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明确露天煤矿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合理性及有效性,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为企业职业病防治的日常管理提供依据。方法职业卫生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法和检查表法。结果该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噪声、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制,部分粉尘检测浓度超过国家限制。结论露天煤矿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项目,针对粉尘超标点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工作场所粉尘浓度,同时合理调整劳动者接触粉尘的时间,并及时更换防尘口罩及滤膜,可以达到保护劳动者的目的。
关键词:露天煤矿;职业病危害;分析;评价
本文引用格式:徐建辉.某露天煤矿职业病危害现状综合分析与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5):229,234.
0引言
内蒙古煤炭资源储量居我国第一位,煤炭开采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行业。本文对露天煤矿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内蒙古乌海市某露天煤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生产规模120万吨/年,开采方式为顶板露煤、水平分层,采用单斗—卡车连续开采工艺,运输方式采用自卸卡车运输。
1.2评价方法
职业卫生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法和检查表法。
1.3评价内容
主要对生产系统(剥离系统、采煤系统、运输系统)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防护设施及运行情况、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健康监护、应急救援等进行分析与评价。
2结果
2.1作业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
该煤矿年工作制为330d,每日三班作业,每班8h。剥离系统主要为穿孔爆破岩层时产生的矽尘、噪声、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岩层采装时产生的矽尘、噪声、一氧化碳、二氧化硫。采煤系统主要为煤炭采装时产生的煤尘、噪声、一氧化碳、二氧化硫。运输系统主要为岩石和煤炭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产生的煤尘、矽尘、噪声。露天作业夏季高温与冬季低温。
2.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本项目采集了一个采煤平盘、五个剥离平盘以及储煤场和排土场的样品。粉尘分散度:<2μm的颗粒占40.5%-47.0%,2μm-5μm的颗粒占23.5%-30.5%,5μm-10μm的颗粒占17.0%-22.5%,≥10μm的颗粒占5.0%-14.5%。粉尘浓度:共检测36个工种,其中15个工种结果超标,超标工种为潜孔钻机司机、现场管理员。有毒有害气体:共检测10个工种,结果均符合标准。物理因素:共检测16个工种接触高温强度,其中8个工种结果超标,超标工种为潜孔钻机司机、现场管理员,其余物理因素结果均符合标准。
超标原因分析:该煤矿虽然采取了洒水抑尘等措施,但是爆破作业钻孔和爆破时仍会产生大量粉尘;钻孔设备自带除尘系统效果不好;挖掘机作业产生大量粉尘,现场管理人员在此环境长时间作业;该煤矿处于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区域,洒水抑尘用水量大,有效抑尘期短,运输时产生的二次扬尘明显。
2.3防护设施
2.3.1防尘设施
该煤矿工业场地设有一个100m3生活水池和一个300m3消防水池。爆破采用远程控制系统,人员距离爆破点较远,待现场粉尘、毒物散去并确认安全后人员方可进入采掘场。土岩层剥离和煤层的开采采用机械化作业,尽可能的避免人工直接操作。土岩层钻孔采用湿式作业,设备选用自带除尘系统的钻机。钻孔作业、挖掘作业、排土作业和道路运输过程产生大量扬尘,采用洒水车进行湿式抑尘,洒水车向采掘面、路面进行洒水作业,减少作业时产生的扬尘[1]。对运输岩土层剥离物、原煤的车辆要求盖好篷布后运输,减少扬尘的产生。使用的采掘、运输和排土等设备的操作室设置密闭门窗,以保证工作空间的相对密闭[2]。储煤场设置防尘网,四周设置自动洒水设施,减少扬尘。
2.3.2防噪设施
露天煤矿机械设备如潜孔钻机、挖掘机、自卸卡车、装载机等声源控制措施主要是定期检修维护。经常维护工程道路,保证路面完好,同时对来往车辆限速[3]。
2.3.3防高温、防暑、防寒设施及措施
矿山办公室、轮班宿舍远离高温作业现场,设柜式空调和冷热饮水机,使工作人员有较好的工作环境并可起到防暑降温作用。挖掘机、自卸卡车、装载机驾驶室安装有空调,对驾驶室内温度进行调节。设置集中供热锅炉房,作为建筑物采暖的热源[4]。采暖热媒为95℃-70℃热水,由电锅炉直接供热,室内采暖设备以散热器为主。在浴室、食堂等产生大量余热的房间及部位,设置机械通风设施。
2.4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为接触粉尘作业人员配备3M3200口罩及3M3701CN滤棉(防尘率95%以上);为接触噪声作业人员配备3M1270耳塞(SNR:25dB)。
2.5职业卫生管理
成立职业病防治工作领导机构,配备2名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制定有年度职业危害防治规划和实施方案、管理制度及岗位操作规程,在日常工作中均严格执行。
2.6职业健康监护
该煤矿委托具有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医疗服务机构对全矿职工进行上岗前及在岗职业健康检查,对需要复查者均及时安排检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均为一人一档。目前该煤矿尚无职业病患者。
2.7应急救援
该煤矿建立有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根据预案定期组织演练。与乌海市某公司签订救护协议,在发生事故后可保证在30min内赶到抢险救护。与乌海市某中医院签订了医疗救护协议,用以保障职业中毒病人能及时得到救治。
3结论
该煤矿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项目[5]。粉尘关键控制点为:剥离、采煤和运输工序的矽尘、煤尘[6]。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关键控制点为:剥离、采煤、排土工作现场及运输道路的洒水和抑尘措施的落实。
4建议
(1)在作业场所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危害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内容,及时更换工作场所中破损的警示标识,以起到更好的警示作用[7]。加强对从业人员的上岗前、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工作。
(2)应及时检查并清理潜孔钻机除尘器滤网,在条件容许的情况下,选用配备操作室的潜孔钻机,且潜孔钻机安装孔口捕尘装置。挖掘机装车前,对煤(岩)洒水,卸煤(岩)时采取喷雾措施。加强运输路面积尘的清理和洒水,防止因自卸卡车运输产生的二次扬尘[8]。
(3)定期维护采、运、排等设备,确保驾驶室密封完好。
(4)合理配置急救箱内防暑药品。
(5)加强对剥离、采煤现场管理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监督管理,督促劳动者在作业时正确佩戴和使用防护用品。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定》[S].20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S].2010.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S].2007.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S].2007.
[5]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S].2012.
[6]Ghose MK.Gener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hazardous dusts from coal mining in the Indian context[J].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2007,130(1-3):35-45.
[7]崔庆广,王智玉,董陆海.煤矿“1+5”管理模式在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能源与环保,2019,41(01):39-43,61.
[8]任月萍.某煤矿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0):298,39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