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术前应用雷珠单抗及曲安奈德疗效对比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14 17:06:2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术前应用雷珠单抗及曲安奈德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对术中及术后的影响及用药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患者数量均为20例,第1组患者术前5-7天于玻璃体腔注射0.5 mg雷珠单抗,第2组患者术前5-7天于玻璃体腔注射3 mg曲安奈德,第3组患者单纯行玻璃体切割术,研究比较3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性。结果术后1周最佳矫正视力比较,第1组优于第2组(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比较,两组患者无差异(P>0.05),术中出血发生率、医源性裂孔发生率、手术时间、硅油填充物使用率指标比较,第1组均优于第2组(P<0.05),第1组各项指标均优于第3组患者(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比较,两组患者无差异(P>0.05),第2组与第3组患者各项指标无差异(P>0.05)。结论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前应用雷珠单抗及曲安奈德临床效果显著,治疗安全性较高,术前于患者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可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提高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雷珠单抗;曲安奈德

本文引用格式:马宁,焦万秋,钱丽敏.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术前应用雷珠单抗及曲安奈德疗效对比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4):143-144.

0引言

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终末期产生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该疾病具有极高的致盲率,新生血管大量形成为PDR重要的病理特征[1],如病情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将会导致患者视网膜在纤维增殖膜收缩的状态下产生牵拉性脱离,玻璃体积血,严重影响患者最佳矫正视力[2]。临床治疗PDR主要采用玻璃体切割术,术前于患者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曲安奈德有助于改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术中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60例P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雷珠单抗及曲安奈德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对术中及术后的影响及用药安全性。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患者数量均为20例,第1组患者中男14例,女6例;年龄为39-72岁,平均(55.37±2.46)岁,第2组患者中男15例,女5例;年龄为41-73岁,平均(55.46±2.49)岁,第3组患者中男13例,女7例;年龄为40-74岁,平均(55.41±2.48)岁,3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具有统计学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符合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经眼部B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等检查确诊为PDR,符合玻璃体切割术手术指征。排除标准:存在玻璃体切割手术,全视网膜激光光凝病史,患有脑梗死、心肌梗死病史患者,全视网膜脱离患者。

1.2方法。术前:1组患者术前5-7天于玻璃体腔注射0.5 mg雷珠单抗,第2组患者术前5-7天于玻璃体腔注射3 mg曲安奈德,第3组患者单纯行玻璃体切割术,术前3天应用抗生素眼水点眼。术中:玻璃体切割术采用23 G巩膜三通道玻璃体切割术,解除增殖膜对患者视网膜产生的牵拉作用,并将增殖膜切除。术中患者视网膜组织僵硬或视网膜破损较大患者需行硅油填充。如患者术中大量出血,需提高灌注或行电凝止血。硅油填充后2个月检查患者视网膜复位情况,如复位效果良好可将硅油取出。术后:术后1月内使用抗生素或激素类点眼液滴眼,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检查患者矫正最佳矫正视力,利用裂隙灯等检查患者眼前节,眼底检查使用双目间接检眼镜,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观察视网膜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3评价标准。手术时间为连续玻切至眼内各项操作完全结束。术中出血主要包括轻度、中度、重度三种情况。重度为反复出血并影响视野,出血浓厚。中度为一过性出血影响手术进行,出血点成片,无法准确计数,通过升高眼压可止血。轻度为少量出血点,无需手术操作可止血。统计3组患者术中出血发生率、医源性裂孔发生率、手术时间、硅油填充物使用率、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检查患者矫正最佳矫正视力,使用对数视力LogMAR表示。

1.4统计学分析。术中出血发生率、医源性裂孔发生率、硅油填充物使用率使用%表示,检验方法为χ2检验,矫正最佳矫正视力、手术时间使用±s表示,检验方法为t检验,数据分析比较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 22.0,P<0.05表明统计学分析具有实际意义。

2结果

2.1对比分析3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术中出血发生率、医源性裂孔发生率、手术时间、硅油填充物使用率指标比较,第1组均优于第2组(P<0.05),第1组各项指标均优于第3组患者(P<0.05),第2组与第3组患者各项指标无差异(P>0.05),见表1。

\

 
2.2对比分析3组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术后1周最佳矫正视力比较,第1组优于第2组(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比较,两组患者无差异(P>0.05),术后1周最佳矫正视力比较,第1组优于第3组(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比较,第1组与第3组患者无差异(P>0.05),第2组与第3组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指标无差异(P>0.05),见表2。


\

 

3 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视网膜类疾病的发病与患者机体长期维持高血糖状态有关,PDR患者纤维血管膜、玻璃体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显著升高,极易出现玻璃体积血,并影响正常视力,如PDR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增殖晚期极易出现增殖膜牵拉作用引发的视网膜脱离,为此需早期行玻璃体切割术[3]。

雷珠单抗作为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单克隆抗体片段,间接阻断VEGF与其受体的结合,有效避免新生血管渗漏[4],并诱导新生血管萎缩消退,术前于患者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有助于降低玻璃体积血发生率及手术操作难度,PDR患者术前注射雷珠单抗已经成为重要的辅助性治疗措施[5]。

炎性及免疫因素对糖尿病视网膜类疾病的发病及病情进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抗炎治疗可对病情产生抑制作用。曲安奈德属长效糖皮质激素,能够对玻璃体腔内花生四烯酸途径产生抑制,降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降低纤维蛋白渗出量,避免细胞组织纤维化,促进患者视网膜屏障功能恢复,并对新生血管的形成进行抑制[6]。

由此可知,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前应用雷珠单抗及曲安奈德临床效果显著,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同时,本次研究选取样本数量不足,缺乏同类医疗机构数据对比,雷珠单抗及曲安奈德的临床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钟志伟,邵东平.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全视网膜光凝及单纯全视网膜光凝治疗高危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对比研究[J].海南医学,2019,30(11):1401-1403.
[2]何路,吴青松,李家璋等.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23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37(05):109-110.
[3]李俊岭,肖博文.玻璃体切除术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注射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9,21(05):65-67.
[4]陈慧.益气养阴明目方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46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9,25(14):174-176.
[5]叶秀玲,郭晓娜,熊飞.口服羟苯磺酸钙联合和血明目片治疗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9,34(02):223-225.
[6]郭海叶,陶钧.针刺联合滋阴活血通络方对非增殖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细胞因子VEGF、IGF-1的作用[J].中医药信息,2019,36(03):42-4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76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