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蒙医传统整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12 16:29:3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蒙医传统整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本正骨中心治疗的86例肱骨干骨折的病人。应用蒙医传统整骨手法实施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喷酒按摩等特色疗法。结果本组86例患者,解剖复位61例,功能复位25例。临床愈合时间最短为3周,最长为12周,平均时间为7.8周。患者均经过6个月以上的随访,86例患者无再骨折,无骨折端残留疼痛。结论采用蒙医传统整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快速简便、并发症少、疗程短、早期功能锻炼、骨折愈合快、经济费用低等,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蒙医传统整骨;手法复位;肱骨干骨折;临床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都达古拉.蒙医传统整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5):281,287.

0引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医疗领域有了很大的发展进步,当前我国的传统医学技术蒙医学技术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在蒙医学中整骨技术是一种源远流长、不断发展的治疗技术,是经过长期实践所形成的一项治疗措施[1]。由于自古以来蒙古民族有着放牧、狩猎等生活习惯,蒙古族人民经常会出现局部损伤情况,这也是蒙医学对骨科疾病有着独特的治疗理念与方法的原因[2]。

\

 
肱骨干骨折是较为常见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3%,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手法复位外固定、闭合复位内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3]。肱骨干是非负重骨,血运丰富,骨折复位要求较低,通过非手术治疗均能获得良好的愈合及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科技的进步,要求手术创伤小、愈合恢复快是骨创伤治疗的趋势[4]。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方法是在蒙医中应用比较常见的治疗方法,此种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对患者创伤小等优势,能够大大促进骨折的愈合,是蒙医师治疗骨折病常用的措施。2018年5月至2019年3月,我们采用包氏整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结治疗86例肱骨干骨折,疗效满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86例患者,均来自本正骨中心治疗的患者,其中老年人14例,青壮年人75例,其中男50例,女36例;年龄范围在12-65岁之间,患者的年龄中位数为(30.4±7)岁。主要包括有横断骨折、粉碎性骨折、螺旋形骨折,分别有患者51例、20例与15例。均为闭合性损伤,全部患者均经过相关检查确诊。

1.2方法

1.2.1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


对患者进行手法复位治疗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治疗计划。协助患者取坐位,受伤的肢体上臂自然下垂下来,助手医生用双手将患者的伤肢前臂拖住并使其维持在屈肘90°的位置,然后沿肱骨纵轴方向缓缓牵引将病态情况进行纠正,手术主要操作医生站在患者的患侧,用双手握于折端,用相应的手法进一步对侧方移位、成角移位实施有效矫正,并且让助手医生慢慢且动作轻微地旋转远端使骨折复位的同时矫正旋转移位。若患者的骨折类型是横断骨折,那么应用折顶回触法来实施复位,若患者的骨折类型为粉碎性骨折,那么要应用适当牵引并联合拢挤捏拿法来实施复位。若患者的骨折类型为螺旋形、斜行性骨折,那么则要应用摇摆扭转法来实施复位。

\

 
1.2.2喷酒按摩

喷洒按摩措施要在为患者复位效果良好后进行,每天进行按摩一次,将结扎寸带的松紧度调整到合适的水平,固定夹板前后可选适当部位进行喷酒按摩,将夹板固定在空隙和上下段位置,喷洒白酒来实施按摩。另外要在患者放置衬垫的位置进行按摩,以取得理想的效果。术者喷酒的同时一只手要扶住伤肢,然后应用单手揉按法、捏拿法对患者的相应穴位进行按摩。通过喷酒按摩措施的实施,能够使骨折位置的症状显著缓解,及时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同时能够达到活血散瘀、通络止痛的效果,为骨折的愈合垫定较好的基础。

1.2.3服用蒙药

促进骨折愈合服用科尔沁接骨丹,有神经损伤可用额尔顿乌日勒,若出现关节僵硬或筋膜损伤用森登-4味汤或壮伦五味汤。

1.2.4功能运动锻炼

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功能锻炼计划。医务人员要严密观察患者的患肢血运情况并做到心中有数还要准确记录,然后在手术后第2 d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鼓励患者做握拳锻炼,并且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调整夹板的松紧度。在手术后1个星期鼓励患者实施肱二头肌的收缩锻炼,以患者能够耐受为标准。还要让患者做肩关节的耸肩运动。在手术后2星期对患者进行检查以明确患者疾病恢复情况,若经过检查发现检查结果良好,那么可以指导患者做肩关节钟摆锻炼,在手术后4-6周通常患者的骨折部位会有骨痂形成,医护人员要根据骨痂形成的情况来对患者实施患肢肘关节抗重力下屈伸活动;术后6-8周根据愈合情况,去除夹板,维持颈腕吊带2-4个星期。

2结果

本组86例患者,解剖复位61例,功能复位25例。临床愈合时间最短为3周,最长为12周,平均时间为7.8周。患者均经过6个月以上的随访,86例患者无再骨折,无骨折端残留疼痛。患者邻近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为优者为69例,17例为良。

3讨论

蒙医整骨术是蒙古民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蒙医整骨术采用喷酒按摩、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术等治疗方式[5]。在蒙医治疗骨折的方法中,作为传统方法且具有代表意义的为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方法,此种治疗措施具有操作简便、实用、创伤小等优势,是蒙医治疗骨折独特手法。蒙医传统手法复位治疗骨折,在治疗的整个过程中不会干扰骨折断端的血运,并且能够大大缓解患者的局部血肿症状,这样能够大大促进骨折的愈合,提升治疗疾病的安全性。实施小夹板固定治疗,主要是依据肢体运动学的原理来对患者进行治疗的,由于小夹板本身是具有一定弹性与韧性的,不是非常硬也不是很软,可塑性佳,从而为骨折端提供了相对的弹性力学环境,通过绷带的使用对小夹板能够产生较好的约束力、压垫对骨折端的效应力,这样能够很好地预防骨折相关并发症的产生,夹板固定是一种能活动的固定形式[6]。

小夹板治疗骨折在蒙医学中是一种经典的治疗方法,此种治疗方式不是单纯地静,也不是单纯地动,而是“动静结合”的一种治疗方式[7]。在对骨折患者实施整复用夹板外固定后,医护人员一定要让患者在合适的时间进行早期运动,这样对疾病的痊愈是有促进作用的。嘱患者要保持整复后的位置,不要做过度运动锻炼,适度的运动能够显著缓解疼痛,促进理想效果的达成。蒙医手法复位具有见效快、疗程短、痛苦少、并发症少等优势,因而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8]。并且这种治疗方法还是一种绿色疗法,费用不贵,不会给患者造成经济压力,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因而值得在临床中推荐使用。

参考文献

[1]巴音额古乐.蒙医传统整骨术对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的几点因素探析[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7,23(10):68-69.
[2]孟克布和,包金山.国医大师包金山教授学术思想及“动静结合”原则对骨折愈合的影响[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9,25(4):22-23.
[3]林砚铭,王建凯,黄勇,等.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肱骨干骨折[J].四川中医,2017,35(6):164-165.
[4]陈元荣,江湧,邓蕴源,等.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肱骨干中下段粉碎性骨折[J].中医正骨,2019,31(3):66-68.
[5]宝力础鲁.蒙药熏洗配合喷酒按摩对桡骨远端骨折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6,23(1):34-35.
[6]唐浩琛,向明,陈杭,等.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结合微动理念锻炼治疗肱骨干骨折[J].中国骨伤,2016,29(1):82-86.
[7]林砚铭,黄勇,樊效鸿.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10):2463-2465.
[8]通拉嘎,浩仁他本.蒙医传统整骨特色疗法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7,24(1):16-1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57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