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的 探究不同的心脏按压频率在心脏骤停患者的心肺复苏过程中对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将 128 例2009 年 3 月至 2010 年 5 月进行心肺复苏急救的心脏骤停患者纳入为对照组。将 134 例在 2016 年 2 月到 2017 年4 月进行心肺复苏急救的心脏骤停患者纳入为实验组。对照组在抢救时心脏按压频率为 80-100 次 / 分;实验组抢救时心脏按压频率为 100-120 次 / 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结果 实验组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成功率,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不同的心脏按压频率对于心脏骤停患者的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心脏按压频率保持 100-120 次 / 分时抢救效果较好。
关键词: 按压频率;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
本文引用格式:邓晓梅. 分析不同心脏按压频率在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心肺复苏过程中对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3):48.
0引言
心脏骤停是心脏的泵血功能突然停止,从而导致体内血液循环停止,引发身体各项器官缺血缺氧的症状 [1]。当发生心脏骤停时,患者的大动脉和心音消失,意识丧失,患者的脸部、指甲等部位的颜色由原有颜色逐渐转变为深紫色,患者呼吸停止,瞳孔也逐渐扩大。心脏骤停若不能及时得到抢救, 则很大概率会造成患者的死亡。根据临床数据显示,在心脏骤停4 min 内人体中的氧含量尚可维持身体器官功能的发挥。若超过 6 min 则会对大脑造成严重的损伤,进而导致死亡。因此,心肺复苏对于抢救心脏骤停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 不同心脏按压频率对于心肺复苏的抢救效果也有所不同。本实验通过对心脏骤停患者的心肺复苏抢救过程中采取不同的心脏按压频率,探究能够取得的抢救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 128 例 2009 年 3 月至 2010 年 5 月进行了心肺复苏急救的心脏骤停患者纳入为对照组。将 134 例在2016 年 2 月到 2017 年 4 月进行心肺复苏急救的心脏骤停患者纳入为实验组。实验组男 69 例,女 65 例,年龄 24-73 岁,平均(65.4±5.3)岁。对照组男 64 例,女 64 例,年龄 18-75 岁, 平均(67.2±4.6)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上对于心脏骤停的诊断标准,且均已进行心肺复苏抢救,不存在按压禁忌。两组患者年龄等一般生理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抢救时均严格遵照 2005 年心肺复苏指南的要求进行急救,按压频率在每分钟 80-100 次。实验组按照 2010 年心肺复苏指南的要求进行急救,按压频率保持在每分钟 100-120 次。两种指南在其他抢救治疗措施方面标准一致,无额外影响因素。在心肺复苏中进行心脏按压时, 患者采取平卧位,救护人员蹲跪在患者身体一侧,将按压位置选择在患者胸骨中下 1/3 处或剑突上 2-4 cm 处 [2]。一个手掌放在按压点,另一手掌置于前掌上,双手手指张开并向上翘起,两臂自然伸直。通过自身重力和肩膀用力向脊柱方向按压,按压力道要足,动作要迅速,使每次按压后胸廓能够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心脏按压深度大约为 4-5 cm 或胸部直径的 1/3,按压后突然放松。在按压时由于救护者容易疲劳而无法维持按压频率,因此对患者进行心脏按压时要多人交替进行。交换时一人进行按压,其他人在旁边待命。当按压起效患者能够恢复心脏自主跳动时,立即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 为患者补充营养液,并采取相应的后续治疗措施。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测,若结果显示患者室上性心律恢复,大动脉出现搏动,则说明心肺复苏抢救成功。
1.4统计学分析。
该次研究采用 SPSS 14.0 软件进行研究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采用 χ 2 检验。P < 0.05 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中抢救成功 20 例,抢救成功率 14.93%; 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 7 例,抢救成功率 5.47%,组间比较χ 2=4.885,P =0.027。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讨论
在进行心肺复苏治疗时,人工呼吸是非常重要的步骤。对于因为呼吸道阻塞引发窒息而造成心脏骤停的患者,在进行人工呼吸时要首先确保呼吸道通畅,在此基础上才能采取人工通气手段。
心脏按压是在心肺复苏抢救时组织灌注的必要措施,而按压频率则是影响抢救质量的重要因素,合适的频率将提高心肺复苏的抢救有效率。2005 年的心肺复苏指南将按压频率规定为 100 次 / 分,本次实验中对照组患者的按压频率均在 80-100 次 / 分。2010 年出版的心肺复苏指南上将心脏按压频率规定在每分钟大于 100 次,但未指明上限。根据相关研究显示当按压频率在每分钟 100-120 次时效果较好 [3]。本研究通过实验组患者按压频率均在 100-120 次 / 分,其抢救有效率显著高于按压频率在 80-100 次 / 分的对照组(P< 0.05)。综上所述,不同的心脏按压频率会对心肺复苏的抢救质量产生影响,按压频率在100-120 次/ 分更够产生更好地抢救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小刚, 高丁. 院前心脏骤停患者 505 例心肺复苏的临床体会及其成功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5,43(4):39-41.
[2]郑清圈 , 王凤英 , 毕艳平, 等. 心肺复苏中不同心脏按压频率对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152-153.
[3]李涛, 米光明, 杨海忠. 心肺复苏过程中胸外心脏按压深度的研究[J].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7,23(2):31-33.
《分析不同心脏按压频率在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心肺复苏过程中对抢救成功率的影响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109/20181109024423964.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