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与预防控制措施。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对400例健康人群进行随机分组,每组200例,对照组仅给予简单的健康宣传,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对比两组人群中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患病率。结果观察组在1年内与3年内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均少于对照组,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乙型病毒性肝炎中,男性患者大于女性患者,发病人群主要以职工、工人为主,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结论积极普及健康知识、加大对乙肝病毒疫苗的接种、切断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以及有效控制乙肝携带者,可以有效控制与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预防控制措施
本文引用格式:赵淑芳.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及预防控制措施探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3):237-238.
0引言
乙肝又称为乙型病毒性肝炎,属于一种传染性疾病,是由乙肝病毒(一种DNA病毒所引起的),其特征为肝脏炎症性病变,会引发多种器官的损伤。乙肝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发生的传染性疾病,具有传染性强、发病率高、传播途径多样复杂、流行范围广泛等特征。乙肝目前是一种致死率较高的疾病,病症表现为肝功能异常、乏力、恶心等,部分患者还会伴有黄疸、发热等症状,随着乙肝病毒的增多,会严重损伤患者的肝脏,进而造成肝硬化,甚至是肝癌,使多种器官发生损伤,威胁患者的生命[1]。为了能够有效的预防控制乙型病毒性肝炎,开展了本次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来某院体检的400例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这些人员均不是乙肝病毒的携带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00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98:102;年龄13~69岁,平均(46.7±2.6)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01:99;年龄12~68岁,平均(47.4±2.9)岁,组间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健康教育。①在医院体检区的宣传专栏中设置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知识宣传,内容包括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以及临床症状等;②分发宣传资料,包括卫生习惯、饮食禁忌、运动锻炼等,提高自身免疫力,预防病毒的入侵;③若是发现有人携带乙肝病毒,应叮嘱患者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观察组:①健康知识宣讲:向该组人员详细讲解乙肝的传播途径,即为血液、母婴、性传播,提醒成员保持良好的健康习惯,注意饮食卫生,平时就诊、输液等应选择正规医院,并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②乙肝疫苗接种:接种乙肝疫苗是有效预防乙肝病毒的措施,其可以让大多数人在20年内拥有乙肝病毒的免疫力。乙肝疫苗可以适用于新生儿、婴幼儿以及高危人群,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要分为3次进行,第1次在出生后24 h内接种,第2次为1个月后,第3次为6个月后;③切断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首先,医院要严格按照消毒程序进行消毒,达到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标准;其次,从事纹身、修面、修脚等的行业,要避免在工作期间刮伤皮肤,在使用完道具后要严格消毒;④乙肝携带者管理:对于乙肝患者,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并对其周围家属与常接触人员进行乙肝病毒的排查,让其做好疫苗接种措施。若是性伴侣为乙肝阳性患者,则需要定期体检,及时接种疫苗,在性生活上做好防护措施,若是孕妇为乙肝阳性,则要在怀孕期间避免应用羊水穿刺手术,在分娩时避免婴儿与母亲血液相接触。
1.3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两组人员在1年与3年内发生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概率。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的处理由软件SPSS 20.0执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
经过比较发现,观察组在1年内与3年内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均少于对照组,且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
28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男性患者大于女性患者(6:22),发病人群主要以职工、工人为主,约占53.6%,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
3讨论
乙型病毒性肝炎属于一种死亡率高、传染速度快、传播途径复杂、治愈率低的一种疾病,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2]。乙肝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存在于肝细胞中,并在肝细胞内进行复制繁殖,释放于血液中,因此,乙肝病毒携带者或患者的体液与血液中会存在有大量的乙肝病毒,通过与之接触可以快速传递给他人,所以说乙肝病毒具有极高的传染性[3]。目前,我国患有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人群处于上升趋势,这主要是人们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知识了解较少,没有做好相关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在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与控制中,首先应做的便是健康知识的宣讲,要向人们宣传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相关知识,例如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传播途径以及一些预防和治疗措施等,从而提高人们的自我防御意识;其次,要让人们定期接种乙肝病毒疫苗,不论是接触过乙肝病毒的携带者还是新生儿都应接种;再次,要有效切断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要对与人体直接接触的器具进行有效消毒,尽量避免皮肤出血的情况;最后,对于乙肝携带者,要对其进行有效治疗,同时对与其接触的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提醒他们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一共有6人患有乙型病毒性肝炎,患病率为3%;对照组一共有22人患有乙型病毒性肝炎,患病率为11%,观察组患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这些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中,男性患者大于女性患者,且常发于职工、工人等人群,没有明显的季节特征。
综上所述,积极普及健康知识、加大对乙肝病毒疫苗的接种、切断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以及有效控制乙肝携带者,可以有效控制与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肖匀波.乙肝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控制措施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30):191-192.
[2]黄敏.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控制策略以及效果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5):295-296.
[3]敬多彬.乙型病毒性肝炎预防控制效果措施及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54):59,7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402.html