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当代大学生对性观念的认识已发生明显变化。然而未婚大学生的性生理发育和性心理成熟度并不匹配,生殖健康相关知识匮乏。本文对高校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知信行调查和干预研究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为高校生殖健康教育提供意见。
关键词:生殖健康;女大学生;健康教育;分析
本文引用格式:颜梦雅,洪晓丽,吴佳贝,等,何明超.高校女大学生生殖健康KaP与干预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5):46,49.
0引言
随着社会的高速变革,当代青少年对性观念的认识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大学生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对婚前性行为的接受度呈现上升趋势。然而就我国而言,未婚大学生的性生理发育与性心理成熟度并不匹配,性安全知识滞后、生殖健康教育资源匮乏,导致危险性行为增多,对大学生生理、心理健康均产生负面影响[1-3]。高校女性生殖健康不仅关系到女性自身的健康、发展和进步,同时也是整个社会和国家所要关注的问题。本文对高校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知信行调查和干预研究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望通过了解高校女大学生的生殖健康KAP情况,为相关教育提供意见。
1生殖健康和KAP模式的概念
1.1生殖健康
生殖健康是指于生殖系统及其功能和过程所涉一切事宜,包括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的健康状态,而不仅仅指没有疾病或不虚弱。
1.2KAP模式
“知”是知识,“信”是正确的信念,“行”是指行动。知识是基础,信念是动力,行为改变是目的。“知信行”是许多行为改变理论的最简模式。
2女大学生生殖健康KAP
2.1生殖健康相关知识的认知
近年来,众多研究表明女大学生在月经期保健、性生活相关知识、阴部卫生健康、避孕知识等方面的认知情况仍不容乐观。据朱东方等调查发现,知晓“经期不能盆浴”的女大学生占58.6%;知晓“经期不能性交”仅占41.9%。女大学生对常见性病,如梅毒、艾滋病、尖锐湿疣等,知晓率仅为38.4%。据调查发现,6.82%的女大学生排尿后很少揩拭外阴,或者从不揩拭;63.23%的女大学生月经来潮时每片卫生棉使用时间超过2h。34.58%的非医学类学生和67.32%的医学类学生了解月经周期及怀孕时机。调查显示,女大学生对生殖健康的了解度与其父母的文化程度密切相关[4]。
2.2生殖健康相关态度
据对北京市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婚前性行为及婚前体检的接受率在60%以上,无保护性行为接受率为25.4%。依据调查可得,在武汉市高校本科生中,对于高校普及避孕、性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90%以上被试者持认同态度;在“性解放”的态度上,被试者的认同度占比不高,仅57.1%;关于贞操对男女的重要程度,认为都很重要的学生占68.2%。相关调查显示,长春市某高校中85%的女大学生渴望通过正规渠道获得生殖健康的相关知识。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开展生殖相关健康教育具有必要性,其占比为97.1%。
2.3生殖健康相关行为
近年来,国内高校的女大学生仍欠缺科学的生殖健康行为,阴部炎症、意外妊娠、人工流产的比例仍较高。调查表明,67.8%的女大学生每天换洗内裤,30.1%2d换洗一次。调查显示,20-24岁年龄段的女大学生,超过一半人数虽有痛经但未做任何处理,超过40%人数在近1年虽有过生殖道感染情况但也未做任何处理。女大学生意外妊娠及相关因素调查研究表明,在中国,女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的发生率为10%,57.4%在第一次性行为时采取了避孕措施,意外妊娠的发生率超过22%,而在发生过意外妊娠的女生中,有14.94%从未采取过避孕措施。根据某高校大学生的生殖健康现状调查,超过50%女大学生对生殖健康知识是有兴趣的,特别是讲座或选修课等形式[5],但主动获取相关知识的人数却不到10%。大多数学生在遇到生殖健康相关问题时会选择通过网络或电视获取知识,仅有16%的学生会愿意去咨询老师。
3生殖健康教育干预研究状况
近年来,生殖健康教育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重视,很多国家已经采取干预措施并取得一定的社会效应,如将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列为高校教育的必修课程等。相比之下,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的重视度不够。大学生已经进入性生理成熟的阶段,对大学生生殖健康进行健康教育,减少大学生的不安全行为,促进其身心健康十分必要。目前进行生殖健康教育的方式主要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网络教育三种形式。
3.1家庭教育
