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机制在消毒供应中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并比较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应用护理安全管理机制前后物品供应的合格情况和临床反馈满意度。结果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应用护理安全管理机制后物品发放、储存、灭菌、包装、消毒、清洗、回收等环节的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应用前(P<0.05);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提供的服务质量和物品质量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应用前(P<0.0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机制能够有效提高消毒供应中心中的物品供应合格率和临床反馈满意度。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机制;护理安全干预;应用
本文引用格式:万桂群.护理安全管理机制在消毒供应中心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4):256-257.
0引言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中的重要临床支持科室,主要负责对非一次性医疗物品进行消毒杀菌,为临床科室提供无菌物品,支持医护人员的临床工作[1]。消毒供应中心提供的医疗物品在临床上与人体直接接触,甚至进入体内,其无菌性直接影响临床病人的感染风险,医疗物品质量不合格是引起医源性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虽然普遍具有完整的物品供应流程,但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各环节工作缺乏相应监督管理制度,科室环境和配置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科室管理存在安全隐患[2]。因此,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安全管理对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应用护理安全管理机制(2017年1月)前后半年处理的物品1000件,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和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各500件。
1.2护理安全干预措施
(1)分层培训考核:将科室成员分为护工、新轮入护士、护师和主管护师四类,在科室基础工作规范培训的基础之上,护工加强岗位技能和理论的培训,新轮入护师加强灭菌、包装、消毒、清洗等核心环节的操作和理论培训,护师加强检查和监测技术的培训,主管护师加强管理、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培训,护士长通过定期抽查对各层次的科室成员进行针对性考核,不合格者进行二次培训,直至考核合格才能继续从事科室工作。
(2)程序化管理:根据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建立物品发放、储存、灭菌、包装、消毒、清洗、回收等环节的标准操作流程,为每个环节配置专职人员,并要求其除了完成自己负责环节的工作内容外,还要负责检查上一环节的工作质量是否达标,如储存工作负责人检查物品包装是否完整,消毒工作负责人检查物品清洗是否干净,发现不合格者则返回上一环节重新处理,若因某环节差错影响临床科室的工作,则该环节工作负责人和检查者共同承担责任,进行利用责任制建立完善的反馈调节机制,与主管护士日常监督检查和护士长定期抽查配合,保证执行力度。
(3)目视管理:在物品供应流程各环节所用仪器设备上粘贴其操作规程,为尚不熟悉仪器设备使用方法的新轮入护士提供参考,并在仪器的开关和阀门等重点位置设置明显的功能指示性标识,在放热、无菌和有辐射、腐蚀危险的位置设置明显警告性标识,保证科室人员工作的效率、质量和安全性;为物品供应流程各环节工作区域设计不同颜色,并将每个区域内的拖鞋设置成对应颜色,以便及时发现跨区域操作,维持科室人员流动秩序;在科室显眼位置摆放留言板,在其上及时公布近期工作改动和特殊事件,避免扰乱正常工作流程。
(4)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加强护工和新轮入护士等易引起安全事件的人群进行重点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加强消毒和灭菌等关键环节工作的检查,落实无菌操作规范;物品发放前由专职人员再检查一次,确保物品质量;将人员通道和物流通道隔开,避免细菌和病毒交叉传播。
1.3观察指标。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应用护理安全管理机制前后物品发放、储存、灭菌、包装、消毒、清洗、回收等环节的合格情况和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提供的服务质量和物品质量的满意度。
1.4评定方法
(1)物品供应合格情况:物品的发放、储存、灭菌、包装、消毒、清洗、回收操作符合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规范且处理后的物品的质量能够满足临床科室需求则判定为合格,否则即为不合格。
(2)临床反馈满意度:用我院消毒供应中心自主编制的《物品供应服务质量调查表》[3]从服务质量和物品质量两方面调查我院临床科室工作人员对消毒供应中心的物品供应服务质量的满意度,两方面内容各0-50分,满分100分。
1.5统计学分析。收集的临床资料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以均数±标准差(±s)和百分率(%)表示,分别用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若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物品供应合格情况。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应用护理安全管理机制前后物品发放、储存、灭菌、包装、消毒、清洗、回收等环节的合格率均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临床反馈满意度。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应用护理安全管理机制前后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提供的服务质量和物品质量的满意度均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2。
由表1可见,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应用护理安全管理机制后物品发放、储存、灭菌、包装、消毒、清洗、回收等环节的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应用前(P<0.05),说明护理安全管理机制能够有效提高物品供应各环节的工作质量,这主要是因为分层培训考核针对性加强了各层次工作人员的岗位胜任力,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整体专业素质;程序化管理不仅规范了物品供应各环节的工作,还加强了其相邻环节工作的监督。由表2可见,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应用护理安全管理机制后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提供的服务质量和物品质量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应用前(P<0.05),说明护理安全管理机制能够有效提高物品供应服务质量,这主要是因为在目视管理措施的辅助下,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效率更高,大大缩短了取物时间和物品补充时间;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充分保证了消毒供应中心最终发放的物品的质量。
总之,在消毒供应中心应用分层培训考核、程序化管理、目视管理和建立风险防范机制等护理安全管理机制,能够有效保证物品供应各环节的工作质量,为临床科室提供高质量的医疗物品和服务,有利于提高医院的整体医疗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琨,王程圆,李岩,等.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22):139-141.
[2]薛凡,菅彤彤.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应用护理安全管理模式的效果与价值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8,31(02):311-312.
[3]徐辉,黄金洋,宋静,等.护理安全干预对消毒供应中心中消毒供应物品质量及临床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7,7(16):195-19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