实现,进一步减轻群众负担,一站式解决问题。

(4)为将来全国联网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卫生医疗“互联网+”不断深入,全国血站联网势在必行,将来完全可能联入医保、农保、社保等系统,实现功能全扩展,最终建立医疗系统大数据平台,为人民健康事业提供坚强的血液信息保障平台。

3建设省级血液信息管理平台的几个要点

(1)制定省级血液信息管理平台的标准:“标准先行”原则是建设省级血液信息管理平台的基本要求。平台建设标准应依据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血站基本标准》《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方案》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按照标准的质量体系规范、业务流程、术语标识等,遵循网络通信、信息技术、信息安全、数据交换等相关行业标准进行设计开发,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打造具有标准化、规范化、科学性、开放性、可靠性、安全性、包融性平台,实现资源整合,达到信息共享。系统应充分考虑各种HIS、TMIS、社保、医保等系统的接入需求,做好开放式接口设计,实现各行业软件系统接入服务。

(2)省级血液信息管理平台要实现的主要功能:省级血液信息管理平台要实现的功能应符合采供血业务实际需求,功能完备,融入血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理念,符合保障血液质量和临床用血安全的重要意义,符合行政管理部门对血液管理的相关要求。主要功能可以分成三大部分。

血站之间实现的功能:①献血者信息共享。省内各地血站献血者信息实现全省共享,要求能对献血者实时查询献血量、献血次数、献血地点、血液采集等信息,具备统计、分析、报表功能,对稀有血型和淘汰献血者信息有分级分类权限管理等功能。②血液检测信息共享。实现血站间血液检测人员、试剂批号、时间、仪器设备、酶免检测、核酸检测等信息的共享。③血液库存信息共享。按权限实时监控各血站血液库存,可根据需要按血型、成分类别、时间等方式进行查询,可按权限查看血液报废销毁情况,血液流动情况等信息。

血站与医院间实现的功能:①血液流动信息共享。血站发往临床医院的血液,能查询血液去向、血液品种、数量、规格、医院交叉配血信息、血液使用情况。②患者相关信息共享。能查询患者年龄、病种、用血量、科室等信息。③医院库存信息共享。实时查询医院各种类别血液的库存信息,相关血液信息能实时上传到血站,便于血站掌握各级医院库存情况。

血站与卫计委(献血办)实现的功能:①实现献血者异地献血,异地用血退费等功能。目前由于人员流动性大,异地献血、异地用血情况越来越普遍,因此实现异地血费报销就显得十分必要,通过搭建省级血液信息管理平台来实现这一项“民生工程”。主要功能包括:献血者档案信息查询、献血者用血信息核对、退费标准设置、退费信息录入等。②报表统计功能。目前由于没有联网,各地各血站的统计报表不能自动汇总,在实际工作中带来很多不便。一旦实现联网,各种统计报表功能可自由实现,方便卫计委(献血办)等单位分析血液相关信息。

(3)运用“互联网+”技术构建血液信息网站和微信平台:各地血站应建立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无偿献血知识宣传和献血者网络招募,同时能反馈献血结果,查询血费报销等功能,尽可能满足广大献血者需求,为献血者提供信息技术服务。

4建立健全省级血液信息管理平台的运行保障机制

(1)建立和规范信息化机构。目前,各类血站的信息机构还不规范,有属于业务科、办公室的,有单独设立信息中心和信息科的,还有其他科室兼职做这项工作的。随着信息化在卫生行业特别是血站的深入应用,其作用也势必会越来越重要。因此,设立独立的、专业的信息化管理部门还是必要和迫切的,这也需要行政主管部门作一些调研和规划,从政策和制度上提供保障和支撑。

(2)建设一支强大的专业队伍。人才是基础,人才是保障。省级血液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是一项宏大的工程,无论从前期论证、设计,还是后期建设、管理、维护等都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撑,因此要做好血液平台的建设和管理、专业人才团队建设就特别重要,各级血站需要积极规化人才的问题。

(3)安全管理。血液信息管理平台的正常运转要得益于后期的管理和维护,主要包括系统维护、设备维护、信息安全、数据安全等,各联网单位要制定相应的规范、制度和职责,从省级层面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运维体系,确保省级血液信息平台安全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44号)[Z].2006-3-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Z].2006-5-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质量管理规范[Z].2006-4-2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28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