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针柄过敏的预防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14 10:36:3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针部位过敏原因及临床预防方法和效果。方法择取29例于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需在本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并给予所有患者以扣眼穿刺法进行动静脉内瘘穿刺。观察分析其接通受动静脉内瘘穿刺后扣眼过敏情况及接受治疗干预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观察分析患者穿刺后扣眼情况,显示患者出现对针柄有过敏反应的为19例,其并发症表现症状为皮肤瘙痒、红肿等。通过将一块无菌纱块垫在针柄下以改善患者出现的过敏反应,由于穿刺针柄不再直接接触患者皮肤,使得患者皮肤瘙痒、红肿等过敏症状减少;同时,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合理膳食指导、阻断诱发过敏的环境及物理因素等,提高患者免疫力,增强抵抗力。结论通过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针部位过敏原因的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效解决了穿刺针柄所诱发的患者过敏症状,使得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降低,减轻患者痛苦,同时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提高患者在透析中的舒适度及对治疗的配合度,该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皮肤过敏;预防方法和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何咏萍.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针柄过敏的预防[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5):115,118.

0引言

血液透析治疗在临床上已成为重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手段,很多肾病患者需要长期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而对于该类患者首选的血管通路之一便是自体动静脉内瘘。目前临床上主要有扣眼法、绳梯法和区域法等常见的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1]。由于长期血液透析患者身体机能较差,在实施穿刺时,会出现并发症反应,从目前相关报道看,临床上应用钝针扣眼穿刺时,可降低患者的疼痛及血管瘤形成和内瘘血管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但部分患者会对穿刺针柄过敏[2],为查明原因,并缓解患者痛苦,本文观察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针部位过敏原因及临床预防方法和效果。

\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择取29例于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需在本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并给予所有患者以扣眼穿刺法进行动静脉内瘘穿刺。所选患者中,男性患者为18例,女11例;年龄21-79岁,平均年龄(59.31±6.29)岁。病症类型:9例高血压肾病患者,1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9例慢性肾炎患者。穿刺方法:4例患者使用扣眼穿刺于开通内瘘2个月后,21例患者使用扣眼穿刺于内瘘使用半年后,4例患者因可穿刺血管较短,无法实施绳梯法穿刺。使用扣眼穿刺2个月后,出现穿刺针柄处皮肤红肿及瘙痒等过敏症状的患者为19例。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方法一[3]:对于所选血液透析患者均应用扣眼穿刺法,穿刺所用均为艾贝尔16G的穿刺钝针。①先对穿刺点皮肤穿刺静脉以1%碘伏进行消毒,待干。②通过三点固定进针法实施穿刺。进入血管见回血后,将穿刺针放低角度,且使其平行推入血管。③最后用透明无菌输液贴覆盖于穿刺部位,穿刺针以胶布交叉固定。然后再以同样的方法穿刺患者动脉。

方法二[4]:对于所选血液透析患者均应用扣眼穿刺法,穿刺所用均为艾贝尔16G的穿刺钝针。方法:①先对穿刺点皮肤穿刺静脉以1%碘伏进行消毒,待干。②通过三点固定进针法实施穿刺。进入血管见回血后,将穿刺针放低角度,且使其平行推入血管,这时需取一块(7.5×7.5)cm的无菌纱块垫于穿刺针针柄下方。③最后用透明无菌输液贴覆盖于穿刺部位,穿刺针以胶布交叉固定。然后再以同样的方法穿刺患者动脉。

1.2.2护理干预措施

一是心理护理干预[5]。长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均为病症较重者,因此,在治疗期间,患者普遍心理负担较重,再加之出现各种不良反应,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成为他们的常态,特别是部分患者对生活及治疗失去信心,对于治疗的配合度较低,这时如果再出现穿刺针柄过敏,无疑是雪上加霜,所以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医护人员要主动亲近患者,了解并疏导他们心中的压力,通过为其提供温馨的治疗环境,引导并指导其家属参与心理护理干预,让其充分感受到来自家人和医护人员的关爱,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是合理膳食指导[6]。长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疗,使患者的身体机能下降过快,需要及时地给予营养支持。因此,护理人员需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其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合理膳食指导,以确保患者营养支持的均衡性,以提高患者的抵抗力。

三是加强对患者局部皮肤的护理干预[7]。指导患者以温水擦拭局部皮肤,且严禁使用酒精、肥皂等任何刺激性物品。在需要外出时,一定做好对动静脉内瘘穿刺针部位防护。

1.3观察指标

分析评价分别接受两种不同方法治疗后患者在半年内对针柄的过敏情况及治疗效。

2结果

两种方法对比情况如下表1所示,给予患者方法二后,针柄所致其皮肤瘙痒及红肿等过敏症状得到有效减轻,对比差异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

 
3讨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针部位过敏原因的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效解决了穿刺针柄所诱发的患者过敏症状,使得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降低,减轻患者痛苦,同时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提高患者在透析中的舒适度及对治疗的配合度,该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8]。

参考文献

[1]高敏,钱惠艳,沈雪云,等.血液透析患者使用钝针进行原点穿刺的技巧及护理[J].天津护理,2019,27(03):358-359.
[2]刘玲苑,刘少琴,邹莹霏,等.640 nm红光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防治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临床疗效[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9(03):153-156,178.
[3]谢瑾棣,吕淑宁,万真真.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10):1588-1590.
[4]缪鹏亮,朱唯一,陈斌,等.钝针穿刺法在中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09):153-155.
[5]王立平.用锐针穿刺法与钝针穿刺法对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动静脉内瘘穿刺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06):269-270.
[6]张晓玲,高菊林,柳淑惠,等.不同穿刺方向对血液透析患者早期动静脉内瘘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31):156-157.
[7]林晓玲,黄海燕,黄彩云.钝针扣眼与锐针穿刺法应用于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效果比较[J].云南医药,2018,39(05):474-475.
[8]贾淑敏,高占红,刘琼,等.1例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处皮肤过敏的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9):281,28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70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