孩子在1至2岁时,就会对自己的各个身体部位感到好奇。学龄前期,孩子处在好奇心最强的阶段,是进行性启蒙的最佳时期。因此,父母的态度在孩子成长的早期阶段起着决定作用。然而在我国,由于旧观念的影响,多数家长并未重视性启蒙在孩子生长发育中的重要性,甚至对性讳莫如深,从而造成了孩子连“良好触摸”与“侵犯性触摸”都无法区分的现状。曾报道过在美国开展的一个“家长—性教育启蒙教育者”项目。该项目旨在帮助家长认识性启蒙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并增进父母与子女间的性健康交流,对我国的家庭教育具有一定指导作用[6,7]。
3.2学校教育
学校可利用其教学体系的系统性,提供给学生专业的生殖健康知识。学校健康教育的方式主要包括开设《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课程;举办生殖健康相关专题知识讲座;橱窗展示并发放相关宣传文件;通过QQ、微信、微博等现代化交流渠道让学生主动参与咨询与互动。有关研究采用“两阶段、三层次参与式”干预,显示大学生同居、婚前性行为、性行为时愿意使用避孕套等正向态度和行为持有率明显增加,性安全防范意思增强,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据此我们可以采用“讲授+活动+咨询”参与式互动模式,通过翻转课堂、案例讨论、角色扮演并影视拍摄、公众号答疑等方式进行干预。
3.3网络教育
如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上网就可以获取各种最新的知识和信息。通过网络进行健康教育,不仅有其便捷性、快速性、电子数据的准确性,还能有效保障教育的私密性。据相关研究对宁波市大学生的调查显示,网络教育可明显改善大学生生殖健康的教育效果,增进大学生性体验健康。网络教育可显著提高当代大学生对生殖健康正向态度的持有率[8]。
4小结
不可否认“性自由”和“性解放”等西方观念,已对我们国家大学生传统的性道德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增高。根据干预研究表明,想要高校学生得到正确而全面的生殖健康知识,需要家庭学校网络多方面的支持。首先,家长要承担好性教育启蒙者的角色,对孩子的生殖健康给予正确的引导[9,10]。其次,学校应转变生殖健康教育模式、丰富生殖健康教育内容。最后,社会要严格把控对网络新闻上生殖健康相关内容的准确性,合理运用网络对大学生生殖健康KAP进行正向引导[11,12]。
参考文献
[1]朱东方,王雨辰,何曙芝,等.盐城市非医学专业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水平现状调查与需求情况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8):109-111.
[2]冯叶传.对老年人口腔保健KAP实施口腔健康教育及必要措施干预的重要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0):193-194.
[3]卫丽丽.未婚大学生生殖健康和避孕知识及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性科学,2018,27(12):154-156.
[4]张东献,陶俊良,左丹,等.理工科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影响因素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7(22):4209-4210,4214.
[5]余丹.四川高校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的认知调查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08):175-177.
[6]袁萍,赵姣如.北京市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现状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8,24(4):283-285.
[7]王敏,聂绍发,龙璐,等.武汉地区高校本科生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现况调查[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9(2):83-86.
[8]刘铁英.长春市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现状调查及思考[J].中国培训,2016(16):111-112.
[9]谈学灵,沈小林.成都市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态度行为及需求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1):1311-1314.
[10]胡雁波.高校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的现状调查与教育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11):9-10.
[11]李远宁,汪庆.某高校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女大学生生殖保健KAP的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7,33(02):239-243.
[12]马远珠,吕霄,李丽云,等.1305名在校大学生生殖健康需求的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3):637-64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