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作为院前急诊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临床研究的开始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研究对象则是选取我院急诊接收的1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全部的患者根据应用的院前急诊护理方法平均分为常规护理组(n=51例)以及个性化护理组(n=51例)。前者接受临床常规院前急诊护理,后者则接受院前个性化急诊护理。对比两者的应用效果。结果个性化护理组患者的急救诊断率、急救成功率以及转运成功率都要明显好于常规护理组的患者,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个性化护理模式的医护人员出诊反应时间、急救时间以及患者入院时间都要明显快于常规护理模式的医护人员,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本次临床研究的结果表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作为院前急诊护理方法可以有效提升掉患者的急救诊断率以及成功率,缩短对患者的出诊以及急救时间,使患者能够更快的入院接受治疗,是一种十分优秀的护理模式。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诊护理;个性化护理模式;应用效果分析
本文引用格式:赵俊霞,张明云.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探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4):326+330.
0引言
急性心肌梗的发病有着多种诱因,其中最主要的有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这种疾病不仅有着很高的发病率,还有着很高的死亡率,一旦患者发病,就要立刻对患者进行抢救,更快的恢复患者的心肌功能,才可以使患者的心肌血流灌注能力得到恢复,从而有效的避免患者出现死亡等严重的后果。通过应用良好的院前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缩短对患者的抢救时间,对临床抢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1]。本次临床研究选取我院急诊接收的1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作为院前急诊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现详情如下文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临床研究的开始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研究对象则是选取我院急诊接收的1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全部的患者根据应用的院前急诊护理方法平均分为常规护理组(n=51例)以及个性化护理组(n=51例)。全部患者中男60例,女42例;年龄为50-76岁,平均为66.8(s=8.3)岁,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意义
(P>0.05),可以用做对比实验。
1.2方法。对常规护理组患者采用常规院前急诊护理:首先,医护人员在接听急诊电话并赶赴现场后,马上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对患者的病情开展正确的评估后,就对患者采取常规急救方案进行处理[2]。对个性化护理组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第一,对相关的医护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工作,增强其职业能能力,使医护人员能够通过急救电话,就对患者的病情有初步的了解,并能够利用电话对患者家属进行有效的指导。第二,在对患者进行急救时,要让患者处于平和的状态,并迅速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为开展后期的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做好预防并发症的各种措施,对整个急救国策进行记录。第三,由于急性心肌梗发病急、发病快,很容易影响到患者的情绪,通常患者会存在严重的消极、焦虑以及悲观等情绪,医护人员就要及时的安抚患者,使患者保持平稳的心态,积极的配合治疗。第四,在完成基础护理后,就要对患者进行转运,要使患者能够被牢牢的固定,避免患者出现移位,并及时通知医院做好接受准备,密切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生命体征[3]。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急救诊断率、急救成功率以及各项急救时间等各种资料进行记录,并开展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对两组患者的急救诊断率、急救成功率以及各项急救时间等各种资料经过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资料比中的全部出现的数据都采用卡方检验,而在处理数据时,对资料比通过t检验开展分析,描述用百分比(%)表示,如果检验的结果显示P<0.05,那么就说明本次研究中数据资料的统计学意义成立。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诊断率、急救成功率以及转运成功率。个性化护理组患者的急救诊断率、急救成功率以及转运成功率都要明显好于常规护理组的患者,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详情如表1所示。
2.2对比两种护理的模式的出诊反应时间、急救时间以及患者入院时间。个性化护理模式的医护人员出诊反应时间为
(51.12±11.88)秒,急救时间为(23.15±5.33)分钟,患者入院时间为(2.08±1.18)小时;常规护理模式的医护人员出诊反应时间为(99.33±16.08)秒,急救时间为(44.74±4.15)分钟,患者入院时间为(4.01±1.78)小时。个性化护理模式的医护人员出诊反应时间、急救时间以及患者入院时间都要明显快于常规护理模式的医护人员,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在心血管疾病中,属于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而且这种疾病有着发病急、进展迅速的特点,这就导致有些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死亡的严重后果[4]。所以,对患者采取更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患者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降低各个环节的时间,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预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相比传统急救护理能够更好的节约时间,使护理流程大幅简化,增强抢救的效率,有效的避免患者出现严重的后果[5]。
而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个性化护理模式的医护人员出诊反应时间、急救时间以及患者入院时间都要明显快于常规护理模式的医护人员,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这说明个性化护理能够更快的完成对患者的急救,使患者可以更快接受治疗。同时,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将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还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负面情绪,就会影响患者的依从性,而通过个性化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使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从而提高对患者的抢救效果,本次研究的结果也充分的佐证了这一点:个性化护理组患者的急救诊断率、急救成功率以及转运成功率都要明显好于常规护理组的患者,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作为院前急诊护理方法可以有效提升掉患者的急救诊断率以及成功率,缩短对患者的出诊以及急救时间,使患者能够更快的入院接受治疗,是一种十分优秀的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杨浩.浅析西部偏远地区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山西农经,2017,23(7):126.
[2]马赛红,胡春华.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及对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v.3(7):163-164.
[3]张益锋,杨艳莉,康勉励.个性化护理干预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7,11(2):114-115.
[4]付维丽,王玉生.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3):008-009.
[5]周红岩.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7):145-14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