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20 15:54:0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2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给予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根据阿托伐他汀剂量不同进行平均分组,观察组剂量为20mg,对照组为10mg,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TG、TC、血压水平以及斑块面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可靠,且高剂量效果更佳,不会增加用药不良反应。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疗效分析

本文引用格式:黄晓兰.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3):144,146.

0引言

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而动脉粥样硬化又是脑血管病、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对于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除了积极控制血压,还需有效调节血脂、维持斑块稳定[1]。我院在这类患者治疗中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效果满意,详细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2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合并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测得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2mm。接受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排除伴有精神病、近期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肝肾功能不全者。男性112例,女性88例;年龄40~86岁,平均(54.8±0.2)岁;高血压病程1~10年,平均(3.8±0.6)年。根据阿托伐他汀剂量不同进行平均分组,每组100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等降压治疗,并合理均衡饮食,禁食辛辣、油腻性食物。对照组应用10mg阿托伐他汀+100mg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治疗,1次/d。观察组应用20mg阿托伐他汀+100mg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治疗,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

1.3观察指标

①记录治疗前后TC、TG水平以及血压变化;②测量治疗前后斑块面积;③记录两组不良反应。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达,采用2检验,P<0.05时差异显著。

2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TG、TC、血压水平以及斑块面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不明显(P>0.05),见表1。


\


3讨论

高血压是常见的一类慢性基础性疾病,随着近些年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及社会老龄化加剧,我国高血压发生率不断增加[2]。高血压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影响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3]。对于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来说,若治疗不及时可伤及血管内皮,引起血小板活化及脑血栓形成[4]。临床治疗的关键在于控制血压、血脂,保护内皮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5]。阿司匹林能促进环氧化酶失活、抑制AA转化为血栓烷A2,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阿托伐他汀则是降脂药,能有效调节TG、TC等血脂水平[6]。二者联用可发挥抑制血管内皮氧化反应及炎性反应、缓解血管内皮损伤等多种作用。本组研究结果表明二者联用后临床疗效较好,但观察组阿托伐他汀剂量为20mg,其降脂降压效果更佳,且并未增加用药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高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丽青.老年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1):6252-6253.
[2]孙茂芳.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6):41-42.
[3]Lteif AA,Han K,Mather KJ.Obesity,Insulin Resistance,and the Metabolic Syndrome Determinants of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Whites and Blacks[J].Circulation,2005,112(1):32-38.
[4]赵庆伟.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6):113-114.
[5]Foley RN,Parfrey PS,Sarnak MJ.Clinical epidemiolog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chronic renal disease[J].Nephron Clinical Practice,1998,101(2):c47-c52.
[6]张云燕.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观察[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6,30(11):68-6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19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