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系统化护理对妇产科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的发生情况的影响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14 09:10:0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系统化护理干预对妇产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从我院选出120例妇产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A组60例常规护理,B组60例系统化护理干预。结果B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A组,肺栓塞率、下肢深静脉栓塞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产科手术后的患者应用系统化护理的治疗效果较好,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系统化护理干预;妇产科手术;下肢静脉栓塞:肺栓塞

本文引用格式:黄丹,王培红,罗丽波.系统化护理对妇产科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的发生情况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4):270-271.

0引言

下肢深静脉血栓指静脉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血管内的凝结,此病发生后,患者常会出现下肢水肿、继发性静脉曲张、色素沉着、瘀斑等临床表现[1]。妇产科患者作为一个特定的人群,在临床上患此病的几率极高,影响产妇的生活质量等。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妇产科患者为研究对象,为研究系统化护理在妇产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的发生情况的临床效果。

\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时间,选出120例妇产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间为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年龄23-39岁,平均(28.7±0.4)岁,产妇妊娠33-41周,体重66-83 kg,孕次1-2次,小学学历有18例,初中学历有22例,高中及大学学历有20例;观察组给予系统化护理,年龄21-38岁,平均(26.9±0.6)岁,产妇妊娠34-42周,体重64-84 kg,孕次1-3次,小学学历有21例,初中学历有23例,高中及大学学历有16例。两组患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A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具体内容:护理人员每日打扫病房卫生并定期为患者更换床单。屋内禁止吸烟,因为吸烟可以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2]。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随时观察患者用药情况,以保证患者避免出现漏服、多服等现象,最大程度的发挥药效,以尽早恢复健康,减少住院时间。护理人员严格监测患者术后切口、子宫收缩、引流量、出血量、尿量情况,如患者疼痛难忍,痛域较高者可给予必要的止痛措施,可给予口服止痛药或静脉注射药物等[3]。B组患者在A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

1.2.1制定系统化的护理方案:借鉴其他临床科室的经验,根据我科具体情况成立专门的护理小组,护理小组由10人组成,一名住院医师作为临床顾问,一名护士长及副护士长,均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担任,要求他们均从事护理工作10年以上,且都到上级医院进行过培训。其他组员要求均从事护理工作5年以上,且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上进。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制定完善的护理干预措施。

1.2.2心理干预:由于产妇这一特殊人群,护理小组因根据个体差异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措施,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引导患者正确认知,可以采用分层疏导方式,从而确保心理干预的最大时效性,以增强患者的自信心,从而更好地恢复健康。

1.2.3术后回访:患者在出院后由于没有专人指导,极易出现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对一些问题产生困惑,或是忘记下次复诊时间等,根据此类情况,护理人员采取电话随访的方式,对于近期需要复诊的患者于复诊前两日进行电话提醒,提醒每个月带宝宝去注射预防针并进行基础体检,听力测试等。

1.2.4术后进行体育锻炼:患者术后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及身体各项指标,指导患者进行不同的体育锻炼,如慢跑、瑜伽、散步等,帮助患者减少腿部浮肿、胀痛等情况,但要随时关注患者身体状况,锻炼强度不可过大,以免肌肉拉伤等,可以做一些床上运动,安全、方便、高效,向患者讲解一些注意事项,养成一个良好的锻炼习惯,有助于提高整体治疗效果。同时最为重要的是要时刻监测患者静脉血栓的指征:如小腿压痛、胀痛、负重、瘀斑等情况,尽可能的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1.2.5饮食护理: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个体之间的具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饮食指导,使患者低盐、低油健康饮食,低脂、高蛋白饮食,少食多餐,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以补充维生素,禁食生冷海鲜等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尽早恢复患者的免疫力及抵抗力,同时也可以保证宝宝有充足的奶水。

1.3本文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①护理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其中包括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最终回收问卷进行统计计算比例。②由临床医生提供下肢深静脉栓塞及肺栓塞的临床数据及比例。

1.4统计学分析。数据用SPSS 17.5软件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对A组和B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B组明显高于A组,详情见表1。

\

2.2组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比较。B组效果明显高于A组,详情见表2。


\


3讨论

研究发现[4]妇产科手术后导致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致残率、瘫痪和死亡率较高,主要是由于患者手术后饮食不规律,摄入食物较少,伴随大量出汗,血液粘稠度升高、患者长期卧床不动导致静脉回流受阻,手术本身对血管壁也会造成一定的损伤,以及手术时间过长等,这些诱因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率显著提高。而传统的常规护理对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效果不大,为解决这种情况,有学者提出系统化护理方案,经临床研究证实,系统化护理干预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疗效显著。

术后均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使患者能够系统化的对自身疾病以及该病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使患者充分了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预防及治疗等,从而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以及缩短治疗时间。患者在术后恢复时严格听从护理人员的健康指导,饮食上少盐少油、低脂、高蛋白、多喝水、多吃水果及蔬菜。按时观察患者下肢是否有颜色改变,是否出现瘀斑等,帮助患者进行下肢肢体锻炼从而帮助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栓塞几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B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A组,肺栓塞率、下肢深静脉栓塞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妇产科手术后的患者应用系统化护理的治疗效果较好,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辉,苏伟强,陈虹,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肺栓塞关系的超声研究[J].当代医学,2018,24(29):96-98.
[2]王昊辰,崔紫阳,李丽蕊,等.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分析[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20(05):384-389.
[3]刘妍.剖宫产患者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新进展探究[J].继续医学教育,2018,32(04):95-97.
[4]师泽元,万琪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致急性肺栓塞治疗时机及方法探析[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37(01):62-6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67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