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内科中医治疗临床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12 16:05:2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治疗方式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采取分组进行相关指标数据对比的方式进行本次研究,西医组施行常规西医的药物治疗,共择取参与研究的患者87例;中医组依中医辨证施治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实施中医的药物治疗。本研究所选择的患者均由本院消化内科经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所有患者在本院诊治的时间均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进行积分的统计,比较两组患者在实施治疗措施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进行胃镜检查,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胃镜下黏膜的改善情况。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无论中医治疗、西医治疗,在实施了对症的药物治疗后,均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本研究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医组患者在施行了中医辨证施治的治疗措施后,患者胃脘隐痛、胃脘胀满、食少纳呆、大便稀溏等临床症状得到了更大幅度的改善,其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在治疗后的胃镜检查结果比较中,中医组患者在胃镜下黏膜的改善情况更加显著。结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施以临床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可以有效缓解和改善其临床症状,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内科;中医;临床疗效

本文引用格式:张希倩.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内科中医治疗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5):107,109.

0引言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造成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原因,而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个体的体质及遗传因素,也是造成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原因之一[1]。临床实施西医药物治疗,是对该病的主要治疗方式,通常口服猴头菌片、吗叮啉等西药[2],但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故本次研究比较分析了在服用中药汤剂与口服西药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中医治疗方式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作用。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取分组进行相关指标数据对比的方式进行本次研究,西医组施行常规西医的药物治疗,共择取参与研究的患者87例;中医组依中医辨证施治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实施中医的药物治疗。本研究所选择的患者均由本院消化内科经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所有患者在本院诊治的时间均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下表所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性。详见下表1。


\


1.2治疗方案

1.2.1对西医组患者实施口服吗叮啉、猴头菌片等西药进行常规的西医治疗。

1.2.2中医组患者服用中药汤剂,并按患者实际病情及体征,酌情加减药物[3]。

两组患者均进行90d的口服药物治疗,且在服药期间禁止食用辛辣食物、不能吸烟喝酒,不能服用其他非医嘱药物。

1.3指标项目统计

1.3.1黏膜改善情况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旅行胃镜检查,依据检查的实际结果,按照患者胃镜下黏膜改善[4]情况参照相关文献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级进行患者例数的统计记录,并分组计算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指标数据以(n,%)表示。

1.3.2临床症状积分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胃脘隐痛、胃脘胀满、食少纳呆、大便稀溏[5]四种症状按照轻重程度进行评估积分,其评分标准[6]为:0分表示无症状;1分为轻微症状;2分为中度症状;3分为症状表现严重。加权平均两组患者各症状的平均分值,指标数据的表示为平均分值±标准差(±s)。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分析,以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胃镜下黏膜改善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胃镜检查结果如下表所示,中医组患者治疗后其胃镜下黏膜观察,可见其有极大幅度的改善,指标数据明显优于西医组。详见表2。


\


2.2两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在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比较

两组CAG患者在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得到了有效的缓解;但中医组患者的相关症状得到更大幅度的改善,其治疗效果更加明显。见表3。


\


3讨论

本次研究的指标数据比较结果已经充分表明,中医中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肯定,且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组患者。尤其对于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效果显著,在经过90d的中药辨症治疗后,患者胃脘隐痛、胀满、食少纳呆、大便稀溏等症状基本消失,胃镜检查的结果也充分证明,大多数患者的胃黏膜都得到显著的改善[7]。

总之,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施以临床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可以有效缓解和改善其临床症状,显著提高治疗效果[8]。

参考文献

[1]段浩博,周焕荣,王艳艳,等.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12):1362-1365.
[2]沈妙燕.自拟慢萎康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型的疗效分析[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9,26(04):557-558.
[3]邱萍.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病因、病机及诊疗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8,37(08):105-106.
[4]吴逸舟,刘晏,乐琦琦.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分布规律及中医治疗[J].中成药,2018,40(12):2732-2735.
[5]刘礼剑,黄念慈,文亦磊,等.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7,25(09):712-716.
[6]刘晨孝,王东风.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8):165,167.
[7]朱永钦,朱永苹,黄连梅,等.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病因病机和辨证分型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35(02):322-325.
[8]蔡悦青,魏炜,姜莉云.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文献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8,27(01):16-1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57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